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要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古代皇帝为什么有后宫佳丽那么多人?


首先想到的是古代皇帝骄奢淫逸,真的是这样吗?


1

创业成功的万能公式


想要弄明白这件事情的原因,必须先搞明白一个公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会很清楚地看到,一件事情的整体成功率与基础成功率和尝试次数有关。


在尝试次数不变的情况下,基础成功率越高,则整体成功率就越高,在基础成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尝试的次数越多,则整体成功率就越高。


那什么是基础成功率呢?


以创业赚钱举例,我们相信天道酬勤,只要坚持不懈,只要不放弃,努力终将获得回报,我们也终将走向成功,真的是这样吗?


创业时,我们经常说“天道酬勤”、“坚持就是胜利”、“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失败,就是半途而废”。


这些励志的“鸡汤”,每次都在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不断激励着我们坚持下去。似乎都在印证着: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一定能取得成功。


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终于发明了白炽灯。彼得·韦斯特贝卡研发了50多款游戏,屡败屡战,最终创造了《愤怒的小鸟》。王兴历经9次创业失败,最终做出了美团。


这些成功的案例也会经常被拿来作为励志的典范。


但是有一个残酷的事实必须要告诉你,你看到的这只是极个别的少数,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我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期考研辅导老师张雪峰回怼马丁的视频。


马丁说,自己的企业的员工,没有一个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张雪峰回怼:所以你的企业没有进入世界500强。


马丁认为,学历不重要,个人能力才重要;而张雪峰认为学历很重要,学历是敲门砖,没有学历,会错失很多的机会。


这其实背后说的还是一个概率问题,大学都没上或者没有毕业,最后成功的人有多少?像比尔盖茨这样辍学创业的人又有多少?


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给你施展的机会,个人能力就等于个屁。


成功六分努力,三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努力是走向成功充分但非必要条件。


2

这是个概率问题


文章第一部分似乎写了一堆与“后宫佳丽”不沾边的内容,实则不然,主要是为了解释一个词:概率。


基础成功率是一个多因素变量。努力只是增加了尝试的次数,但是并一定就能提高整体成功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基础成功率。


它受创业者个人能力的影响,比如,你有没有创过业?踩过坑、带过团队等;


受所在行业特性的影响,比如行业集中度、巨头对产业链的掌控度,以及行业是否面临巨大的技术变革等;


受竞争性强弱的影响,比如进入门槛高不高,退出门槛是否很低,进来后退不出去的人是否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地战斗到剩最后一滴血等;


受各种政策的影响……


这都会影响你的基础成功率。


也就是说你的基础成功率高了,努力提高尝试的次数,才有可能创业成功;但是如果你的基础成功率很低,就算你再怎么努力,最终也注定是失败的。


3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创业者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创业者,可能就是各国历朝历代的开朝皇帝了。朱元璋从乞丐一路干到了皇帝,开创了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是在中国历史上草根逆袭成为皇帝的典范,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如果说创业是一个概率游戏,那么,打天下就是这个概率游戏的终极版。成功了,则赢家通吃,独吞整个天下。


输了,则诛灭九族,只能等待下辈子再投胎成为一条好汉。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如果打天下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概率游戏,那么,守天下呢?


每位开国皇帝把天下打下来,一定具备及其强大的综合能力。他的基础成功率可能非常的高,比如无限接近50%(假设基础成功率的上限就是50%)。


但是终有一天他会老去,不得不将自己的辛苦打下的江山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此时,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他的下一代的基础成功率也会是50%吗?


那就不一定了。


根据研究,一个家族的智商是“振荡遗传”的。所谓的振荡遗传指的是都是一个爹生的,但是智商却高低不一,参差不齐。


经过数代的遗传,每个家族的智商上限和智商下限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家族A的“智商带宽”可能是100~120,家族B的“智商带宽”可能是95~135,家族C的“智商带宽”可能是130~150,家族D的“智商带宽”可能是80~115。


开朝皇帝打下了江山,说明他的综合能力很强。


如果我们用智商来表示其综合能力,那么他的智商可能是130。130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据研究计算,全球只有2.28%的人智商超过130。


这位皇帝属于家族B,130在这个家族的“智商带宽”(95~135)中属于高点。


但是,他的下一代还会运气这么好,依然是智商130吗?


