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卖不动”的背后

疫情第三年,避孕套行业依然没有走出寒冬。

2022年初,位于马来西亚的康乐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年中,公司的避孕套销售额下降了40%。”要知道,康乐是杜蕾斯、ONE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曾经避孕套年产量超50亿只,在辉煌时期,世界上每卖出5只避孕套里就有1只来自康乐。

国内的避孕套市场也不算景气,巨头的销量连续下滑。据第三方数据平台久谦数据显示,杜蕾斯天猫销量已连续三年下滑,从2019年的372.2万件,下降到了2021年的84.2万件。另据天眼查,从2020年至今,已有超过4万家避孕套生产企业注销,平均每年注销1.73万家。

避孕套销量下滑,和一些经济常识相悖。在经济学里,长久存在一个“避孕套悖论”:经济情况越紧缩,避孕套销量越上涨。

“避孕套悖论”这么多年间曾得到多次验证:2008年的金融海啸使韩国各行业悲鸿遍野,只有避孕套的销量大涨;2015年股灾中冈本销量却暴涨,创20多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避孕套也因此在疫情初期被寄予厚望,当时杜蕾斯还有一句广告语颇为应景:“越艰难,我们越要相爱。”

图源:杜蕾斯信息流广告

但历史没有重现。国产避孕套品牌“大象”的创始人兼CEO赵川曾表示:“两年多来,其他行业的老板很羡慕我们,认为受疫情影响,人们居家一定会带来避孕套用量的暴增,但其实并非如此。”

避孕套卖不动了,那么与避孕套销量息息相关的现代人性生活还好吗?有意思报告做了一个调查,共收集到2772份有效问卷,一起看看人们的性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避孕套卖不动” 背后不简单

首先我们要忽略一个说法,就是有观点认为,避孕套的使用,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和自己固定的性伴侣,而是发生在性交易或随机的场合,而疫情让这些场合显著变少了——既不方便,被发现的概率也大增。

忽略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要去调查实在有点难度。那我们暂且不计较这个避孕套卖不动的理由吧。

整体来说,现代人的性生活确实越来越不活跃了,性生活频率减少,欲望也明显降低。

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之后,近五成人的性生活次数显著减少,每周性生活少于等于1次的,占比超过70%。有四成人坦承自己的性欲望确实降低了。

虽然国人总体“性致”不高,但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

1、你的性生活,可能还没有你爸妈活跃

性生活在不同年龄层的表现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最没有“性趣”的是年轻一代。

调查显示,性生活次数减少最多的是00后和90后。其中50%的00后和将近40%以上的90后,在疫情之后性生活直接没了。

探究年轻一代没性趣的原因,“精神压力太大”要背上80%的锅。毕竟大家都不愿意在不太快乐的时候,做这些快乐的事。

与“缺乏性致”的年轻人不同,后疫情时代,“70前”们却是性致满满。

数据显示,三成的“70前”在后疫情时期性生活增加,增加的人群比例远远超出其他年龄层。其中,有将近八成的“70前”性生活频率直接翻倍。

“70前”们性生活能够如此活跃,和这么多年来与伴侣磨合出的默契度有关。六成受访的“70前”认为,性生活满意度的增加提高了自己对性生活的期待。

年轻一代不热衷“性生活”,不代表他们不再需要“性”。

如果我们将性事分为“单独性活动”和“双人性活动”,其区别在于性生活的完成是否需要另一半配合,本次的有意思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用“自我愉悦”的方式完成性生活。

2、人们的性趣正从“双人”走向“单人”

也许是出于客观因素的无奈,也许源于性爱观念的转变,在性爱次数减少超过75%和性趣显著下滑的人群中,人们对于“自我愉悦”的偏好程度赶超了“双人性活动”。

但同样是偏好自我愉悦,男性和女性的观点大有不同。

更多男性认为自我愉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不进入一段关系的前提下,满足身体需求”,而更多女性认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敏感点”。

