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将突破80亿,以现在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或达到地球极限

在今天,全球人口即将突破80亿,很多人却不知道,在7万多年前,由于一次超级火山爆发,人类人口降到历史低点,差点灭绝。

距今75000年前,位于印尼达蜡岛上一座名为多巴的超级火山爆发,这次火山喷发是地球最近2500万年来,最剧烈的一次火山喷发,整个火山喷发的时间持续了几个星期。

其喷出的火山灰等物质,体积达到了3200立方千米,这些火山灰被喷射到空中,形成了遮天蔽日的乌云,其高度达到了47公里。


由于火山灰数量庞大,使亚洲大部分区域都被覆盖一层3-10厘米的火山灰,这些火山灰被冲刷聚集到一起,不仅阻断了水源,而且它们覆盖在植物上面,在遇到水汽后,就如同水泥一样牢牢的粘在植物上面,造成大范围的植物死亡。

而其更要命的是漂浮在空中的火山灰,遮天蔽日的阻挡住阳光,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地球都进入到火山冬季之中。


据现在研究,认为这场火山导致当时地球的问题,整体下降了5℃,而在地球北部区域,温度甚至下降了15℃左右。

由于极端的天气,导致地球上大量的动植物死亡,而一些未死亡的物种,也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而这其中,就包括了人类的祖先们。


濒临灭绝的人类祖先

1993年,美国一个研究团队,为了探寻人类祖先的足迹,通过基因溯源,对现代人类的基因进行反向推理,通过研究显示。

在距今几万年前的某个时期,人类人口的增长进入到一个瓶颈期,在这个瓶颈期里,人类的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以现如今人类的基因样本推测,当时人类的数量降低到一个冰点,在当时的地球上,只有1万个人类的祖先存活下来。这个人口数量,甚至还不如一所大点的中学人数数量。


而在基因上溯源的研究成果,与75000年前的超级火山爆发时间高度重合,从这个点上来说,当时的人口数量,已经是一个岌岌可危的数字,当时的人类祖先,是没有任何手段来抵挡这种自然灾害。

如果火山再猛烈一些,如果火山冬季的时间再持续一段时间,整个人类就“游戏结束了”,也就没有后来的地球文明,地球到现在也许处处都是原始森林的状态了。

好在地球此后几万年间,并未出现全球性的大灾难,给了人类踹息的时间,人类人口的数量,也从当初那1万幸存者,增长到快突破80亿,这中间整整翻了80万倍。


农业文明的人口大爆炸

在经历了上次超级火山爆发,导致地球上整个人口数量只有1万人,正是这1万个幸存者们,承担起了整个人类延续下去的重担。

在随后的几万年间,人口的增长速度虽然缓慢,但是总体上是一个稳步增长的趋势,发展到距今1万年的时候,也是农业文明初级阶段的时候,预估当时以狩猎为主的人类祖先总数量约532万,在6万年的时间里,增长接近53倍。

此后农业文明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随之带来的,也是一场人口大爆炸。


农业文明虽然也是靠天吃饭,但是相比于极其不稳定的狩猎方式,至少还可以稳定获取食物来源,在此背景下,更多的粮食也就养育了更多的人口。

特别是在农业文明的后期,随着美洲的玉米和番薯等易种植,并且产量高的农作物被引入到欧亚大陆后,则更加推动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到19世纪初,也是工业文明开始前夕,据当时的史料预估,当时全球人口的数量差不多到达10亿人左右。


工业文明初期到如今的80亿

人类从狩猎的方式,发展到农业生产的方式,是一种进步,同样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也是一种进步。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粮食产量的增长,人口数量也随着而来的暴增,在进入到工业文明的前夕,全球有10亿人口,相对于1万年前的过度到农业文明的532万人口,接近1万年的时间,人口数量也增长了188倍。

在进入到工业文明后,人类开始用机器代替体力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可以产出更多的粮食,而更多的粮食也可以养育更多的人。


更多的人投入到工业化中,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如果不是两次世界大战,短暂地阻挡了人类人口数量的增加,也许80亿这个数字,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

如果把整个人类工业化的进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一、二战之前;一部分是一、二战之后的。

如果把二战看成是一战的延续,而中间短暂的20年时间,是停火期的话,那么从战争之前到人类工业化初期的1800年,接近120年的时间,人口的数量大约是18亿左右。

也就是说在这100年的时间里,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并不是很大,连翻倍都没有达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如果翻开历史书,那是罄竹难书啊。


