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刘平平成植物人,王光美悲痛不已,直至去世未等到女儿醒来

刘平平这个人,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但大家一定知道她的父亲刘少奇,刘平平便是刘少奇的第三个女儿。

刘平平出生时,北平刚解放不久,刘少奇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也为了寄托自己对女儿平安成长的期望,便为女儿取了“平平”二字。

长大后的刘平平,应了她这个名字,低调,平和,经历过万丈深渊也不曾更改凌云之志。

刘平平

她从未用刘少奇之女的身份为自己谋取利益,反而是靠着勤奋好学成为了一名食品专业博士,积极投身于新中国食品工业化的建设中,并为此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1998年,刘平平突发脑溢血,变成了植物人。她的母亲王光美泪洒病房,每日都悉心照料。

然而天不遂人愿,十一年后,刘平平在昏迷中离世。

这位昔日的中南海“小公主”,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痛心和遗憾,还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传奇..........

刘平平一家人

受尽磨难的主席之女

1967年,刘平平在北京第一监狱里度过了18个月的时光。在这期间,她的父亲刘少奇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母亲王光美也深陷囹圄,被关进秦城监狱。

曾几何时,刘平平也是中南海颇受宠爱的“小公主”。

她的父亲是刘少奇,母亲王光美出生名门,是我国第一位原子物理女硕士。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了刘平平不平凡的人生。

刘平平(右)

刘平平小时候,因为家教甚严,过得十分低调朴素。刘少奇为了避免孩子们走上骄奢淫逸的道路,对几个孩子严加管教,明令禁止他们不能搞“特殊化。”

刘平平在学校的档案上,父母那一栏填的都是化名。

除此之外,他们一家的生活,更是和“奢侈”毫不沾边。当时,刘少奇夫妻俩的工资加起来有500多元,刨除党费、生活用品费、孩子的学费、房租水电费等等,剩下的钱所剩无几。

刘平平一家

为了节省开支,家里的孩子穿的都是旧衣服,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

普通家庭的孩子尚且有几分零花钱,刘家孩子是一分没有,刘平平有时候想买冰糖葫芦吃,都拿不出钱。

实在嘴馋的时候,刘平平就和弟弟妹妹跑到周总理家,“蹭”一些水果点心吃。周总理和夫人成婚后没有孩子,他待刘平平及其弟妹就如亲生孩子一般。

那段时光对于刘平平来说是平静而快乐的。她和毛主席一起游泳看戏,和周总理一起打乒乓球,和兄弟姐妹参加各种劳动,听父亲讲述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和这些伟人生活在一起的她,小小年纪就有了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崇高理想。尚且孱弱的身躯里,一个坚韧不拔的灵魂正慢慢长成。然而,留给她的成长时间不多了。

刘平平一家人

1967年的某一天,刘平平正在和家人吃饭,一群不速之客闯了进来,二话不说就制住了刘平平,要把她抓走。

刘平平没有反抗,她为了不让弟妹担心,强装淡定地对妹妹刘亭亭道:“你帮我把衣服洗了。”

此时的刘亭亭,还觉得姐姐会有回来的那一天,可是直到父亲去世,刘平平都没有回来。

长大后的刘亭亭

她先是被关在北京了第一监狱,后又被送到山东济南军区的军马场。

军马场的生活,是想象不到的苦。刘平平被分配到酱油酿造厂,这里的环境十分差,挤挤挨挨的车间密不透风,各种原材料的味道和霉味混合在一起,让人几欲作呕。

刘平平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把发酵好的黄豆倒入搅拌池。这些黄豆都被装在麻袋里,一麻袋黄豆有两百多斤重,一般都是两个人一起抬。

在酱油厂的每一天,刘平平都要穿着长筒雨靴,和别人合伙抬黄豆。

200斤的重量对于年仅20岁的女孩子来说无异于泰山压顶。刘平平每次都是咬紧牙根,绷着发抖的腿肚子极力忍耐着,才能避免被压倒在地的命运。

军马场

一天下来,她累得浑身酸软,四肢抬都抬不起来。但即便如此,她也没偷过懒,硬是坚持了下来。更令人敬佩的是,刘平平在进行繁重劳动的同时还能挤出时间来学习。

酱油厂的工作十分劳累,却也让刘平平注意到了食品加工行业的奥妙,并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

每到晚上,刘平平就钻进被窝打开手电筒,翻开心心念念的书本,认真学习英语和食品工业的相关知识。

事实证明,弱者陷入苦难只会自怨自艾,最后耽于平凡。而强者,永远会在逆境中寻找机遇提升自己。刘平平就是后者。

在经历巨大的人生挫折后,深陷困难的刘平平没有放弃过自己,也没有放弃过对未来的憧憬。此时的她,尚且不知自己会和食品行业产生多深的羁绊。她也不知道,正是她这段时间的学习,让她即将走上一条新的道路。

刘平平在军马场

新起点:留学归来报效祖国

1977年,刘平平走出了马场,重回人间。而此时的她,已经28岁了。靠着在马场学习到的食品技术,刘平平被调入了北京食品研究所。

为了和过去的苦难告别,也为了告诫自己不要一直活在父亲的影子下,刘平平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王晴”,正式开启了新的人生。

1980年,国家重启了公费留学政策。王晴凭借优秀的英语能力和出色的专业能力,争取到了这个珍贵的留学深造名额。

彼时,经历过动荡的中国社会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人才,食品行业也不例外。

食品研究所对即将赴美的王晴寄予厚望,希望她能顺利拿回一个本科学位。

留学

深谙肩上责任重大的王晴到了美国后就开始发奋学习。她只有高中学历,比很多人的起点都要低。但天道酬勤,长时间的努力学习让王晴头脑十分灵活,专注力和理解能力更是非常人可比。

