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断拆除水坝目的何在?我国水坝数量排第一,该继续建还是拆

人类修建水坝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水坝的修建在农业灌溉、防洪减灾、水力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可作为最早修建大型水库的美国,近些年却开始不断地拆除已经修建好的水库,这是为什么呢?

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多地拆除水坝的呼声下,作为当今世界水坝量排名第一的我国,到底是该继续修建,还是顺应时代,开始拆坝呢?

一、拆坝时代来临

美国的水坝建设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以后,美国人最早建水库就是为了蓄水,灌溉庄稼。

但是后来发现,水坝的建设可以提供有效可靠的电力来源,促进美国的产业发展,还能促进西部的开发,于是许多大型水利工程纷纷开始修建起来。

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大量拆除已经修建的水坝。美国开垦局也在1994年宣布:美国的水库时代已经结束了。

1999年,缅因州肯纳贝克河上的爱德华兹水电大坝被拆除;2011年,华盛顿的埃尔瓦大坝被拆除,这也是迄今为止拆除的最大水坝,高达108英尺。

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拆除的大小水坝多达一千多座,现在每年拆除的水坝数远远高于新建的水坝数。那美国人为什么要开始不断地拆除水坝呢?

首先,因为美国的水坝在所有基础设施资产中,超支最多,平均超支90%以上,而且由于巨型水坝的工期长,一般都会超过10年,也导致了水坝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经常派不上用场。

美国历史上还发生过数次垮坝事故,每一次垮坝不仅会引发灾害,也会导致许多人员伤亡。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水坝的修建,破坏了生态环境。

因为水坝库区的淹没,许多天然的森林、草地以及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损害;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也开始丧失。

而且由于水流减缓,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也开始加重。水坝抬高了河水水位,也容易导致下游土地的盐碱化。

水坝库区淹没的大量植物和动物,在腐烂以后,还会让库区排放出大量甲烷等温室气体。

尽管美国意识到了大坝带来的弊端,进行了一定的拆除,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并不是一股脑打算拆除所有的大坝。

在拆除的水坝中,以服役期超过50年,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并且维修加固费用过高的大坝为主。

为了防止拆坝引发新的生态问题,美国拆除大坝也是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批准以后方可拆除。

而且目前美国依然在不断利用新技术,挖掘水坝的潜能,继续推进剩下的水坝水能资源的开发。

不过在美国的带动下,目前国际上对水坝问题也都有了新的认识,不仅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宣告水坝时代结束,就连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转变了对水坝建设的简单支持态度。

那作为当前水坝数量居世界之最的中国,又该怎么办呢?

二、国情决定修筑水坝的必要性

要想明白我国水坝是应该继续建还是应该拆,首先要清楚,为什么我们国家需要建造数量如此多的水坝,水坝的建设,对我们国家到底有什么重要性?

中国的筑坝历史十分悠久,成就也十分辉煌。公元前3000年,我国就在杭州的良渚古城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坝。

郑国渠、都江堰、它山堰、广西灵渠等工程更是在航运、灌溉等方面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的。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社会动荡,技术落后等问题,我国的水坝修建很少,1950年时,中国仅有22座大坝。

1951-1980年间,中国开始进入水坝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年均水坝建造达到了615座。

截止2020年4月,中国共有大坝23841座,占全球大坝总数的40.6%,连续51年保持了世界建坝数量第一的记录。

中国建造这么多水坝的原因,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是分不开的。

我国的人口与水资源量严重不匹配,资源与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

我国的人口总数占世界的18%,但是平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

全国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先解决缺水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用水量还在不断增加。

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将会超过200座,到时候,现阶段的水库供水量就无法再满足未来城市用水的要求了。

我的水资源不仅数量少,时空分布也不均匀。中国丰水期的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60%—70%,枯水期的水量则很少。

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人口大国,因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当枯水期来临或者发生干旱时,江河径流急剧减少,为了保障粮食的高产稳产,必须要对农田进行灌溉。水库具有蓄丰补枯的作用,就可以为农业提供充足、稳定的灌溉水量。

第三个原因,则是为了防洪减灾。

我国的河流数量居世界第一,因此我国也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而修建水坝是应对洪涝灾害最有效的工程措施之一。

洪水发生时,水坝拦截上游来水,储存在水库中,之后通过错峰泄水的方式,也可以降低下游河段的防洪压力,减轻洪灾损失。

最后一个原因,水坝的修建也可以充分进行水力发电,水电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还可以促进风光电发展,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所以说,中国要保障粮食、用水、能源以及社会安全,必须要大量修建水坝。

那么关于国际社会的呼吁,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理会,在之后的发展中,继续加速修建水坝呢?

三、经济环保两手抓

国际社会之所以开始逐步拆除水坝,是因为看到了水坝的修建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这些负面影响,在我国的水坝修建中,也一样存在。

目前在我国修建的水坝中,也存在许多的病险水库,一些水坝在建设过程中,对当地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也带来了许多危害。

都江堰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无坝工程,修建原理十分先进,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在造福人类。

可是,有人却要在都江堰上游修建寿命最多只有200年的紫坪铺大坝,企图让2000年的历史文化遗产退休。

都江堰上游的杨柳湖,也有人提出要修建大坝,后来在许多媒体以及环境研究机构的强烈呼吁下,杨柳湖大坝被迫停工。

但是这些问题都不禁让人担忧,在都江堰上游修建大坝的势头并没有真正的偃旗息鼓,都江堰还是有被破坏的可能。

怒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怒江13级水电梯级开发规划,势必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虎跳峡水坝的兴建,也可能会让传说中的“香格里拉”消失不见。

除了将要修建的水利工程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外,已经修建的水坝也影响了中国的生态环境。

水坝过多和水库失水,已经加剧了黄河的断流现象,三门峡水坝也加剧了洪水灾害和土地的盐碱化。

还有许多水坝在建设过程中,不仅没有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反而使人们生活更加贫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社会问题。

那我国能够因为这些问题,加入大量拆坝的行列吗?显然这也是不现实的,中国筑坝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我国也并没有忽视水坝修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水坝修建的过程中,我国一直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强调,不能把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以及当地群众利益等方面分割甚至对立开来,而是必须实现人文、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

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从各级政府领导到社会大众,都必须正视水坝的负面影响,科学借鉴国际经验,提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对于大型水坝中的环境问题,要摸清楚类型和危害,以及分布区域,找到成因,提出整改的措施以及政策。

比如,对一些经济效益差、环境危害大、群众反应强烈的大型水坝,也可以有计划地拆除,并且逐步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对于新坝的建设,也要严格控制,在科学评估水坝对环境的影响之后,再谨慎、科学、合理地修建,避免大型水坝重复建设。

事实上,从1990年以后,我国建坝的速度就已经放缓了,并且由这些年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大坝数量在世界占比中,还会不断呈现下降的趋势。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和环境一定能全部兼顾,齐头并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水坝   美国   怒江   都江堰   我国   目的   大坝   水资源   生态环境   中国   水库   数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