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为何如此漫长?看京东方如何在黑夜中蜕变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文 沁蓝

此文为《光变》读后感系列。

强烈推荐此书

从通过海外并购进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工业开始液晶之旅,到真正迎来英雄的崛起,新东方走过了至暗的6年时光,这其中多少惊涛骇浪、多少辛酸挣扎,京东方选择的这条赛道风险极高、阻力极大,注定是孤独的,甚至是被误解、打压的。

她就像一艘小船在大风大浪中摸索前行,随时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也许当时的领导团队对将要面临的风险有一定的估计与准备,但事后证明远远不够,无数次挣扎在生死一线,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京东方整个领导班子能够带领团队冲破艰难万险,最终成长为显示工业领域中的航空母舰。

因为,放弃实在太容易,而选择坚守似乎是一条被万夫所指的不归路。

回想到自己的工作,遇到的困难对比京东方实在是太过小巫,但即便如此,却也经常让自己萌生退却、放弃的想法。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熬不过黎明前的黑夜?

从京东方的成长之路可以找到些许答案。

一是基因注定命运,从最开始的选择就注定了你能走多远。

京东方作为一家有着军工背景的企业,基因里就流淌着为国家振兴工业的血脉。

企业的几任负责人都是以“我们不做工业,谁来做工业的”使命担当在为这艘船掌舵护航,都是放弃了房地产等高利益的诱惑选择坚守与奉献。

从一开始她就选择以“海外收购-国内扎根-自主建线”的方式进入TFT-LCD工业门槛,不管当时看上去多么天方夜谭,京东方也从未忘记和放弃主动权,那就要能够自己掌握技术,自己独立建线。

收购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收购快速掌握技术资源和能力,为以后在国内自主建线做好准备。

京东方一直在寻找进入TFT-LCD工业的入口,当时的选择合作的伙伴有很多,日本、台湾、韩国等都有技术实力,而且处于产业低谷期,很多企业财务上都面临一定困难,也愿意和国外谈合作。但当时很多企业都只是希望京东方成为一个代工厂受其控制,所以几轮谈判都以失败告终。

面对再三挫折京东方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打探消息,最终牢牢抓住了韩国现代集团因财务危机想要出售生产线的机遇。

这其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险象环生。既有其他企业的掺合搅局,又有现代不讲诚信差点胎死腹中的遗憾,更有当地政府的质疑(既然这个项目如此重要,为何韩国企业会卖给你京东方?)。

但最终通过无数次艰辛的谈判、沟通,最终京东方顺利完成收购,并且还成功利用韩国支持高技术产业的政策从韩国银行贷款2.1亿美元,解决了资金拮据问题。

由于立志成为“显示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所以,不管过程中遇到多少阻力,都没能动摇京东方的决心,也不会改变她选择的道路,虽然注定孤独与充满荆棘。

二是摔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还理直气壮。

一时的成功总容易让人产生错觉,那就是未来形势会一直好下去。

顺风顺水难免容易让人头脑发热,海外收购的成功、本土5代线的开建、液晶周期高涨阶段的来临,让京东方开始蠢蠢欲动,迅速扩大现有规模。

“扎根计划”、“团队持股”、“海外上市”等一系列组合拳开始频出,按照京东方的“畅想”,只要完成子公司上市,就有足够资金同时开工三条更高水平生产线,从而跻身世界前五名。

但所有的一切,因为一篇文章而沦为泡影。

一个官方媒体发表一篇文章,质疑京东方的相关计划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顿时舆论汹涌,很多计划不得不被叫停,尤其是上市计划 的流产让京东方的财务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看似完美的计划,一个小小的问题也能酝酿巨大风险?

为何一个明明对很多方都有好处的事,就是有人持有不同的想法故意为难设阻?

...