虽然人类进入到工业化后,科学技术进步,但是这些技术进步的红利,却只服务于欧美少数国家的人口。

他们利用技术的先发优势,在全球各地纷纷建立起殖民地,不仅掠夺资源,而且还挤压当地人的生存空间,在如此背景下,欧美国家的人口数量激增,但是其他落后地区和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却非常缓慢。

在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建立初期的1950年,当时对人口进行过一次统计,当时的人口数量约26亿,也就是从一战初期的18亿,在经历接近40年的两次世界大战后,人口数量还增长了8亿。

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欧洲打仗打成了一团浆糊,对殖民地的掌控力减弱,在松开那道枷锁后,40年时间人口的增长速度,接近了工业化初期到战争前的120年间,人口增长速度。


从1950年的26亿人口,增长到如今的80亿,花费了70年时间,整个人口数量也翻了3倍,而在这其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就属第三世界的国家了。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的增加,一方面是两次大战,彻底地改变了世界,以往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去掉了套在脖子上的那层枷锁,在资源没有被掠夺后,有更多的资源和粮食,以养育更多的人口。


全球人口是否会一直这么增长下去?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从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到如今快突破80亿,在这70年间,增长了54亿,这个增长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那么全球人口是否会一直这么增长下去呢?答案是不能,因为有两方面制约了人口的增长,也就是地球人口有一个上限。


1、食物

也许还会持续增长一段时间,但是地球能养育的人口数量也有一个临界值,如果不考虑吃饭,只考虑空间容纳的话,地球这一临界值大约是3000亿左右。

但是是个人就要吃饭,这也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既然吃饭就要种植粮食,虽然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很发达,但是在目前阶段,人类还无法摆脱土地,而生产出粮食。

虽然地球的表面积有5.1亿平方公里,但是在这5.1亿平方公里中,海洋面积据占据了70.8%,达到3.6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只占到29.2%,也就是1.49亿平方公里。


而在这1.49亿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中,有沙漠,有北极和南极的严寒天气,有地质条件恶劣的无人区等,这些又占到整个地球面积的13%左右,而适合人类居住的面积仅占地球面积的16%,也就是8000万平方公里左右。

而在这8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只有3100万平方公里,是适合耕种的,也就是说这310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在没有科技大突破前,将决定了地球人口的上限。

现如今一个不好的消息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每年正在以1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耕地面积。


如果人只是单纯吃农作物,那么这3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势必会养活更多的人,但是对于欧美国家来说,这不是吃饱的问题,而是需要优质的蛋白质。

而优质的蛋白质,则需要大量的肉类,而肉类的产出比,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其增长比例还是维持在,3:1甚至更多5:1等,也就是3-5公斤粮食,才能产出1公斤的肉类。

这就是为什么欧美国家千方百计不让第三世界吃肉蛋奶的原因,在他们的逻辑思维里,你多吃一口,那么我就少吃一口,所以就开启忽悠模式,让你少吃肉蛋奶,甚至不吃,还厚颜无耻的说到,我们的体质决定了我们离不开肉蛋奶,而你们的体质更适合粗粮。有些人不知道是坏,还是拧不清,还跟着一起起哄。


2、水资源

虽然地球上70.2%的面积都被水覆盖,但是这些水并不能被人类自己饮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目前地球上可用的水资源,大约91000立方千米。

虽然这些水资源看似很多,但是真正用于人类饮用的水资源却也不多,这主要是工业是一头吞水猛兽,另外一方面工业也污染了许多水资源,这就造成饮用水的数量进一步减少。


根据2018年联合国的一份数据,当时世界人口数量是76亿,在当时有21亿人口无法安全获得安全饮用水,有45亿人在饮用水方面,缺少有效管理的安全设施。

也就是说,能饮用,并且安全卫生饮用水的人数,只有10亿人左右,只占到了总人口的13%左右,而那些缺水的人口,主要集中非洲和南亚等地方,而这些地方也是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地方。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为了生存,那些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势必争夺更多的食物和水资源,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而古往今来,战争的本质,也是争夺这些。

结语:

有关地球最多能承载人口上限的问题,由于不同科学家计算的时候,模型不同结果也不同,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网上能找到的资料,大约是150亿-325亿之间。

即便是150亿这个数字,以如今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是到本世纪末 ,也就是还有80年时间,也许在这期间,人类解决了可控核聚变问题,或者二氧化碳转碳水化合物商业化成功,那么世界人口的数量,势必在这个数字上,再翻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增长速度   火山灰   人口   地球   水资源   火山   粮食   数量   极限   人类   人口数量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