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秋天在上海,一人一茶一心境

上海正式入秋后,干燥随着凉爽的气温一同到来,茶室也随之热闹起来。比起懂茶的老一辈纠结于选岩茶还是白茶,现如今去茶室的年轻人更看重饮茶的环境。发呆也好,三五好友小聚也行,在令人放松的环境里,喝一盏茶,润燥润心。

在裸露的钢筋里卸下压力

“廷泰茶”空间坐落在上海莫干山路M50创意园区内,临近苏州河畔。园区前身是一个老厂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工业建筑遗存。

室内原先的隔断都被拆除了,层高打通至原有的两倍,并新增了一排高侧窗,可以更好地引进自然光。

厂房内重新建立了十余间大小不同的茶室,为上下层结构,并由悬浮台阶连接。上层的茶室保留了两侧的落地窗,下部则是全透明玻璃,视野开阔。重新设计后的茶室还原了厂房原本的骨骼,卸去繁复的装饰后,反倒轻松自在,生活也可以如此。

在人文自然中看时间穿梭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海松江陆续建造起的粮食仓库及工厂,虽然它们已失去了原先的功能,但是时间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比如兼具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的茶室。

且过亭茶空间,安居在云间粮仓内一隅,临江而居,是一座独栋两层小白楼。该茶室的一大特色是在白色的墙面上破开一条一字窗,不仅让茶室的各个面都能看到风景,也将自然的光和景色引入空间。

西侧墙面的玻璃也是破墙而开,增加了视觉丰富度。一面是小河流淌,一面是人文市井。让人们能在品茗的同时,以更独立的视角融入当下。

在乡村野趣里返璞归真

比起上面两个老房改造的新潮茶室,上海嘉定的松茗园更符合人们对茶室的传统印象——园林风。

松茗园并不似苏州园林般那么精致,泥墙茅顶反添了一份田野趣味。庭院的主体建筑为四间茅屋,由南而北,撷取了农历十二个月的雅称中的四个分别加以命名:子春、鸣蜩、莺时、槐序。园内四周绿树环绕,一条小河穿过中间,可以临水品茗。

园内一个特色是饲养了很多小动物,除了池内的锦鲤和黑天鹅,茶客还可以和羊驼和孔雀互动。找一个闲暇的下午,暂离钢筋水泥,在这里亲近自然,外观景色内观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茶室   苏州   园内   墙面   小河   河畔   钢筋   上海   景色   心境   秋天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