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五果溜村:沅水河畔的一颗闪耀明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力 通讯员 谭少平 曹锋 湘西报道

近日,在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五果溜村沅水流域,10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水中觅食嬉戏,与河滩上小憩的白鹭、苍鹭、野鸭和鸬鹚一起,构成一幅和谐友爱的冬日美景。

五果溜村沅水流域发现中华秋沙鸭群。

中华秋沙鸭不但是大自然的瑰宝,还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生态试纸”。近年来,五果溜村以“五美”创建为抓手,围绕打造水美乡村这一目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水稚、白琵鹭、豆雁、宝兴歌鸲等鸟类栖息繁衍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栖息空间。

改善人居环境,铺就美丽乡村蝶变画卷

从泸溪县城出发,沿着白浦公路行驶约20分钟便可到五果溜村。走进村里,只见一栋栋农家小院院墙绘制了美图,处处皆景,并且庭院内盆景等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舒适雅致,如同一幅风景宜人的新时代、新农村美丽画卷。

整洁干净美丽的五果溜村。

“以前村民保护环境卫生意识不强,房前屋后乱搭乱建,杂物随意乱放,马路上遍地可见垃圾。”回忆起五果溜村旧貌,老党员杨家兴记忆犹新。他说,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州在城乡各处掀起了一场从颜值到气质的全面变革,最显而易见的是村道变得干净了,村容变得整洁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好了。

整治容易保持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需要人人参与、久久为功。五果溜村按照“布局美、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要求,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建设工程为抓手,编制出台了《五果溜村村庄治理规划》《五果溜村寨治理实施方案》,并将村庄环境维护纳入村治重要内容。

探索把村辅警、保洁员、护林员、护渔员、水管员、公路养护员“六员”职能整合,实现水路林街一体管护;落实“三个一”制度:每周一次卫生检查,每月一次集中清理,每季一次表彰奖励,推动群众由“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转变,共建共管共治意识逐步形成。

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驻村工作队入驻五果溜村以来,又筹资近500万元,先后完成太阳能路灯安装、农户厕所改造、沥青路面铺设、休闲凉亭建设等;以“院坝会”为纽带,建立了“民情恳谈会”制度讲政策、议村务,开展“治厕所、治垃圾、治污水、治容貌秩序”四项治理,推动拆除围墙和空心房、规范家禽圈养工作开展,村内基本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净化,村容村貌进一步得到改观。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工作队与村民把村里环境发展得越来越好,炒砂路平展了,我们荸荠产业一马平川,绿油油的一片,大家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五果溜村小学校长米泽辉说。

能人带兴产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秋冬交替时节,有一种果实肉味洁白清甜,咬在齿间沙沙作响,冰凉的甜汁甘美如春风。这种果实叫荸荠,因形貌似马蹄子,又被称为马蹄。

五果溜村地势开阔平坦、水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便利,素有湘西粮仓之称。村子里种植荸荠有三十余年了,个大味甜脆爽,深受消费者青睐,过来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导致产量不高且没有统一品牌和稳定的销售渠道,一直效益不高、盈利不强。

召开五果溜村荸荠产业发展座谈会。

省农业农村厅工作队到岗后,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业态,提出了做活水果、水产、水景“三水”文章。充分发挥自身学农、干农的专业优势,及时举办荸荠病虫害防治技术专题培训和产业发展座谈会,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和短中期发展规划,指导全村村民提高种植水平,增产增收提效益。

“为了测试如何实现优质高产,我们种了几亩荸荠试验田,如今成了老百姓的观摩田、学习田。”驻村工作队队员、湖南省植保专家郑和斌说,今年五果溜的荸荠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初步建成了从标准化生产、分级包装、冷鲜储存到统收统销、品牌经营的农业产业链。

打通了线下线上销售市场后的荸荠,成了村强民富的支柱产业。发展前景明朗,村民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

产业大户姚文忠表示:“作为一名致富带头人,我们不仅要把荸荠产业做大做强,规模成片种植,农产品更要农旅结合,办研学方面基地发展。”

发挥“水”优势,绿色产业路越走越宽

省农业农村厅驻村工作队创新性打造党建引领“三联三实”工作做法,通过厅党组联村、支部连片及党员联户,强化了五果溜村的支部引领和高效治理。

“村子紧靠沅江,水资源丰富,何不用好水资源、发挥水效益,做好水乡水文章?”在一次村民情周例会上,有村民抛出这个问题。

五果溜村水产养殖区。

驻村工作队收到反映民情后,积极和村支两委、镇驻村干部协调外部资源,在守牢粮食生产底线的基础上,引进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通过季节性流转+长期流转等方式,连片改造水产养殖区,新建发展设施渔业、垂钓基地,突出“优、特、新”着力发展“稻+渔”“马铃薯+荸荠+泥鳅”综合种养,提高产业发展质效。

现在,五果溜村已经发展320亩稻田养鱼,建设10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20亩设施渔业基地,还尝试性地发展了30亩“荸荠+泥鳅”种养和20亩稻田养蛙。水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村民务工创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十年前五果溜村集体没有收入,十年后有了柑橘育苗基地分红、光伏发电补助、水库出租租金等多渠道来源,去年村集体收入达25万元,今年预计可超过50万元。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占到村民人均收入20%以上,较2年前翻了一番。”五果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姚元刚扳着指头算起了收入账,“村集体资金优先用于解决村内小型基础设施、公益性岗位、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有力激发了群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全村干群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果溜村育苗温室大棚。

如今,五果溜村立足做活水果、水产、水景“三水”文章,努力打造全州领先的柑橘育苗基地、现代荸荠产业示范园、现代水产养殖示范片,一个治理美、生活美、产业美、风尚美、生态美的“五美”五果溜村正成为沅水河畔、浦市古镇相依的一颗闪耀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湘西   工作队   荸荠   村内   抓手   集体经济   湖南省   水资源   中华   河畔   村里   村民   明珠   农村   产业   基地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