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科技创新穿越经济周期,联想能不能成?


科技巨头正在集体过冬,这是今年新鲜却又不意外的新常态,最直观的感受来自裁员。

今年以来,包括微软、奈飞、Meta、推特、Paypal、Snap等全球知名科技企业裁员、冻结招聘、辞退高管的信息屡见报端。


最近的三起是,10月28日,芯片巨头英特尔宣布全球裁员20%,裁员总人数高达2.4万人;11月4日,在马斯克披露推特每天亏超400万美元后,占比员工总数50%,近4000人没能跑出暴力裁员“毒圈”;11月9日,扎克伯格公开Meta裁员规模,13%,1.1万人。


美股大型科技股应声全线下跌,苹果、谷歌跌超4%,亚马逊跌超3%,微软跌超2%,Meta、奈飞跌超1%。有统计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苹果、亚马逊、Alphabet、Meta、微软、特斯拉、奈飞,总市值蒸发了超过3万亿美元。


西方不亮东方亮,几乎同期,全球高科技制造龙头联想集团发布了2022/23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尽管PC行业面临下行周期挑战,仍然连续第10个季度实现净利增长,第二财季营达1169亿(人民币),排除汇率波动影响营收同比增长3%;净利润达37亿,同比增长5.7%。


尤其与行业缩减人员开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联想非但没有裁员,员工总数竟然从去年的7万多增加到今年的8万两千人,增长了近17%,而其中,研发人员增长了近26%。这一方面说明联想业务的韧性与稳定性较强,另一方面则似乎在为上一条添加注脚——研发与创新似乎成为拉动联想前进的最强引擎。


联想凭什么能逆周期生长?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早已给出了答案,在去年,他就不断对外发出提醒,2022年将是经济寒冬,日子不会好过。联想开出了两计药方:准确判断自己在周期中的位置,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升级,稳健穿越周期,并力争在下一轮周期,打造一个创新能力、利润水平、社会价值等指标蝶变的新联想。


这其中,业务模式创新的成效已得到验证,联想2022/23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显示,在IDG智能设备业务因经济寒冬受困之际,联想SSG方案服务业务集团与ISG基础设计方案业务集团以118亿、179亿的营收,增速26%、33%,扛起了集团营收与利润增长的大梁,合力贡献了37.4%的营收



那技术创新又在其中发挥了多大作用?11月9日,以“智能,为变革赋能”为主题的2022联想创新科技大会(Lenovo TechWorld)成功举办,这被一致认为是联想史上最强科技大会。透过大会看本质,联想技术创新不止强在成果上,更赢在理念上。



01

破壁创新与空想——联想的身份创新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激发技术优势抢占市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新的业务增长极,但同样是把双刃剑,走歪、走偏或者短期看不到头,会挤占大量金钱与精力,甚至影响主营业务发展。


现成的例子就在眼前。2021年Facebook更名Meta,押注元宇宙,2021年狂砸100多亿美元,相关业务目前还没激起水花,反而成了资金黑洞。它的传统业务线——社交网络陷入困境,广告收入前景也不容乐观,自今年1月1日以来,市值已蒸发71.4%,将近8800亿美元。可以说,扎克伯格已经被Meta绑架,熬住成“神”,熬不住……


相较而言,微软则幸运得多,在萨提亚·纳德拉“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指引下,微软逐步摆脱了Windows单腿跑路的模式,成功转型为云计算公司,微软Azure已成为仅次于亚马逊AWS的第二大云计算平台,全球市场占比在22%左右,成为微软新的增长引擎。这一过程起自2014年,到见成效也经历了3~4年“磨难”期,好在微软挺住了。


科技创新与科技空想的界线究竟在哪里,是个值得慎重看待的问题,联想可能已经找到了答案——沿产业生发,与业务连接。


可以看到,此次联想TW2022期间,联想公布了多项创新成果,看似纷繁复杂,实则与联想的三重身份高度对应,可称为“身份创新”。


第一重,联想是全球最大的智能设备供应商。联想PC业务市场占比常年冠绝全球,2021年,联想以8214万台PC,包括个人电脑、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出货量,24.1%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即便是在最新财报PC业务承压的2022/23第二财季,联想仍以22.8%的市占,在全球五大市场中的四个市占利亚惠普、戴尔、苹果、华硕,位居第一。

