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朝万科化,又迈了一大步

1


又一次壮士断臂了


你没看错,我也没喝多!这是一篇经过采访调研后,深思熟虑的小作文,从中可见民营房企未来发展大趋势。

河南楼市的带头大哥--建业摊上事了!网曝要裁7千人。

有爱建业的朋友说,郑州公司总部的人员,满打满算不足6千人,难道先招聘1千,统统裁完!不看好建业的朋友则反怼:裁员难道不包含地市,不包含省外公司么?

截止2021年年底,建业集团还有在职员工约3万人,这个裁员数量应该是建业有计划的,但和7千这个数字,或有出入。

据多名建业集团内部员工透露,此地规模性裁员,赔偿标准为"N+1",11月15日之前签离职协议,补偿分期12个月支付,15日之后签,补偿分期18个月支付。

目前,建业尚未对此消息进行回应。

一年前,建业就搞出过一次裁员的大动静,但与上次有所不同。上次建业,事发后,很快召开发布会,给出的回应是“组织架构调整”,一年前的裁员是瘦身运动,建业总部原先的五级管理调整为三级,还撤销了原有的五大业务集团总部,精简机构,裁掉冗员。

此次建业采取了闷声做事的态度,截至目前为止还未就裁员门做出回应。

非地产业内人士或许会觉得这个消息,不像是真的,因为就在2月中旬,建业就传出战略调整、人员缩表等消息,随后便出售了华谊电影小镇与只有河南两大文旅品牌的控股权,并出租了商业物业,请老友王健林驰援,换来7个亿。6月建业地产又出售29%的股权引来6亿港元现金并引入河南国资战投。

但如此力道的操作,还是无法抵御市场的寒气:11月初,建业地产公告,今年前10个月物业合同销售总额206.98亿元,同比减少56%,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294.1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为53.4%。而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0%以上,且以美元债为主。

11月11日,金融机构给地产行业开暖气了!

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全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保障房地产融资、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保障住宅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等16个维度支持房地产行业复苏,一言以蔽之,房产地迎来今年最强政策利好,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

但就在同一天,评级机构却把寒气传递给建业。

评级机构惠誉将建业地产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由“B”下调至“C”,其高级无抵押评级同样由“B”下调至“C”。

此次下调的原因,主要因建业地产未能支付于明年11月到期、利率为7.9%的2亿美元债券的利息后 ,作出了是次评级下调。

2亿美元债券的利息,目前已获展期至12月7日,但明年4月,就要到期3亿美元债,明年全年还有9亿美元债,可谓泰山压顶。

化解泰山压顶的困难,肯定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销售回款,另一条腿是借钱纾困。

销售回款这条腿,已经被打骨折了。

2


大哥倒不了


作为市占率约11%的河南带头大哥,建业在河南所有地市,都有项目,但不少地市,仍处在战疫的关键阶段。这导致大家对未来收入预期降低,大家更倾向于存钱,不敢花钱,很多客户的买房计划都往后推了。

大幅度降价,确实能带来一部分回款,但如果大部分房企,都在采取大幅降价的手段,回款速度会受到较大影响。而目前,降价的房企多如牛毛。

砸锅卖铁卖资产,也是条路子,但尴尬的是,好的资产,也卖得八八九九了。目前最可行,见效最快的就是继续出让股权,但资本,即使是国企,也不是公益机构,也是要盈利的。说难听点,白衣骑士也是趁人之危,捡漏的。

节衣缩食,裁员减少每月的刚性支出,白衣骑士出手的欲望就更强些。这或许是大裁员背后的底层逻辑!

规模性瘦身不是躺平,是被动的迎合资本需求,迎合市场。

规模性瘦身,是为了多坚持一段,坚持过后,卖身,被国央企招安,才是最终的路径。

民营房企,未来的出路,只有三条路,战、和、躺!

民营房企之光,龙湖,已经已经还清了明年的美元债,又有国家级背书,美的置业,背靠美的集团这棵大树,也有国家级背书。地表最强的民营房企碧桂园,账上有大把现金,销售上又能大量回款。区域性民营房企扛把子滨江,现金流源源不断,这几家,可以昂首挺胸,继续在楼市纵横。

万科,得益于创始人王石的高瞻远瞩,主动伴大款、走正道。在自己很牛逼的时候,选择公私合营。大股东换成深圳地铁,但郁亮等经理人阶层,仍保持着话事人的地位和尊严。绿城宋卫平,早在2014年底,就选择了傍央企大款,主动公私合营,也是明智的选择。这两家是和派的代表。

更多的其他类民营房企,只能躺,等待命运的裁决。早期主动躺平,裁员,卖项目,一走了之的,比如潘石屹,命运还不错。而硬扛着,幻想救市后报复性反弹,结局只能是躺死,资产、项目被清算,挪用资金的,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

建业曾经一直以河南的万科自居,为学到万科的精粹,还挖来万科高管委以重任。而眼下来看,建业,只能学习万科、绿城好榜样,傍国央企大腿,主动地公私合营。

以上帝视角来复盘,建业还是没有学到万科的精粹。

世人只知道万科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房地产龙头老大,却不知,人家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为中国冷链物业的龙头老大了!

早在2016年,也就是房住不炒提出那一年,万科集团正式推出独立物流品牌——万纬。目前,万纬物流已在全国47个城市布局148个仓储项目,整体规模超过1100万平方米。其中,全国冷链园区28个、覆盖22个城市,运营规模达到110万平方米,已经成为中国规模第一大的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商。

也正是在2016年11月 建业携手王潮歌打造的《只有河南》戏剧公园落户郑州。

作为建业话事人,老胡曾向媒体吐露心声,每天一一睁眼,都要面临几千万人吃马喂的各项开支。而只有河南、电影小镇、足球小镇,这三大文旅项目,仅靠门票、住宿、餐饮等收入,每天都能源源不断地贡献几千万现金流,再加上,依托文旅产业拿到的便宜土地,未来文旅打包上市的收益,可以说,文旅产业运作得当,会成为建业的一个印钞机。可惜疫情和水灾的双重打击,建业的文旅梦破灭了。

如果能回到2016,在账上有很多钱的情况下,老胡一定会步万科后尘,重仓同样能带来源源不断现金流的冷链物流。

但人生没有如果了,对建业而言,稍微可以乐观一些的是,楼市已经筑底,而常年河南民营第一纳税人的贡献,民营房企带头大哥的影响力,覆盖全河南的楼盘规模,这决定了地方政府,一定会动用资源出手相助,绝不会坐视不管,建业绝不会崩盘,无非就是话事人老胡,付出多大代价才能活下去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建业   现金流   地市   河南   大哥   主动   规模   美元   项目   地产   万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