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伙在菜地建高铁,能穿隧道能变轨,网友称其“玩出新高度”

1

河南省的一处菜地只有133平,可眼前的景象却令人心旷神怡:

高铁蜿蜒穿行、塔吊车井然有序,“和谐号”在轨道上风驰电掣,绿皮车在桥下悠悠穿行。

这可不是什么占地后的科技建设,而是一名学生用3个月的时间,将“建筑物等比例缩小”后搭建起来的模型。

不过这毕竟是一块用来种菜的地,这位小伙为何突然要打造“基建王国”呢?

此事被多家媒体报道后,大家都在为小伙子的“科技梦”点赞,但其背后的原因和心酸只有他自己清楚。

2

21岁的张亚东是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他留着中分头,看起来十分清瘦。

1999年,他出生在河南省沈丘县新安集镇的一户普通家庭里,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爷爷是一名乡村教师。

而张亚东从小就是街坊邻居口中的“坏孩子”,他逃学成性,整天花大价钱买模型,然后再一一拆掉或者摔坏。

谁知这些令人不解的癖好,却引起了他对模型的兴趣。

9岁那年,张亚东家的电视机接受信号的线路坏了,他二话不说拿着头发丝儿细的铜线重新接了起来。

等上门维修的师傅到了,电视也已经被他修好了,师傅楞在原地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父亲没有什么文化,也不懂张亚东想做什么,但他觉得儿子很厉害,所以从不干涉他的兴趣爱好。

有一天,张亚东在上完网课后刷到一个视频:

(云贵高原的高山峡谷间盘旋着一条钢铁“巨龙”——北盘江第一桥,整个建筑规模都令他震惊不已)

他瞬间冒出来一个大胆的想法:现在网课多、空余时间也充足,为何不自己搭建一个“北盘江第一桥”呢?

父亲得知后也很支持他的决定,还把二楼收拾出来专门让他放工具用。

“我们家住的三层小楼,整个二楼都是我儿子的研究室,有时候工具多他也会霸占一楼。”父亲骄傲地对邻居说道。

可邻居们并不理解,甚至觉得这一家人“脑子有问题”,竟然痴心妄想地想建桥。

工具可以买、研究室家里也有了,那么微型大桥应该建在哪里呢?很显然家里的空间是不足的。

张亚东围着四周转了一圈,发现离自家20米处有一块空地,以前有人在那里种过土豆,如今看起来已经荒废了。

它看起来有一二百平,或许正是搭建模型的风水宝地。

张亚东找来尺子和笔,开始上网搜集北盘江第一桥的资料,并根据比例画好了图纸。

接下来,就是搭建大桥了。

他不是建筑专业的学生,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他只能边学习边准备材料。

张亚东的父亲说,他每天下午2点-5点,晚上的8点-凌晨1点都在工作,一天算下来差不多有七八个小时。

等好不容易把大桥的零件都做好,还要一个个地再搬到地里,进行拼装和整理。

几天过后,张亚东拉起了桥梁、系起了绳索,“北盘江第一桥”便诞生了。

那些觉得他“脑子有问题”的邻居见状,都开始夸他是“未来的工程师”,可此时的张亚东已经不满足于现状了。

3

“我既然能建桥,也就能把高铁建起来。”

19年的时候,张亚东出去旅游坐了趟高铁,瞬间就被中国的科技吸引了。

他从小到大都喜欢玩各种类型的车,却唯独没感受过玩高铁的瘾。

于是他想在地里建个高铁,可接下来的一番操作让他差点失去了信心。

刚开始的时候,张亚东把做好的钢轨直接铺到了地上。

可由于地面坑洼不平、泥土松软,列车没驶出多远就会脱离轨道。

后来他想了个办法,干脆铺上水泥垫在钢轨下做路基,这才解决了难题。

不过有时下完雨后,泥土的松软度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万一钢轨上出现个小虫子,列车照样会翻下去。

那段时间张亚东吃不下饭也睡不踏实,既然解决不了地质的问题,那能否换一种方式建钢轨呢?

一番考察后,张亚东把比较松软的地方全都挖成了沟渠,然后建立了隧道、架起了高桥。

但搭桥的过程也不顺利,由于桥面太软,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坍塌”,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也很容易跑偏。

张亚东无助地站在一旁,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些痴心妄想?