以此身份,联想公布了多款创新智能设备产品,比如最新研制的卷轴笔记本电脑和卷轴屏手机原型机,前者将柔性屏幕与可变性结构组合,可以让笔记本尺寸、比例、分辨率应用户使用需求自由切换,传统笔记本电脑大小的原型机屏幕能从16∶9的12英寸屏幕全自动拉伸至8∶9比例的15.3英寸,当属全球首款。


第二重,联想是全球最重要的算力企业。从历史数据看,联想多次蝉联全球超级计算机TOP 500第一名,从在最新榜单里,全球性能最强的500台高性能计算集群中,联想集团交付了184台,独占TOP500中36.8%的份额,遥遥领先。


以此身份,联想集团以“普慧算力”战略深度阐释了已然形成完整服务模式与生态的“产业元宇宙”图景,同时宣布要在“车计算”领域发力,将自身普惠与强大的算力用于推动汽车智能化、电气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升级中。


第三重,联想是中国领先的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科技制造企业。联想是最早走出去并且实现全球化布局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之一,在全球拥有35家制造基地,业务遍及180个市场,在供应链端,每年生产和交付的设备超过1.5亿部,深圳、合肥、武汉外加今年投产的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是我国智能制造工厂的样本。


以此身份,联想集团公布了自己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淀而来的成套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法论与相关技术,可为包括政府、教育、电信、金融、医疗、制造等多行业客户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参考的系统框架和路径。



事实上,多年来,联想集团一直发挥产业链主作用,以“内生外化”的方式输出自身经验,对供应链上下游及合作伙伴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行赋能,推动各行各业产业升级,以及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在过去的5年间,联想已助力数百家大型企业、3万余家中小企业完成了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的穿越式成长。其中不仅包括中石化、国电、北汽、东风、潍柴等大型企业,还包括宁德时代,宁德时代、寒武纪以及蓝谷智慧等新兴巨头。


可以明显看到,联想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和自身业务结合极为紧密,这就为创新转化为成果并带动业绩增长增加了安全砝码。


正如联想在TW2022中阐述的那样,联想期望科技创新要在三方面产生奇效,扩大主业优势、在以服务为导向的智能化转型中创造第二增长曲线、助力实体经济与产业升级,这些成果已从联想最新财报中得到验证:主营业务抗住了经济下行压力、联想软硬兼具,ISG、SSG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联想赋能千行百业成绩斐然。



02

梯度部署,保证创新前瞻性



稳定的成果转换只是一面,科技创新硬币的另一面,是前瞻性,联想表现得也足够理性和亮眼。


从结构上看,联想现在的创新架构可以用三车拉动来描述。短期的是各大BG包括PC部门、服务器部门、行业解决方案部门等,主要深耕两年及以内的当期产品和服务研发,保证联想形成当期竞争优势;中期的是联想研究院,致力于研究2~5年内的新技术,用于驱动现有业务发展、孵化新业务机会、形成长远技术优势;长期的是联想创投,瞄准未来五年及更长时间。


在2021年年底,联想又成立了发展史上第一个技术委员会,用于协调三级研究机构,这一方面增强了联想技术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使短中长期创新得以融合思考,进而启发出更具前瞻性地研究视野。集中成果展示就是,在本届联想创新大会上,杨元庆公布的联想对未来的四大展望:


突破物理空间、虚实交融的新空间时代即将到来,工作标的、共事伙伴、工作环境、交付成果,将会虚与实、线上与线下“境随所欲”,人机物将深度融合,带来颠覆式办公和工作体验;


从计算设备到计算能力持续演进的新算力时代已经到来。算力作为数智时代的引擎,需要满足无处不在、集成优化、按需应用的新要求,融合化算力、场景化算力、订阅化算力以及绿色化算力等普惠算力将是前沿;


