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阵地就是学生,而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直接途径就是学生的作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

一、数学作业的达成目标

数学作业具有学习功能 、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我们要通过数学作业努力达到:

1.通过学习独立自主的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让学生更好地获得“四基”、培养“四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2.要有效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发现与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学与教的活动,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数学作业的设计依据

针对数学作业的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据课程标准设计作业的内容

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了“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因此,我们在设计业时就要做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作业可以这样设计:张叔叔是快递员,平常他平均每天要送215个快递,每周工作7天。“双十一”期间他的快递投送量是平常的2倍。张叔叔“双十一”一周大约要送多少个快递?

2.立足教材编写作业的内容

教材中的例题、“做一做”与练习是教师作业设计的最重要参考依据。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意分析每道习题的编写意图和教育价值,找出其中蕴涵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重组或再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中习题的作用。

这组作业设计覆盖教材中的各项训练目标,体现了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活用了知识,培养了学生数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

3.整体把握知识点,设计作业的前后知识衔接

在设计作业时,要把握好单元知识的整体性,注重每节课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克服作业的碎片化。

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

先量一量,再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这道题是以四边形和周长的概念为基础进行周长测量的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概念,培养测量技能。

三、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

作业设计按照完成的方式可以分为如下形式:口头作业、书面作业、操作作业。

作业设计按照知识的层次性可以分为如下形式: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拓展性作业。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可设计以下几个类型的作业:认识型、掌握型、理解型、运用型、体验型、探索型。

总之,作业设计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力求搭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让学有所用、学为所用!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搜集一张妈妈在超市的购物小票,观察并解决如下问题:

(1)怎样计算合计金额?

(2)在购物小票中你还读懂了哪些信息?

为了切实有效地落实“双减”,我们教师应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既要深刻解读教学内容的本质及教材编写意图,又要精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的高质量的作业,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 老师教学管理教育类书籍 营造学习氛 ¥36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作业   周长   基础性   知识点   习题   意图   快递   形式   教材   目标   数学   功能   知识   内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