没有形成社会共识前,想要孤勇前行者注定要面临巨大阻力,不是自己有多大本事就可以一意孤行,就像西天取经一样路途总有各种艰难险阻,必须做好摔跤甚至被撞得头破血流的准备。

产业如此,人生更是如此,苦没吃够,成功不会轻易得来。

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因路途中的险阻而放弃了,放弃得那么理所当然,放弃得那么理直气壮,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坚持到最后并获得成功。

创新者哪有不摔跤的,关键是摔跤之后的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

三是即便做好了万全准备,黑暗依然比想象的更加漫长,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没有航海冒险过的人,无法体会远航中大风大浪的恐怖。

就像炒股抄底一样,看着绵延不绝的阴跌线,很少有人能够撑到曙光来临,即便信念坚定不移,资金实力也不允许。

有的产业和股市一样,辉煌只是一瞬,衰退却看不到尽头。

而京东方选择的液晶显示就是这样的赛道,技术更新快、成本价格变化大。

而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市场价格和成本结构受领先者影响大,对于像京东方这样的后进者无疑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与风险,当初夏普频繁“搅局”就是如此,致使一些高现代生产线迟迟不能落地。而好不容易落地以后,又容易错过黄金增长期,致使一些生产线刚投产就面临巨大亏损。

当初京东方因上市搁浅而不得不另辟蹊径融资,一方面通过银行组团“搭桥贷款”的方式筹集项目资金,另一方面过重的财务负担又留下不少风险隐患,一旦有风吹草动,银行的脸可能说变就变。

这逼得京东方不得不每个月做一次银行沟通会,即便如此,商业银行也没有雪中送炭的,当市场回暖无望,亏损越来越大时,不仅破产的风险如影随形,各种调查怀疑也接踵而至,让京东方的现金流处于断裂的边缘。

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甚至企业主要负责人都自嘲可能成为中国液晶产业的“先烈”。

所以,当面临无尽黑夜时,京东方不得不挥刀断腕,自求出路。

从出售相关资产,到叫停研发计划,再到取消招聘计划,一系列悲壮的举措让京东方这艘小船在大风大浪中活了下来,但付出的代价却十分沉痛,尤其是安抚人心、稳定队伍的压力空前巨大。

但即使是那样艰难的时刻,京东方不只是想着活下去,仍然没有放弃自主建线的计划,为把革命的火种留下,对于核心人员还是咬牙提高工资和待遇,以确保队伍的稳定。

正是这种明确目标的激励,激发了所有员工的责任感,让他们与困境中的京东方共进退,仅仅半年之内员工就提出数千项改善计划并付诸实施,终于让她熬到了曙光的来临。

回望这段艰辛的岁月,我们不得不感慨,每个产业自主发展的过程,都得有一批企业去承受这些磨难,去冲开资本和科技的瓶颈,在涅槃中重生并带领国内的产业走向辉煌。

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是黑暗中的明灯,不管经历怎么的风浪都不会迷失航向。

而经历过各种危机风险的京东方,也使自己快速成长,为日后的全面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无论何时都要保留革命的火种,为未来发展留有后劲。

红军在五次大规模围剿下,不得不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虽艰辛但留下的精兵强将却是未来革命发展为燎原之势的火种。

京东方也是如此,不管形势多么困难,始终坚持提升自主建线的能力,只要条件转好立马开足马力上,从实践中发展出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团队。

有能力的团队不会凭空产生,更不可能由外援担当,必须要有自己的平台,牢牢掌握主动权。

与京东方同时进入TFT-LCD工业的上广电集团,因方式不同导致结局截然不同,他的每一个部分都采取合资方式获得技术,上海也曾以这种“合资”模式为荣,不仅见效快而且可以保证国内的领先地位。

但故事的后来却没有按照他们理想的剧本走,这种合资模式让上广电深深依赖国外技术,不仅自己没有发展技术的能力,甚至连想法和愿望都被依赖销蚀了。而当他们发觉处处受人限制被掐脖子时,也曾想过依靠自己独立建线,但最终受制于各方面原因,又看不到前景与希望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曾经辉煌的上广电集团,不得不走向破产重组之路,最后卖给他人。

反观京东方,从收购现代集团逐步掌握技术以后,立马开始在国内独立建线,即便是有韩国师傅也不依赖,而是选择在北京以5代线为起点,选择了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路线,然后等技术与实力进一步成熟,便马上开始在成都、合肥等地上马更高水平生产线,最终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让中国爆发出一波“液晶热”,让全世界的人都从不相信、到相信、到见证,中国只依靠自己的企业就把平板显示器工业发展起来。

我们总是容易夸大现在,而低估未来,只有那些意志坚定、信念坚定者才能够冲破重重迷雾与阻力,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其实黑夜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并坚信着希望的曙光就在不远处;

其实黑夜也是机遇,因为所有人都和我们一样甚至更加迷茫,而这是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京东方   上广电   曙光   韩国   黑夜   漫长   风险   产业   计划   工业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