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奖作家访谈|葛亮:用文学留存下怀旧的距离感与现实的真切感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将于2022年11月20日在北京举行。第八届鲁迅文学奖35位获奖者将齐聚一堂,在隆重典雅的颁奖礼上领受中国文学最高荣誉。晨视频邀你一起见证文学的力量,共享文学的荣光。

视频加载中...

香港北角街区的唐楼建筑里,理发店窗台边的老唱机正吟唱着怀旧爵士乐,理发师操持着老式剃刀,熟练且清晰地在客人的颈项、两鬓间游走……这是作家葛亮在其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飞发》中所描述的场景。葛亮说,“《飞发》写得是一群人对自己行业的信仰与坚守,也在关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代际等问题。”

“飞发”是粤语,原音应该是“fit发”,当把“fit”读得轻灵快速后,“fit”便成了“飞”。而“fit”的核心内涵是“使之合适”,把头发修整得合适,正好就是“理”的意思。在《飞发》中,葛亮通过对香港理发业与理发师的叙述,呈现出不同代际与流派的理发匠人对手艺的信仰与坚守,也同时折射出传统行业在时代洪流中的传承、变迁,人物命运与时代更迭共振,钩沉出香港的风云过往。

为了写好《飞发》,葛亮光顾了好几家香港的理发店“以头试发”。“因为师傅和顾客,是最为自然的互诉心事的角色关系。‘飞发’的过程,也是坦诚相待的过程,手与头发,身体的碰触,会产生一种相互的信任感。有关自己的事业,家事、人生的沉浮,都是在这个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展开。这远比郑重其事的访谈要放松与诚实。”

岁月静默不言,唯有那些穿越时光的器物与技艺,在历史的切片里留下痕迹。葛亮说,就像《飞发》里的理发师,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匠人,但也在时光的涤荡中沉浮。“《飞发》中写到一个细节,主人公翟康然的师母抱怨,如果当年没有买几千块一把的椅子,用这些钱买楼买房,如今肯定是不同的生活……这个细节是真实的,来自于我接触中的一位飞发师傅的慨叹,但这位师傅并不后悔,因此我们很难完全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衡量人生得失,也很难将人生所有的选择与投入视为机会成本。”

在葛亮看来,作为技艺匠人,多少都有一些“我执”的成分在其中。“所以我想写的,便是他们的选择,和潮流的同声相和,也有与时代的摩擦和羁绊,这中间无关对错,都是性情使然,不止是技艺,也会构建他们的整体人生轮廓。”

任何一种技艺,经过时间的长期打磨,都难免指向微观。“时代泥沙俱下,最终他们还是会面对时代的淘洗。是去是留,是变还是不变,这些都是选择,是‘匠’的选择,也是‘人’的选择。只要人在时代中要往前走,匠人也必然要往前走。”葛亮说。

记录生活的文学,当然值得去记录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细节和人间烟火。葛亮认为,理发师在时代变迁之际的路径改造和秩序坚守,都是“匠人”的精神所在。“通过文学的方式,留存下这些怀旧的距离感与现实的真切感,把文化形态的成长过程,通过一些具象的人物和故事记录下来,这是文学创作者需要去做的事情。”

葛亮说,“不光是从‘匠’的角度,而且是从‘人’本身的角度去记录,我觉得小说是个很适合的载体,如果我可以一尽绵薄,也是很美好的事。”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鲁迅   匠人   头发   文学   理发师   理发店   香港   技艺   真切   文学奖   师傅   角度   细节   作家   距离   现实   人生   时代   视频   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