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山西老汉砍柴发现藏金洞,带2块金砖到银行兑换,当场被抓

“媳妇儿,我们要发财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县的杨老汉某天砍柴回家后,激动地对妻子说。

杨老汉的妻子疑惑地盯着他,问:“你撞鬼啦?怎么说话奇奇怪怪的。”

杨老汉面上的喜色却丝毫不减,他攥着妻子的手,一五一十地说着自己今天上山的发现。

究竟是什么,让这位一向朴实稳重的农民做起了发财梦?平白无故的,财从何来?

凭空出现的山洞

“哎哟,这路怎么这么滑,摔死我了。”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山西的杨老汉一大早就出门砍柴了,谁知走到半山腰时,天还没亮,微凉的露水打湿了山路,显得格外泥泞难行,他一个没注意,就摔倒在地。

图1

好在摔得不重,杨老汉很快站了起来,继续往前走去。还没走到往常经常砍柴的那片林子,杨老汉就觉得腿有些隐隐作痛,想必是刚刚摔倒时轻微扭伤了。于是,他想在路边歇歇脚,便四处张望,走到了一处地势平坦、稍微干燥些的地方,坐下来休息。

歇了一会儿,杨老汉觉得体力恢复了一些,站起身来,却觉得眼前的景象有些陌生。他几乎每天都要走这条山路,对路旁的景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今天,他却发现这儿多了什么。他仔细看看周围,目光落在那个陌生的山洞口。

图2

“这儿怎么突然多出来一个山洞?”杨老汉喃喃自语道。他往前走了几步,谨慎地停住了。他略一思索,猜测可能是最近一连几天天降暴雨,冲垮了附近不少土坡,山上的地貌有了一些改变,这才让这个山洞显露出来。

不过,村子里一直有些关于山神鬼怪的传说,杨老汉从小听着那些故事长大,此刻心里毛毛的,但仍然按捺不住好奇心,在洞口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他就一步步朝洞口走去。走到洞口时,他想起了小时候在镇上上学时课本上讲的《桃花源记》,其中通往桃花源的路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不知道眼前这个黑黝黝的山洞会不会也通向某处桃花源。

图3

杨老汉摇了摇头,心里明白这些都不太可能,然后迈开步子走了进去。刚一进去,他就意识到这个山洞应该是人工开凿的,洞口虽然杂草丛生,显得脏乱隐蔽,但山洞内部的墙壁明显有人工的痕迹,上下左右都平平整整的,大概被人精心涂抹过什么东西,并没有渗水的迹象。

杨老汉走了一小段路后,有些害怕,心里暗想:“这难道是某个古人的墓?”他可不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里撞见什么尸体,但他暂时没有闻到任何异常的气味,也没发现有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因此还是大着胆子走下去。

除了古墓,杨老汉也想过这儿是否是某个猛兽的老窝,但附近没有动物的毛发或脚印,因此这个猜测也不成立。也许,里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山洞而已,假如真是这样,这趟可就白来了。

图4

他又走了几步,但里面实在太黑,看不清路,也就不敢再往前走,怕遇到什么危险,就先退了出来。此时,有同村的村民路过,杨老汉本想开口邀请对方和自己一起进洞看看,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怕这个山洞里藏着什么宝贝,万一和人一同进去,不就得和别人平分吗?他虽然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见识不广,但这点精明还是有的。

杨老汉考虑再三,决定就地取材,将一些小树枝捆起来后点燃,充当临时火把,然后再次踏进了山洞。

这一回,他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宝贝”。

被泥土掩埋的宝物

杨老汉举着火把进洞后,直走到洞内深处,起初什么都没发现,但很快在靠近地面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些金属片,形状像铜钱,由于被泥土掩埋了太久,看不出颜色,但应当是年代久远的东西了。

杨老汉伸手去挖那几个金属片时,心里想的都是几年前有个村民,曾经在附近的山头上捡到了文物,上交给当地有关部门后,得到了一辆崭新的拖拉机,这让大家羡慕了很久,都说那人运气好。没想到,如今这运气也落到自己头上来了。

图5

杨老汉费了好大劲儿,把土里的那几枚金属片刨了出来,带出洞口,用树叶随意擦拭了一番,放到阳光下看时,惊讶地眯起了眼睛。那金属片呈现出一种黯淡的金色,这该不会是金子吧?

