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录用XX学院一切学生!”,招聘岂能搞“连坐”?

日前,据《潇湘晨报》报道,厦门某公司对外表示:“拒绝录用山东服装学院一切学生!", 网上还有微信聊天截图,要求所有子公司部门、合作商必须安排通知到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此前网传一男子在外工作,与山东服装职业学院一女生领证,但是女生又在校和别人谈恋爱,该男子发现后,竟然“为爱光脚翻墙进学校讨要说法”。这本来属于纯粹的个人情感纠葛,但因为涉事者行为比较极端,在网上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公司下发“拒绝录用山东服装学院一切学生”的通知。图片来源:新黄河 转自极目新闻

然而,发生在山东一家职业院校的事,与厦门的公司又有什么关系呢?因此,有不少网民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发布上述奇葩招聘声明的公司,认为这一做法,纯属哗众取宠,是在“蹭流量”。

一直以来,舆论对于各种形式的招聘歧视,可谓深恶痛绝。其中有不少歧视是隐性的,针对的是某种性别、某些地域,像这起事件中的公司一般,公然表示“拒绝录用XX学校的学生”的情况,十分罕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仅是招聘中理应杜绝的谬误思维,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的错误观念。毕竟,发生在一个学校里的事情,只能代表当事个人,涉事学校的其他学生根本不应该为此“埋单”。不搞“连坐”,不极端情绪化地对待公共事件,也体现着用人单位的基本素养。

离谱的是,当媒体记者联系涉事公司的工作人员时,对方却表示,公司的做法是对新闻事件的一个支持,算是“站边一下”,但具体原因是根据上司的规定。而当记者问起“是否觉得该公告不妥”时,工作人员却说“他们也做不了主"。

从这一细节来看,涉事公司的成员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站队”思维。平心而论,一家私营企业在招聘上有所偏好,体现的是经营者的态度,也能让外界看到公司运营的理念。但是,公司个别人的喜好,不应该上升为公司对外的招聘要求,更不应违背招聘的基本公平原则。将对个体行为的不满,上升为对某个群体的排斥,本身就是荒谬的。公司对某些公共事件表态,应该保持理性与审慎,而不是盲目地、情绪化地“站队”。

涉事公司工作人员回应。图片来源:新黄河 转自极目新闻

涉事公司的表态,不仅没有引发网民的认可与支持,反而遭到不少批评,这同样说明,如今多数网民在公共事件面前,还是具备基本判断力的——不随便“选边站”,不搞“连坐”,任性地“贴标签”,是舆论场上的每位网民都应该具备的素养。

事实上,一些公司或个人,在某些公共事件面前,希望发声,本来是非常正常的行为。但网上发布公告也好,网络社区中的交流也罢,都应该本着理性、公正的原则,对于很多事情,既要将心比心,又要搞清是非曲直,这样才能兼顾同理心与正义感。

那些随意搞“连坐”和“标签化”的行为,不仅不会产生什么真知灼见,反而会伤害发言者的形象,像上述事件中的公司,将自己卷入舆论争议的漩涡中,属于是“蹭热度”的错误行为,其他“旁观者”应引以为戒。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中国青年报   黄河   学生   厦门   山东   素养   舆论   网民   理性   工作人员   来源   事件   学校   学院   新闻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