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何时抄底

抄底的时刻来了!具体时间点你知道吗?抄底的范围你知道吗?想要做好预判你必须要了解中国的财政尤其是土地财政对经济的影响;更要了解增值税;特别可悲,大部分人不懂增值税的原理。更不懂2023年被土地、增值税国外人类观干涉的中国金融市场。

比如股市、债市、信托的规则。

来吧我们今天用10分钟时间看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逻辑,特别简单三个关键词你就懂了,承包、税、土地、懂了之后呢?可就用2分钟,你就明白2023年的抄底机会!

故事要从1978说起,那一年安徽凤阳小岗村,闹了个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开始了。

承包制本质是啥?是土地还是人民的;但是收益权和经营权给了承包者。

这和股东会雇佣董事会,董事会雇佣总经理一个道理。好处是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不动摇公有制这是当年最大的智慧。缺点是当承包扩大到集体、央企后;被犹太财阀搞了。

他们说了一个词叫MBO;就是管理层收购。换句话说就是资产私有制。一下子产生了恒大;京东;新东方;我们不反对民营企业。

也不反对收购。但是人民的情绪不能忍受的是:

第一极小的代价买极大的资产。

第二买了之后耽误了产业的发展。比如芯片、食品安全、能源等产业。

但是,当年承包制的确,改变了计划经济规则。也让我们成为了世界强国。

本来在计划经济下:中央统收统支,地方干活没劲;所以必须市场经济

不过最初的问题是:权利下放了!可是地方没钱啊!于是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

第一桶发展基金。

跟上面要上面没有。有的话还改什么革?

所以,1980年起财政领域也实行了“承包制,基本思路是中央对各省级财政收入和支出包干,啥意思?就是地方增收的部分按一定比例留下自用其他上缴。

如果收入下降,后果自负。所以当时各地流行一句话: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不过这个制度也导致了很多后遗症。为啥呢?因为各地情况不同。有的定额上缴,比如上海每年缴105亿,剩下的全是你的。上海开始不干啊!我总收入才80亿。那25亿我还得借钱给中央啊!但是这就是命令。我只有执行。这也导致了后来中央和上海要钱,都不好意思。因为,截至去年上海财政收入达到了7771亿。105给你。7500多亿我留下。

换了你,眼红不?

还有的是总额分成比如天津按照4.5:5.5左右比例,地方留成4.5和中央分成5.5。有的是收入递增包干就是先确定一个递增比例,超过比例的给地方,比例以内的给中央,比如北京

此外还有各种形式。总得来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当然这样下来各家各户积极生产。国库地方都有了钱。中央财政收入占比由1979年的20%,上升到1984年的40%附近当然这个承包制也有问题,因为没有标准,还不好预测未来收入。所以就会出现,地方和中央博弈、有的地方故意压低指标。还会出现瞒报。也出现了地方收入两条线衡量,预算内和预算外2块。上缴基数预算内收入而预算内就是企业的税收。于是地方就给企业减税。但预算外部分的钱是收费。

啥收费?高速收费、办理牌照收费等。然后地方就通过收费、赞助、集资、摊派等等少交了钱。这就是当年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原因。但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地方保护导致经济不能全国循环,茅台卖不到四川,五粮液也卖不到贵州。

河南省缺钢筋,河北省钢铁却供大于求。所以,从19821992年,这十年税的收入年增长20%以下,预算外年增高达30%以上。

中央财政呢?1984年税收还能占40%,到了1992年只能占28%了。

于是轰轰烈烈的分税制改革来了。如果没有分税制。4万公里的高铁,电网覆盖率从60%到98%;电信覆盖率从15%到90%;百万城市航班覆盖率95%;以上成绩你都看不到。

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07年中储粮和美国四大粮商的粮食保卫战、08年金融危机、15年美元收割,2022年疫情早就让你一贫如洗了。

我们的新能源、特高压、航天航空世界领先也看不到。

这都得益于1994年的分税制三板斧:第一斧增值税,中央拿走75%;留给地方25%。

第二国地税分家;收的清清楚楚,谁也别糊弄谁?

因为重头的比如消费税、车购置税、关税、央企、股份制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所得税,资源税、外资税、都归国税。

你看吧消费税就是抽烟喝酒,大头;车辆购置30年,我们买了3亿多辆。30多万亿、大头。央企和上市公司、外资赚钱。

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是赚钱的。这些税都归国家了。

第三就是给地方留点。比如城市维护、地方企业的税。

当然有两个税,为现在埋下了伏笔。

一个是土地增值税,一个是房产税。地方政府没了钱袋子。

只能将目光盯上了土地

这就是土地财政由来。土地财政成长的过程也很忐忑,因为90年代前,房子是分的。

所以,商品房开始大家接受不了,直到1998土地财政才真的起家

那年出了2个大事:第一亚洲金融危机;为了拉动经济国务院颁发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这才迎来了商品房的年代。

再也不分房了!是修改了土地管理法就是以后的农村集体经过征收变为国有就可以盖楼了!这等于确定了农村集体没有土地权。地方政府有了垄断权。于是,地方政府大张旗鼓的卖地到了,2021全国土地财政收入8.7万亿而地方的总收入才11.1万亿,土地占比78.34%。而让土地财政起飞的是

2008年的土地证券化。

什么意思?放杠杆!开发商拿了地;银行、地方城投债、场外杠杆等最高放到10倍;一块地就能满足10块地的开发。所以才有了恒大的买买买、合合合、大大大;山东高速就曾230亿投资恒大;同年,全球发生了次贷危机,逼不得已我们启动了4万亿计划,地方借着基建投融资任务大规模快速举债。然后很多给了地产10年后、我们城镇化率世界第一快。

从30%提高到65%,而风险就是政府债务和结构不平衡到了2015年,公开的政府债务不过10万亿。而2017调查的表外债务规模已达道100万亿

所以,2017年底我们开始三区一降一补。

没办法钱都去了房地产。经济结构怎么可能平衡?城市和乡镇发展不平衡东南和西北东北。沿海和内陆。房产、互联网金融和制造业之间的不平衡所以房价必须跌。因为导致不平衡的过程就是房价房价跌是物极必反是平衡的必经之路。那抄底的机会就太明显了?在哪里、什么时间点呢?

关注源哥,带你求知创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抄底   分税制   承包制   增值税   上海   房价   财政   土地   收入   中央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