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李敏路过湖南没回韶山,毛泽东发火:你叔叔连饭都吃不饱

毛泽连何许人也?他是毛主席的堂弟,毛主席的爷爷和毛泽连的爷爷是亲生兄弟,毛家世世代代居住在“东茅塘”,关系十分亲近。

到了主席父亲这一代情况有所变化,毛主席的父亲毛贻昌因创业需要举家搬离东茅塘,平日忙于工作,与毛家的联系逐渐减少。

毛贻昌有三个儿子却一直留有遗憾,他一直想跟妻子生个小棉袄。

说来也巧,就在此时毛泽连的父母喜得千金,毛泽连父母愿意将女儿过继给毛贻昌,主席也因此多了个妹妹。

有了这层关系,毛主席一家与毛泽连一家愈加亲近,待毛泽连出生时,主席经常帮忙照看这个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弟弟,因而对堂弟毛泽连有着异于常人的感情

毛泽连特别喜欢堂哥,经常跟在主席身后问东问西。

毛泽连对主席说:

“哥哥,待在大山里真没意思,我真希望像哥哥那样,出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听到堂弟的想法,主席非常高兴,此后一有空便告知堂弟外面的时局和新闻,试图带领堂弟走上革命道路

光有革命的想法还不够,脑子里得有东西,主席将《新青年》杂志赠与堂弟,只为帮毛泽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在主席的影响下,毛泽连迫切想要加入农民运动,为革命事业献身。

只可惜彼时的毛泽连年纪太小,主席没有为他安排工作,害怕打消堂弟积极性,毛主席去农民家里开展工作时经常带着堂弟。

再后来,毛主席离开韶山,要到其他地方开展革命事业。

主席临走前,毛泽连不舍道:“哥哥这一走,何时才能回来?”

主席面色沉重,他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无法向堂弟允诺归来的时效。主席想了很久,缓缓开口:

“不好说,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但革命要是不成功,我就没脸回来......”

主席拍了拍他的肩膀而后离开,望着主席远去的背影,毛泽连留下不舍的泪水。

这一别就是二十年,新中国成立之际,两兄弟才得以再次见面。

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主席一直盼望得到毛泽连消息,彼时,138师师长任昌辉急忙派人到韶山寻找毛主席亲友。

经过一番搜索,大家终于在一处落败不堪的房屋中找到毛泽连。

只见一位同志从屋中缓慢走出,身上穿着脏兮兮的补丁衣服,许是因为左眼失明的缘故,步调非常缓慢。

任昌辉询问:“请问毛泽连同志在吗?”

那位左眼失明的同志猛然抬头,询问来者:“您好,我就是毛泽连,找我有什么事吗?”

任昌辉没有想到主席的堂弟竟......见他生活如此艰苦,心中涌上一丝伤感。

“毛主席十分想念家乡亲人,命我们前来找寻您的下落。”

听到这里,毛泽连眼眶湿润,陷入沉思。

“堂哥还好吗?自农民运动一别,我和他已经20多年没有见过面了,时间过得真快呀,堂哥如今在哪里?”

毛泽连难掩喜悦之情,一连发出无数疑问。

任昌辉说:“毛主席如今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您想不想去北京见一见主席?”

“那是当然,我一直想见堂哥,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也不知他身在何处。”

当地党组织连忙着手安排毛泽连去北京一事,临出发前,毛泽连激动得不知所措,他想要给主席带点什么,可家徒四壁的他什么都没有,最终只得两手空空进京。

当然,主席才不在乎这些,见到毛泽连的那一刻,主席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仔细打量堂弟,见弟弟左眼失明,主席心口狠狠痛了一下。

两个人先是拥抱,然后握手,嘘寒问暖说了很多,主席每每与毛泽连对视,总会不由自主看向他的眼睛,主席无比心疼,本想伸出手抚摸一下表示关爱,随即感觉不妥连忙收手,试探地说:“你这眼睛是怎么回事啊?”