这一差异,与许多研究揭示的男女双方在性生活中的需求区别不谋而合:男性在双人性生活中基本都可以获得高潮,因此容易做到性爱分离;而女性在双人性生活中更难体验到高潮,她们对于性爱的需求更多在于“爱”,反而在自慰时更能获得生理上的愉悦。


年轻人的性趣越来越走向“单人”这一趋势,也拉高了情趣用品的销量。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情趣用品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新注册企业达到2.96万家,同比增长622%;2021年更是企业注册量大爆发,仅上半年就注册4.4万家,同比增长923%。

在参与有意思调研的用户中,也有相当比例的人对情趣用品表现出了兴趣。其中近五成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购买过情趣用品,其中女性消费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

这与现在的情趣用品市场趋势吻合。这两年,女性情趣用品在销售端的数据表现亮眼,主打女用情趣用品的大人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2年“618”全渠道成交额同比增长了约30%。

而在所有的女用情趣用品中,75%的女性受访者都对“非入体式按摩仪”更感兴趣。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知,避孕套销量下滑的两年,正是情趣用品赛道飞速发展的两年。说到这里,不禁更为避孕套品牌捏了一把汗。一方面,年轻人的双人性生活越来越不活跃,另一方面在“科技”助力下人们体验性的愉悦越来越不需要另一半。

腹背受敌的避孕套品牌们,自救之路该怎么走?

避孕套品牌,除了做手套还能做啥?

体验寒气已久的避孕套行业,早就开始了自救之路。

避孕套生产商们开始探索做“副业”,力图通过开发其他相关产品渡过难关。

比如避孕套供应商巨头康乐,就将目光瞄准疫情后需求暴增的医用手套。康乐已经在泰国投入橡胶手套生产线,随着手套生意逐渐扩大,康乐正在从避孕套危机中走出。

在国内,也存在避孕套公司副业自救的趋势。据了解,情趣避孕套品牌“倍力乐”的母公司桂林恒保健康防护有限公司,早在2021年就建设了15条医用手套生产线,公司目前已开始筹划IPO,想要成为“中国乳胶产业第一股”。

国产避孕套品牌高邦背后的母公司桂林乳胶,其旗下产品矩阵也更向乳胶手套倾斜。2021年公司的3.2亿元总营收中,约55%的收入是医用乳胶外科手套贡献的。

避孕套生产商们能通过转型度过危机,在于其拥有原料和技术优势。而头部避孕套品牌的自救之路,却没有那么顺利。

根据有意思报告调研,杜蕾斯、冈本、杰士邦依然占据着“最常使用的避孕套”TOP3。这些品牌如何拯救销量的颓势,与消费者更加息息相关。

因受到产品限制,头部避孕套品牌的自救更加忠实于原来的赛道。其主要举措有两个,一是更快研发新品,二是更大发力渠道。

一位曾在头部避孕套品牌市场部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有意思报告,疫情之后,自家公司避孕套销量下滑严重,公司确实做了不少专案来应对,其中很重要的是加快了新品的研发速度,比如上市更薄的、更多“口味”的避孕套。

渠道方面,她表示,自家公司的避孕套品牌线下渠道收入比电商减少更多,公司一方面通过营销和运营稳住电商销售,另一方面更加发力便利店、商超等线下渠道。

不过,截至目前,避孕套头部品牌们依旧没有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公司确实很努力了,但这是全行业的危机,”该业内人士说道,“只能做好产品、做好营销、做好渠道,等待行业的复苏。”

行业的浪潮总是起起伏伏,或许,对于销量低迷的避孕套品牌们来说,修炼好内功等下一波浪潮的来临,也不失为一种“自救”之法。

- END -

来源|有意思报告微信公众号【作者:翟家宁、编辑:田纳西、视觉:李润、值班编辑:郭艺】

声明|文中图片、文字及视频号转自原文章,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销量   疫情   避孕套   双人   性生活   愉悦   手套   情趣用品   品牌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