这一发现令他喜出望外,连忙转身回到山洞里,在最初的发现地附近又挖了一会儿,用上了自己的砍柴刀,这一次又找到了几片,拿出去仔细一看,上头还写了几个杨老汉读不懂的汉字,大概是古代的钱币吧。

杨老汉快活地吹起了口哨,太好了,回去把这些交给当地的文物管理局,自己也能得到一辆拖拉车了,说不定还有奖金呢!不过,他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假如这些古钱都是金子做的,它们的价值应该会远远高于一辆拖拉机,那自己将它们上交给政府,岂不是亏大了吗?

图6

这亏本的买卖可不能做啊,但是当务之急,是确认一下这些古钱到底是不是金子做的,以及山洞里到底还有多少枚古钱。杨老汉拿定了主意,连柴也不砍了,马上下山,叫上儿子,赶到镇上的金店里,让店员们帮忙看看这到底是金子还是黄铜。

经过鉴定,店员告诉他这些都是黄金。杨老汉一听这话,兴冲冲地跑回了家,不理会妻子的抱怨,也全然不在乎今天家里有没有柴火可用,只是一个劲儿地跟家人说:“太好了,老天有眼,咱家要发大财了啊!”

不义之财如流水

当晚,杨老汉一家都没睡着,花了很长时间讨论该如何去藏金洞里挖金子,如何运输那些钱币,又如何将金子卖出去。

杨家人辗转反侧,直到天亮时才好不容易睡着,或许在梦里,他们也仍旧做着发财的美梦。醒来后,杨老汉的妻子显得惴惴不安,她说:“老头子,我昨晚做了噩梦。我总觉得这些东西咱们不该拿,拿了会发生不好的事。”

图7

但杨老汉完全听不进去这样的劝告,打算带着儿子再去一次藏金洞,尽快搞清楚里面究竟藏着多少宝贝。他不明白,常言道“不义之财如流水”,从天而降的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钱币虽然是藏在荒郊野外的山洞里,表面上不属于任何人,但如果真是文物,那就该归国家所有,他私自挖掘、变卖的行为很有可能构成盗窃文物罪、倒卖文物罪,背后的风险远远大于卖金子带来的收益。

杨老汉的儿子正值壮年,体力比他好得多,两人一块察看、挖掘,很快就基本了解了藏金洞内的情况。杨老汉的儿子估计,这山洞里至少有几十斤“宝贝”,有的是钱币,有的是金砖,但成色似乎没有金店里卖得好,不过数量如此巨大,想必还是能让他们一夜暴富的。

图8

初步勘察藏金洞后,父子二人喜出望外,小声商量起下一步的计划来。杨老汉生怕别人知晓了自己的秘密,也深知“财不外露”的道理,便和儿子合计,晚些时候两人带着砍柴刀和小推车过来,装作上山砍柴,挖出金子后在上头铺上木材,掩人耳目,趁着夜色偷偷下山,这样一来,大概就不会别人发现了。

他们说干就干,当下就先回了家,准备好东西,吃了顿饱饭,休息了一会儿,到了傍晚,两人打起精神上了山。期间,杨老汉的妻子再次试图劝说他们,她说:“儿子啊,孩子他爹啊,我听说文物是要上交国家的,你们找到的那些金子上头有没有写字?要是有字儿的话,说不定不能挖呢。”

杨老汉和儿子对视一眼,为了让她安心,就敷衍着回答:“没有字儿的,就是些金块,哪会是什么文物呢?”