毛泽连思绪万千,种种回忆涌上心头,记得那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毛主席暗中集结一批爱国青年,带领大家一起闹革命,毛泽连得知后迫不及待报名,主席念在他年龄尚小,委婉拒绝。

想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人走的革命道路哪有那么容易,秋收起义失败后主席变成反动军阀通缉对象,毛泽连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为了维持生计,毛泽连外出做苦力,每当雇主知道他是主席的堂弟时害怕受到牵连,连忙将他赶出门外。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能跑到很远的地方打工,晚上再徒步走回家睡觉。后来,湖南军阀下令逮捕毛主席近亲。

毛泽连变成第一个逮捕对象,为了活下来,他四处逃窜,眼睛就是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树枝划伤的

他来不及处理伤口,捂着流血的左眼慌不择路逃窜,回到住所后才开始包扎伤口。

家里什么都没有,毛泽连拿着抹布擦了擦眼角的血,又烧了杯热水,喝完就躺在床上睡觉了。

第二天醒来,眼角开始化脓,他没钱看病,也没有人愿意为他治疗。

就这样,左眼的视力一天不如一天......想到这里,思绪猛然收回,毛泽连不愿将实情告诉主席,轻描淡写来了句:以前走夜路的时候摔了一下,不小心把眼睛摔坏了,不打紧。”

主席细致入微,明察秋毫,依稀猜到弟弟左眼失明或许与自己有关,尽管如此也无可奈何,主席沉重地说:“找个时间,我带你到大医院看看眼睛。”

在主席的陪同下,毛泽连来到医院接受检查,左眼受损严重,除非安装义眼才能恢复正常视力。还没等主席开口,毛泽连抢先说道:“我就是个农民,平时也不看书写字,没必要安装假眼,现在这样就挺好的。”

安装义眼必然要耗费不少资金,想到主席也不宽裕,不忍给堂哥添麻烦,便果断拒绝了医生的提议。

来到北京的那几天,毛主席除了招待他,其余时间都在工作,毛泽连知道是时候该打道回府了。

得知堂弟要走,主席在住所中找了又找翻了又翻,零零散散找出一些闲钱和值钱的东西塞给堂弟。

毛泽连不肯要,主席说:

“泽连,不要见外,以后不管有什么事都可以来北京找我,但你要记住不要麻烦政府,一切费用自行打点,实在没有就找我要。”

主席完全可以给堂弟一份工作,这样堂弟就不用湖南、北京来回跑了,但主席从来不是一位以公谋私之人。

当年,杨开智给毛主席写信,希望妹夫能在北京为自己安排一份工作。

主席在回信中这样写道:

“当地领导会按照你的能力为你分配工作,你要好好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不要抱有任何奢望更不要来京。”

这便是伟人毛主席,他从来不会因为裙带关系而特殊对待某人。

堂弟走后,主席喊来秘书吩咐对方:“从今天开始,每个月帮我从生活费中抽出200块钱打给毛泽连。”

主席一直惦记毛泽连,每每回到韶山总会亲自看望堂弟,他叮嘱孩子们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叔叔,不管怎么样都得去看看他老人家。

1966年李敏去湖南长沙工作,因任务紧张,活动安排严密,李敏没有回韶山,工作完成后直接赶往北京。

李敏马不停蹄赶往中南海,她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父亲了,恨不能马上飞到父亲身边与父亲彻夜谈心。

正在工作的毛主席看见女儿飞奔而来,连忙放下手头工作,大声呼喊:“娇娃,跑慢点,当心摔倒”。

李敏投入父亲怀抱,而后与父亲详谈在湖南开展工作的心得与体会。

主席露出慈祥笑容,坐在一旁默默倾听女儿的“汇报”。

“汇报”结束后,主席露出不悦神情:“听完你的心路历程,我总觉得少点什么,你是不是没回韶山探望你的叔叔啊?”

李敏感知到父亲的情绪变化,小声说道:

“这次太匆忙,没来得及......”