为了不让他的努力白费,父亲和爷爷每天都会来帮忙,在他们的帮助下,张亚东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他将空心管注入水泥,然后插到地里当桥墩,又把瓷砖锯开,放到了铁轨下面,这下桥就稳固多了。

后来,他还在轨道两旁加了“护栏”,专门防止列车跑偏。

就这样,“缩小还原版”的高铁初步形成了,列车和火车的流畅行驶让张亚东再次看见了希望。

不过列车不可能一直在路上跑,张亚东也没法天天把它们带回家,于是他索性又搭建了两个站台,看起来真的像人们去做高铁时见到的现实场景。

张亚东拍了视频发到了网上,80米轨道和8座大桥凑成的“基建王国”瞬间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好家伙,小伙子家的菜地上都通高铁了,以后连蚂蚁搬东西都能坐高铁去了。”

听说张亚东的计划里还分好多期的工程,分别模拟南京长江大桥和重庆朝天门大桥。

为了早日提上日程,他早早地在菜地里堆起了两座1米高的“山峰”,用来探索重庆的地势。

“我能把基建王国建起来,多亏我父亲和爷爷的支持,搬零件、拿工具都是他们帮我的。”

对张亚东来说,菜地不仅是他做模型的宝地,还是一个家庭为一个梦想共同努力的凝聚地。

“基建王国”火了之后,很多网友发出了疑问:这得花不少钱吧?再建下去经济能不能撑住?

4

其实算下来,张亚东在“基建国王”上的投入大概只有5000块钱,而且他从来不向家里伸手要钱。

当大学生还在打手游、玩纸牌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动手制作模型和攒钱了。

就像张亚东父亲说的那样,他通过拆玩具得来的经验并没有白费。

“有时候成本2000块钱的模型我能卖到六七千,利润跟一个月的工资差不了多少。”

平日里买一个零件也不便宜,为了减少成本,张亚东开始研究各种图纸和制作步骤,然后买来原料自己做,可谓把成本降到了最低。

在网友看来,张亚东就是模型界的“专业人士”,但在老师和一些邻居的眼里这种行为就是不务正业。

他们认为,上学的孩子就应该以学习为重,整模型能有什么前途呢?挣钱也只是暂时的。

可在张亚东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取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而且一直“源源不断”。

他将自己制作的航模挂到了公众号上,正好被香港的赵先生看见,对方出了一万块钱想买他的成品。

当时张亚东经验不多,生怕模型出问题,那段时间他时时刻刻抱着图纸研究,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航模。

第一次试航的那天,村里来了很多人观看。

张亚东把航模放到池塘边按下了遥控,却没想到刚到池塘中央它就沉下去了。

此时有个大爷喊道:“还是好好学习吧,学习不好研究这个没用!”

大爷的话虽然不中听,但也给了张亚东提示。

回到家后,他开始翻相关书籍,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原来当时在浮力和重力的计算上出现了失误。

之后,他把进了水的发动机换掉,又换上了铝制龙骨,等再次来到池塘边试航时,航模所到之处都能带起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赵先生收到模型后接着把钱打给了他,张亚东瞬间成了个年纪轻轻的“万元户”。

此后的时间里,他又接连卖了30多个汽车模型和十几个轮船模型,在网上积累了一定的名气。

当然此事也被多家媒体关注着,一经报道后,他彻底成了“基建狂魔”,网友都称其玩出了新高度。

有人问张亚东:“走红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张亚东说:“视频火了,有很多人支持我,也有很多人质疑我、贬低我,但让我最开心的是我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些模型爱好者看到他的视频后,经常给他发私信让他帮忙制作零件,张亚东也经常拜托他们寻找更优质的原料。

一群年轻人就这样通过网络不知不觉组成了一个团队,在互相沟通中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

在这期间也曾有商家和科技市场联系过张亚东,但他都一一回绝了。

“我还没有实战经验,喜欢科技不假,但不能对科技不负责。”

对张亚东来说,他不希望靠科技挣钱或者博得名气,只想抱着一份初心对得起梦想二字。

据他所说,以后他想研究机器人,还想拥有自己的团队,但前提条件是:拥有真正的热爱。

如今在他的桌子上,依然放着厚厚的设计图纸,上面的每个数据或许在我们看来都很枯燥,可对他来说就是全部的心血。

“科技的进步是从新一代青年开始的。”

这句话放在张亚东身上毫不违和,那个蹲在菜地里、埋着头研究高铁的少年,的确是了不起的。

每天早上太阳升起,他的背后便是一片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菜地   钢轨   王国   航模   河南   松软   基建   块钱   大桥   小伙   隧道   零件   轨道   列车   模型   父亲   时间   网友   新高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