大概率不会,因为上帝会重新“掷骰子”。他的下一代的智商落在95~135这个区间的任何一点上都有可能,但总体会趋向于中间值(115)。


如果下一代的智商落在95~135之间的概率是均等的,那么他的下一代有87.5%的概率比他智商低。


这就是“均值回归”。每一代的智商都会出现均值回归。而在家族“智商带宽”内,接近聪明上限(比如家族B的135)的人都是运气极好的“异类”。


均值回归的趋势造成了家族智商的“振荡遗传”,如图所示。



所以这就不难解释双方父母智商都很高的人,照样能够生出智商平平的普通人。而智商平平的普通人也照样能够生出智商很高的大学生。


现在的很多人都在吐槽中国的高考,但是我恰恰认为中国的高考是最公平的,能够让普通人家的孩子照样有考上名牌大学,实现人生逆袭的机会。


尽管普通人家的教育资源和背景没有有钱人那么的丰厚,但是普通人家生出的孩子的智商很可能达到这个家族的上限,碾压有钱人家的孩子。


这就是“振荡遗传”,也正是因为“振荡遗传”的存在,才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阶级的固化。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振荡遗传”的存在,在智商都一样的情况下,又没有家庭资源和背景,那么穷人就会永远地处于社会的底层,这很可怕。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取缔打压各种各样的基础教育培训机构,整治各种各样的K12教育培训机构。


就是为了避免阶级固化。如果穷人的上升通道一旦被堵死,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都穷得一无所有了,我还怕谁?


如果是这样的局面,我想那是很可怕的,社会也很难安定。


你不得不承认基因的存在,也不得不承认智商的重要性。


我认为人最终所表现出来的“相”,都是有两方面决定的:


一是:遗传;


二是:环境。


教授生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吗?


不见得。


教授生的孩子成长环境和文化熏陶肯定要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强,但是,智商带宽却并不一定是他们家族最高的,比如只有115。


如果穷人生的孩子的带宽是他们家族最高的,比如130。就很有可能实现逆袭,通过高考改变人生的命运。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富人“富不过三代”的根本原因。


因为,基础成功率不由人来决定,而是由上帝“掷骰子”决定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尝试次数。


4

多生儿子,择优而立



还记得文章开篇提到的成功万能公式吗?



在基础概率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那么就增加尝试的次数。


说得直白点就是多生。


那么到底生多少个孩子,才能有99%的整体成功率生出一个能守住江山的聪明儿子呢?


答案是:21个。


也就是说,可能就生一个儿子,恰巧就是那个有99%整体成功率聪明的能守住江山的儿子,也可能生了20个还没有生出一个整体成功率在99%的儿子。


这就像买彩票一样,是个概率问题。


而且在古代,只有儿子才能继承霸业,而生育的男孩女孩比通常是1:1,所以,为了生21个儿子,开朝皇帝至少要生42个孩子。


而且,这42个孩子必须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生出来,这样皇帝才能相对集中地培养、选拔接班人,才能在自己有足够掌控力的时候交棒给下一代。


假设这个时间窗口是20年。


20年生42个孩子,只靠皇后一人是做不到的。怎么办?