从传统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新阶段已经到来,IT行业从过去由终端、服务器、数据中心和ERP、CRM等应用所组成的传统信息化,进入到了由“端-边-云-网-智”新IT技术架构所支撑的数字化、智能化阶段。


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缔造社会价值将成未来企业价值取向,科技将在提高生产力、创造经济价值、环境保护、可以持续发展等领域大显身手。


基于这些判断,联想公布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与战略:


联想提出超级互联技术创新战略,计划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创新提升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互动体验,发布超融合混合办公解决方案,可赋能智能办公、学习、娱乐、智能家居和健康五大场景实现跨空间互动。


联想发布智能边缘产品家族,联想以“慧天”品牌边缘计算全栈硬件为支撑,结合联想边缘云、联想边缘大脑的优势能力,形成“边云融合”的边缘侧全栈解决方案,让新算力基础设施无处不在。


将多年云底座实战经验凝聚出Lenovo xCloud混合云品牌,依靠云原生、智能运维、私有云、多云管理4达产品与9款通用解决方案,覆盖客户“建云、上云、用云和管云”的全部场景,可内生外化,赋能自身与客户稳健发展、降本增效。


联想“一切皆服务”品牌中文名确定为联想臻算服务,它囊括联想所提供的全栈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以及订阅式、一站全包的“联想臻算服务”模式,可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赋能。


联想延伸自身计算基因,成立车计算实验室,以开展智能座舱、车载显示屏、自动驾驶、虚拟机等方面的技术探索与研发,力图用业界领先的车计算与车智能技术持续推动汽车行业发展。



……

这些布局的成色,即便单独拎出来,都分量极重。


据IDC预计,2022年全球65%的GDP将由数字化推动,2020年~2023年,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投资将超6.8万亿美元;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指出,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同比增长54.4%;《中国半年度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2022年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边缘计算服务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6.8亿美元,预计全年达到42.7亿美元,同比增长25.6%……


到这里,联想以技术创新驱动集团穿越周期成长的路径已然清晰,当“端-边-云-网-智”新IT全要素具备的联想,叠加成果导向与前瞻性导向的正反两面创新之力,前景或许已经可见。




后记:


在被问起对元宇宙的看法时,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芮勇博士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对技术的探索可以高瞻远瞩,但是我们对应用场景的探索一定要脚踏实地”。


2021年9月,A股市场刮起了一场“元宇宙”旋风,游戏股和传媒股接连暴涨,引爆了资本圈,仅一年后,将元宇宙推向风口浪尖的Meta(原facebook),利润和市值双跌,落到裁员1.1万人的境地。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国130只元宇宙概念股近9成股价一年内下挫,仅16只股价(不复权)上涨。


错在“元宇宙”吗?在大部分企业对这个概念避之不及时,联想在TW2022上再次强调了自己对元宇宙的态度,要打造“工业元宇宙”。


即要用虚实结合的技术,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互动,解决产业发展,甚至是社会运行、日常生活的诸多问题,联想还提出了构建工业元宇宙的三条技术路径, 虚实映射、虚实叠加、虚实联动。



事实上,联想已经在工业元宇宙上走出了很远,相关技术已经被用在了电力、高铁、国产大飞机的高端制造上,现在又延伸出包括以电力为主的智能巡检、以工厂人员管理和物料管理为主的智能监测、以职业培训为主的AR实训、远程协作、智能工地等领域。


如在中国商飞C919的生产线上,联想晨星AR眼镜被用于支持飞机的线缆连接器装配、智能检测、远程协助等工作当中。当工作人员佩戴晨星AR眼镜后,眼镜可以自动识别线缆,并根据线缆编号自动查找相应的连接器编号以及孔位位置,并在虚拟显示器上给予操作指示。佩戴者还可以将画面远程传送至后端屏幕,实时获取团队技术支持。在与晨星机器人连接后,还可以进行远程高精度喷漆作业。


实业兴邦,遥远的科技概念固然美好,以科技创新赋能中国实体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推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何尝不是一种值得付出的方向?


联想,真的不一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晨星   联想集团   微软   技术创新   中国   宇宙   成果   经济周期   业务   智能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