王晴的导师对她心无旁骛的学习状态惊叹不已。他直言道:“王晴是我最优秀的学生,她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并且肯定有一个伟大的前途。”

像是在印证导师的这番话,接下来的王晴凯歌高奏,在食品行业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优秀。

1984年,王晴顺利获得了纽约大学食品专业理学学士。仅仅过了一年,她又将纽约大学的营养科学硕士学位收入囊中。

接着,王晴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食品营养教育专业,并相继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公派出国的双学位博士。

刘平平

此时,距离王晴离开中国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间。

这六年里,她拿了四个学位,超额完成了研究所交给她的任务。当王晴带着一身学识踏上故国的土地时,中国的食品工业化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

看到了祖国食品工业化的曙光,王晴喜不自胜。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食品也是种类丰富,美味可口。但美味的另一面,却是制作工艺的复杂性。

中国食品行业想要实现工业化,拦在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传统食品的工业化。

食品厂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晴针对国人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和国内的供应体系做了大量研究。这一次,她的研究对象依然是黄豆,只是从黄豆酿造的酱油转为了黄豆制成的豆浆。

豆浆是一种十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食品,在中国非常受欢迎。为了实现豆浆工业化,从而大规模生产,王晴和研究所的同僚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建立了国内第一条工业化豆浆生产线。

一包包散发着浓郁豆香味的豆浆从生产线上下来,走进了街头巷尾的早点铺,也走进了温馨和谐的早餐餐桌。至此,中国人彻底实现了“豆浆自由”。

依托豆浆生产线的专业技术,中国的其他传统食品也相继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王晴靠着这份卓越的贡献,先后被任命为北京食品研究所所长、国家商业部科技质量司司长等职位,并成功当选为人大代表。

王晴等人

身居高位,意味着比常人更多的责任。王晴完美继承了父亲刘少奇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优良作风。

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刻也不敢放松,任何事都要亲力亲为,每一个工作都要出色完成。

在担任食品研究所所长时,王晴时常下到基层巡视生产线。任职司长期间,王晴紧跟国家信息化工程的步伐,努力推行信用卡和电子支付。

她耗费大量精力,在各方势力之间斡旋,最终成功将信用卡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为国人的日常支付开启了新纪元。王晴在工作岗位上的出色表现,为她赢来了“北京市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得到肯定的王晴干劲满满。未来,她还想做更多利国利民的事。然而,就在王晴不满足于现状,想要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之时,意外发生了。

王晴与母亲王光美

1998年,年仅49岁的王晴突发脑溢血,毫无预兆地陷入了昏迷。常年沉浸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中,经年累月的劳心劳力,最终熬干了王晴所有的心血。

她在医生的抢救下活了下来,却变成了植物人。

王晴的母亲王光美听闻噩耗悲痛不已。她赶到医院,把自己关在王晴的病房里,不让任何人进来,然后看着双眼紧闭的女儿泪如雨下。

为了唤醒王晴,创造那个不可能的奇迹,王光美每天都会来病床前看望女儿。她握着王晴的手,亲切呼唤着她的名字,一遍遍地讲他们一家人的幸福往事,期待王晴能睁开眼睛。然而,幸运女神没有眷顾这位可怜的母亲。

2006年,王光美带着无尽的遗憾和伤心离世。期盼了八年的她,最终也没能等来王晴的那一声“妈妈”。

王光美等人

王光美去世之后,王晴被弟弟刘源接到了家里,由弟弟和弟媳照顾。昏迷八年,她的亲人从未放弃过她。

2009年12月,王晴在昏迷十一年后停止了呼吸,享年60岁。六十年,王晴的这一生何其短暂,又何其漫长。

她从灿烂的云端跌进污浊的泥地,又凭借自己的努力爬上了事业的巅峰,这期间遭受了多少苦难,付出了多少努力,没有人知道,也很难有人感同深受。

但毫无疑问的是,王晴身上那股迎难而上的韧劲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不会随着她的逝去而消失。

刘源等人

1999年,王晴昏迷的第二年,为了纪念王晴在食品行业的重大贡献,国际星座局决定将蛇夫星座第36号小行星以王晴的名字命名。这个名字不是“刘平平星”,而是“王晴星。”

这颗星球与刘少奇主席无关,与主席之女的身份无关。它的存在,就只为王晴一人而喝彩。

早在王晴改掉名字的那一刻,她就自愿放下所有光环,放下所有苦难,准备为热爱的事业奋斗终生。

王晴的选择,不禁让人想到刘少奇主席写给她的一封信。那是王晴14岁生日时收到的,那时候她还是刘平平。

刘少奇等人

信的内容是一名父亲对爱女的殷殷盼望:

“你要吃一些苦,要受委屈,甚至要牺牲。但只要你决心把自己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决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那么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你要做个进步的、革命的青年,永远听党的话,承担起革命前辈的事业,给党和人民做更多的工作..........”

字字句句,皆是期盼。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这封信会不会就是她的精神慰藉和信念支撑?应该是的。而此后的她,也没有辜负过父亲的期望,披荆斩棘,一路向前。这样的王晴,注定与星河同辉。


参考文献

新华网:刘少奇一生九子女,近况揭秘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教子有方的刘少奇

人民网:开国副主席刘少奇一生九子女,女儿命名小行星

红色孤岛故事会:刘平平在军马场的成长经历

中国新闻网:刘少奇女儿刘亭亭忆旧:一家4人惨死人坐牢

人民日报:一封家书 | 刘少奇致女儿刘平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平成   女儿   军马   植物人   黄豆   酱油   豆浆   北京   悲痛   中国   食品行业   父亲   研究所   母亲   孩子   食品   国家   工作   王光美   刘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