古代不是一夫一妻制,因此,皇帝需要后宫佳丽三千,生孩子。


然后在一帮孩子中择优而立。



5

生儿子的多少,决定了一个王朝的兴衰



刘备一生只有3个亲生儿子,刘禅、刘永、刘理,最后传位给了长子刘禅,也就是著名的阿斗,而阿斗的智商出现了“均值回归”,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而曹操生了至少32个子女,所以,他的儿子中有才华横溢的曹植,也有阴险狡诈的曹丕。


唐太宗李世民更厉害,一共生了35个子女。


明太祖朱元璋有44个孩子,唐玄宗李隆基有59个孩子,宋徽宗赵佶有80个孩子,一个比一个能生。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个典型的例子。


康熙皇帝有30多个儿子,活下来24个。


这个数量已经相当惊人了,其中一定有优秀的。果不其然,其中有9个人脱颖而出,于是就有了“九子夺嫡”。


最后,康熙皇帝传位给第四个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是一位“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的皇帝,但也有28个老婆,一共生了10个儿子。


很不幸,其中6个夭折了。最后,雍正皇帝也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弘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乾隆皇帝。


康雍乾三代皇帝,虽然无法改变每个儿子的智商这个“基础成功率”,但是他们通过增加“尝试次数”的方式,多生儿子,择优而立,从而提高了“整体成功率”,从某种角度来说,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不管古代皇帝有没有学过数学,他都在遵循着这个“创业成功公式”,用调整公式里的变量(尝试次数)的方式,来获得更大的整体成功率,以求江山稳固。


6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摆烂”?


后天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先天的“基础”更为重要


我上学的时候,不信这个,我也不认为智商有多重要,我认为人与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而勤奋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考出个好成绩。


但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见的人多了,处理的事情多了,你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基础概率”是相差很大的。有的人的脑子就是比你好用,别人说一遍就记住了,而你需要10遍,这就是差距。


就算你不停地尝试,付出了再多的努力,仍然无济于事。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躺平”、“摆烂”。


不是他们不想努力,而是发现就算自己无论如何地努力,结果都一样。


所谓“摆烂”,其实不过是他们对职场不公平的一种“冷反对”,我可以很好的完成我分内的事情,但是对于你强加给我的分外事情,当我不得不做时,只好“摆烂”,做不好。


因为我证明了我的优秀,不会给我增加我应得的附加值,只会给我增加额外的“附加事”。


其实,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能者多劳”是一碗鸡汤,而“你真棒、你真行”就是一种让你多做事的“心理安慰”,而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压榨你的正常工作之外的剩余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因为加班而猝死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只有二三十岁,正是身强力壮的年纪,也正是职场里的“社畜”,干着最多最累的活,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反而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


我相信,每一位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开始是没有“摆烂”的心态的,因为他们也曾意气风发要干一番事业。


他们把自己的专业、文凭、精力、前途交给了单位,单位应该为他们的付出而埋单。


而现实的情况是,现在一个良性、有上进心的单位很少,论资排队让年轻人看不到上升途径,努力的人拿得工资甚至比不努力的人还少,逼得他们不得不成为“摆烂人”。


职称本没有“摆烂”人,只是“不公平“的制度、不公平的人事太多了,也就有了“摆烂人“。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努力,而是想要告诉你,走向成功需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时、地利、人和……,努力只是一个因素而已。



7

有没有对基础成功率要求不高,只靠努力就能赚钱的行业?



其实现实中很多工作都上升不到需要拼天赋的地步,特别是技术类的工种,你只需要默默地持续发力就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就拿写作来说吧,文笔天赋高的有的是,但是最终能够通过自媒体写作能赚到钱的却很少,为什么?


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不下来,如果我告诉你,只要你每天坚持写作,3年之后你就能够赚到100万,而且是可持续的,你还会不会坚持下去?


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兴致勃勃的开始写作,但是1天、2天、一个周、一个月……呢?


你可能就放弃了,行百里者半九十。


写作不需要天赋,但是需要耐力,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建立了一个日更群的原因,目的就是结交一群爱好写作,想要通过写作变现的朋友,抱团取暖,互相助力。


如果你没办法提高自己的基础成功率,那就想办法增加尝试的次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皇帝   江山   成功率   概率   智商   儿子   古代   家族   努力   孩子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