主席怒了,大声吼道:“都到湖南了竟不去韶山,你叔叔可是连饭都吃不饱啊!”

主席虽然一直在北京工作,却从来没有忘记过家乡父老,尤其牵挂眼睛不好的毛泽连,听到李敏路过家门而不入,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不能对父老乡亲太冷漠。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你叔叔。”

李敏对于这件事记忆犹新,她暗自发誓,日后定要多多探望叔叔

1976年,李敏收到中央文件,得知父亲病重,连忙赶往中南海。

看着躺在床上的父亲,李敏眼眶含泪,父亲伸手抚摸她的脸庞,有气无力地说:“娇娃,你来了?许久不见,很是想你。”

想起父亲对自己的教诲与付出,李敏控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离开了我们。

李敏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不知为何,脑海中总会想起一个声音:你的叔叔吃不饱饭,有机会要多去看看他。”

为了完成父亲的叮嘱,李敏踏上归乡路。

1977年,她带着礼物前往韶山,不知为何,心中燃起一丝强烈的归属感,在乡亲的指引下,她来到叔叔毛泽连门前。

李敏永远忘不了那个场景,房子破破烂烂地看起来不像是居住的地方,四周都是杂物,房间阴冷潮湿,充满刺激性气味,怪不得父亲牵挂叔叔,她看了都于心不忍。

得知堂哥的女儿要来,毛泽连喜出望外,李敏与叔叔聊了很多家事,提到主席,毛泽连眼底露出一丝悲伤,他说:“堂哥帮了我们太多太多,若没有他,我们肯定撑不到现在。没来得及见堂哥最后一面,是我永远的遗憾。”

聊到这里,李敏也露出一丝伤感,场面一度寂静,二人相看两无言,全部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

天色渐晚,李敏准备起身离开,她与叔叔道别,临走前又塞给叔叔100块钱

毛泽连说什么都不肯要:“

孩子使不得,我是长辈,怎么能要你的钱呢?”

“叔叔,您一定要收下,这是父亲生前的嘱托,你放心,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手握一百块钱,毛泽连心中感慨万分,他喃喃自语:“堂哥,你在的时候帮了我不少,如今你走了,你的孩子又开始帮我,泽连感激不尽。”

李敏告诉叔叔,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自己,她会尽一切所能提供帮助,毛泽连拒绝了李敏的好意,他时刻谨记主席的教诲,从不愿麻烦政府,一切困难自己解决。

当年,毛泽连从北京离开时主席将用过的旧皮箱送给他,他非但没有嫌弃,反而视作珍宝,一直珍藏在身边。

回到老家后,他一直勤勤恳恳种地,一年到头靠仅有的收成勉强维持生计。政府得知此事,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他却婉言拒绝。

毛泽连知道主席不喜欢搞特殊,因而拒绝政府的帮助。

主席一直记挂着他的眼睛,经常托人打听医术高超的眼科医院。

听说协和医院在治疗眼科疾病方面有着精湛的技术连忙邀请毛泽连进京。

主席在信中表明原委,并将来回车费准备好,一同塞进信封。

对于堂哥所做的一切,毛泽连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再次见面,两兄弟更是有着源源不断的话题。

主席询问堂弟近况,知道毛泽连一直以务农为生,自给自足时十分欣慰。

治好眼疾后,毛泽连一刻也不敢耽误,连忙向主席告辞唯恐打扰主席工作

分别时刻,主席将新皮箱送到他面前:“上次赠予你的皮箱有点旧,是我考虑不周,你用这个吧!”

毛泽连坚决不要,对主席说:“我一个农民,能有皮箱用就不错了,还讲什么排场?堂哥,我习惯用旧箱子了,新的就留给你吧!”

毛泽连不搞特殊,从不用“毛主席堂弟”身份谋求私利,难怪主席一直记挂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韶山   湖南   中南海   叔叔   堂弟   皮箱   左眼   块钱   北京   父亲   主席   女儿   眼睛   农民   工作   毛泽东   李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