清朝第一贪污大案

清代到了乾隆朝中期,开始走向衰落,官员腐败,贪污横行。每当遇到严重自然灾害,地方各级官员常常利用赈济借机大肆进行侵贪。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朝第一贪污大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捏灾捐监,一纸空文

捐监,清代沿袭明代制度,从顺治六年(1649)开始,地方官署采用收受百姓捐纳谷物的办法,用于边防,逐步演变成用于军需、河工、赈灾以及开垦农田等方面。

地方官署将所收谷物存放在各地粮库内,以备急用。遇到灾荒即用这些粮食赈济灾民。这本是一项富有积极意义的措施,但在实行过程中,却被贪官污吏视为渔利肥私之道,由于弊端丛生,百姓无力报捐。乾隆三十一年(1766)经大学士舒赫德奏请乾降皇帝,获准革除“捐监”旧例。

乾隆皇帝像

甘肃地处西北,旱灾经常发生,百姓十分贫困。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月,陕甘总督勒尔谨上呈奏折,以甘肃所属州县地瘠民贫,旱灾频频发生为由,请求按照从前“捐监”旧例,广开“捐粮”之门,所需赈济粮食,无须购买,每年可以节省数百万两白银。

乾隆皇帝未加详细审查就颁布上谕:“……昨据该督以甘省通省仓储一时未能全行足额,奏请仍照旧例,口内各属,一体收捐,业经部议,准令本色(粮食)报捐,仍饬该管上司,核实稽查,务使滋弊,业已允行。……特调王亶望前往甘肃。”

乾隆皇帝自认为王亶望是一位有办事能力的地方官员,特意将他从富底的浙江布政使任上调到十分穷困的甘肃任布政使,委以开捐监粮重任。

王亶望为了急于表功,上任仅仅六个月就奏称:到九月底止,共捐监生一万九千余万名,收各色粮八十二万余石。

这次乾隆帝他发现了王亶望的奏折有多处令人不解之处,乾隆帝责令总督勒尔谨逐一详细查核具实上奏。

在腐败的官场里,官员为了自身或他人的利益,大都官官相护,欺上瞒下。

勒尔谨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及甘肃折收银两的事情不致败露,急忙上奏折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他巧舌如簧将此事遮掩过去。

乾隆帝一时也找不出什么破绽,便让勒尔谨、王亶望得以暂时蒙混过关,号称人十二万余石粮食,其实并无颗粒入仓,完全是一纸空文。

私收折色,乾隆察觉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到浙江视察,王亶望为了讨好主 子,大修特修楼台殿阁,张灯结彩,奢侈异常,花费银两巨多,对于这一点,乾隆皇帝也觉得过分。

他对王亶望进行了严厉训斥,并告诫今后绝不能再这样铺张。

乾降帝认为王亶望有贪污行为,便命大学士阿桂借查办王燧、陈虞盛案情之机,调查王亶望是否有侵贪行为。

他们并未查得任何有价值的真凭实据,只得不了了之。

乾隆皇帝又让人查看王亶望当年在甘肃收捐监粮有无私收折色银两的舞弊行为。一查便看出了一些端倪,亁隆谕旨表明了他对此案清查到底的决心。

阿桂、李侍尧二位大臣奉旨办案,不敢稍存丝毫怠慢之心,很快整个案件便彻底查明。

廷鞫审案,真相大白

乾隆四十六年七月,经军机大臣会同大学士、九卿(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尚书或侍郎、都察院御使、大理寺卿、通政使司的通政使)在刑部大堂对勒尔谨、王官望、王廷赞的逐一讯问。

甘肃通省大小官员利用捐监私收折色银两贪污案真相大白。案情本身并不复杂,但性质新之严重,情节之恶劣,侵吞银数之日,涉及官员之多,实属自古罕见,真可称得上是清代头号特大贪污案。

王官望及其甘肃全省官员利用捐监究竟侵吞了多少银两,总数实在难以确切查清,全省大小贪官通通作弊,除了明目张胆私收捐监折色银两外,还巧立名目,利用各种手段大肆进行侵贪。

惩办贪官追罚银款

甘肃贪污大案被揭露出来之后,清廷大为震惊。为了整肃吏治,安抚民心,乾隆皇帝批准阿、李侍尧的奏请,查办自乾隆四十年起至四十五年止。

将捏灾报赈之道府直隶州五十三人,各州县内只办理捐监而未报灾者四十六人,办理捐监又捏报灾情者一百一十二人,大小官员共二百一十一人全部抄家捉拿归案。

案情审理涉及甘肃十二个州、九个厅、四十七个县;波及直隶、盛京、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十九个省。

乾隆帝还降谕旨查抄了贪官的亲戚、家奴、佣人的家产。

有的官员并未报灾冒赈,只是办理过捐监之事,乾隆帝考虑到这些官员是秉承上司授意承办,尚与有心舞弊,借赈侵贪有所不同,属于违例行为,采取了弥补库存亏缺的方法。

新账老账一起算,乾隆四十五年前,历任甘肃州、县、 道、府、布政使、督抚各级官员,共计追缴银四十二万两。

贪风不止,乾隆无奈

甘肃以王亶望为首的全省大小官员共谋舞弊进行贪污,是 清代第一贪污大案。

第一,一个案子所涉贪官人数之多,在整个清代十朝二百六十八年历史当中,除本案外,再无二例。

第二,所涉贪污银两之巨,除此之外,也不曾发生或发现。至于嘉庆朝处决的大贪污犯和珅贪污赃银三百万两(也有千万两的说法)以上,和珅是清代第一贪污大员,而本案则是清代群体贪污第一大案。

第三,在一个贪污案件发生后,查办速度之快,处决官员之多,判处之严厉,自以来是绝无仅有的。

甘肃以王亶望为首的捏灾冒赈贪污大案,通省大小官员上下串通形成一个庞大的贪污集团。

“内外大臣,皆知而不举”,“天下无人不知”,“内外臣工并无一人言及”,竟然隐瞒长达七八年之久,可以看出乾隆朝的官僚政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

面对这样极其严重的瞻徇顾私、官官相护的腐败官风,乾隆帝出于维护清朝统治、安定社会、平息民怨、笼络人心之目的

采取严刑酷法,对于甘肃众多贪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给予严惩,这对于整肃吏治、打击贪官,从时效上看,起到了短暂的震慑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大案   旧例   乾隆   奏折   银两   甘肃   贪官   清代   清朝   官员   大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