听他们这么说,杨老汉的妻子就不再说话了。

图9

当天傍晚,杨老汉带着儿子挖出了藏金洞里几乎所有的金子,用小推车推下了山,顺利地将这笔从天而降的财富藏进了自家的小院儿里。他们干了大晚上的活儿,回到家已经累得说不出话,倒头就睡,直睡到第二天中午。

第二天,杨家人一同围坐在桌边,时不时看看那一堆金币、金砖,心神不宁地讨论着如何把这些金子卖了。杨老汉的妻子先开了口:“可以拿一部分去金店打成首饰,以后再慢慢卖,这样不会令人生疑。”

杨老汉的儿子说:“也行,但总不能一下子拿这么多去吧,剩下的怎么办呢?总不能一直堆在家里吧?”

图10

也是,这么多金子,虽然值钱,但也总得想法子卖出去,总不能砸在手里花不出去。杨老汉沉思了一会儿,犹豫地说:“我记得咱们那个村镇银行里有卖金条、金砖的,既然能卖,应该也能收吧?我分几次拿过去,让他们给我换成钱,应该没问题。”

三人又商量了一会儿,一致觉得这方案可行。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杨老汉当即就带了两块金砖出了门。之所以只带两块,是为了避免被银行里人盯上,也避免被贼惦记,杨老汉把金砖包好,自以为万无一失了。

到了银行,柜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在了解到他想要把金砖换成钱之后,柜员接过金砖仔细看了看,问道:“您这金砖是从哪儿买来的呢?”

图11

杨老汉紧张地搓了搓手,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说辞:“是家里老人传下来的,我也不清楚哪儿来的。这可是真的金子,我去找人问过了,你们该不会不收吧?”

柜员甜甜地笑了笑,说:“成色这么好,我们当然收的。但是这个金砖太值钱了,我得找领导来给您换钱,请您等一会儿。”

杨老汉听了,露出满意的笑容,安静地等待着,思量着待会儿要去买点什么好东西带回家。

谁知,几分钟后,银行的行长和警察一起出现在杨老汉眼前,把他吓得说不出话。警察对他说:“老人家,请跟我来一趟吧,我们想问问你这个金砖的来历”。

图12

此时,杨老汉已经明白过来,自己的发财梦就这样碎了,那堆金子虽然还在家中,但已经不属于他了。他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只好站起来跟着警察来到了警局。

“藏金阁”背后的故事

原来,柜员接过金砖时,发现砖块上刻有文字,恐怕是什么文物,就马上报告了领导,同时报了警。

警方通知了文物局,文物局派出了专家,他们跟随杨老汉来到了藏金洞,对洞内的环境和文物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考察。经过实地考察和翻阅史籍,他们发现,金币上的文字是“柱国魏国功臣张通儒”。

这个张通儒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要在山洞里藏这么多金子?

图13

根据史书记载,张通儒是“安史之乱”时燕京的西京留守,是安禄山的得力手下之一。当时,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安禄山野心勃勃地建立了伪燕国,但很快遭遇了回纥的攻打。

公元757年时,由于战败,张通儒率众弃城逃跑,一直逃到了陕西。考古学家们推测,当时时局动荡,兵荒马乱,张通儒无暇他顾,带着太多金银财宝又会影响逃命的速度,因此临时挖掘出了一个山洞,将财物藏进了山里,以期来日东山再起时回来寻找。

然而,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彻底结束了,张通儒也再没能回来,在异乡无名无姓地死去,甚至没人知道确切的死因和日期。就这样,他的宝藏和他一同尘封于泥土,被世人遗忘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批金币、金砖才又重见天日。

图14

真相水落石出后,杨老汉发现这些东西是货真价实的文物,惴惴不安,生怕自己锒铛入狱。幸好,民警告诉他,他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我国《刑法》和《文物保护法》,有可能构成倒卖文物罪,但念其初犯,也没有造成实际损失,而且真诚悔过,因此不予立案。

这让杨老汉松了一口气,本以为是天降喜事,谁知是莫大的祸端。有人说,“莫怨清贫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想必经此一事后,杨老汉对此深有感触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老汉   古钱   发现   山西   洞口   山洞   金子   会儿   文物   妻子   儿子   年代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