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马鸿逵拒绝起义:我对共产党有恩,打赢解放军再谈和

1949年随着我第一野战军横扫大西北,曾经盘踞西北数省达几十年的马氏军阀集团灰飞烟灭。

但神奇的是当了13年“宁夏王”的马鸿逵面对我军要求他主动起义的劝告,居然大言不惭地说其对解放军有恩;并要求手下打几个胜仗,好能让解放军同其签订城下之盟。

但是马鸿逵这个反动至极的封建军阀最后只能被历史无情淘汰,1970年在美国凄凉地结束其罪恶的一生。

马鸿逵

其父亲在庚子国难中意外崛起,投靠蒋介石后马鸿逵成为“宁夏王”

提到历史上西北的马家军,许多人都知道马步芳的骑兵曾经给红军西征部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事实上在整个民国时期,西北马家军大致为两个系统。

以马步青、马步芳两亲兄弟为代表的,盘踞在甘肃、青海一带的被称为“青马”。而马鸿逵与马鸿斌两堂兄弟则盘踞在宁夏一带,其所部被称为“宁马”。

虽然都姓马但二者亲缘关系非常疏远,所以在上世40年代二者之间的矛盾远大于合作。

直到今天有些宁夏老人回忆起马鸿逵,仍然会说起他给当地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马鸿逵

马鸿逵生于1892年,是晚清马家一位军官马福祥的长子。

1900年在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其兄马福禄血战正阳门英勇牺牲,马福祥临危受命接管了其所部兵马。马福祥又率队护送慈禧一路西行,因护驾有功被赏给提督记名。

马福祥自然非常感念其兄长之恩,故而将马福禄之子马洪斌接到家中抚养。

1910年马鸿逵在父亲的运作下从甘肃陆军学堂毕业,并在清末新政的大潮中当上了新军统领。辛亥革命后马鸿逵果断宣布拥护共和,但之后到北京投靠袁世凯。

袁世凯死后马鸿逵被段祺瑞排挤而不得不回到家乡,与马鸿斌等亲属逐步发展起了在当地的马家军势力。然而马鸿逵同马鸿斌之间一直不和,宁夏这里历来自保有余而扩张就极为困难。

马福祥

1927年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后马鸿逵和马鸿斌都积极投效,马鸿斌被冯玉祥任命为宁夏主席。

可之后马鸿逵率步挺进河南参与中原大战,1931年为感谢他的支持蒋介石改命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马鸿斌改任甘肃省代主席却在甘肃遭陷害铩羽而归,马鸿逵则趁机控制了“宁马”大部分势力。

1932年马鸿逵在蒋介石命令下多次参加“围剿”红四方面军的作战,1937年还被任命为国民党军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

之后他在宁夏当了整整13年的土皇帝,就连马鸿斌的残部都被其赶到灵武。

蒋介石

自认有些实力还有恩于共产党,马鸿逵拒绝一切同解放军和谈的提议

尽管到了1949年我军已经发展到400多万,可许多顽固透顶的军阀仍然妄图抵御解放军,继续维护其腐朽到极点的统治。

1949年初“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命令将华北军区第一、二、三兵团更名为解放军第18、19、20兵团,同时增派大量军队支援徐向前攻击太原。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解放太原,而原西北野战军主力又将胡宗南打得被迫撤往四川,消灭盘踞西北几十年的“二马”势力成为可能。

马鸿逵所部当时只有四个军的编制,但仍然被分为两个集团。

长期被排挤的马鸿斌和他的儿子马惇靖控制的81军有1.8万人,装备水平相对较差。

马鸿逵

而马鸿逵和他的次子马敦静指挥宁夏军团战斗力强,下辖马光宗的第11军、卢忠良的第128军和马敦厚的骑兵第10军。

阎锡山集团覆灭、胡宗南逃往四川之后,马步芳和马鸿逵这对曾经矛盾重重的远亲不得不研究共同抵御解放军。

但事实上马鸿逵和马步芳都妄图借解放军之手削弱对方,以继续维护自己在已有地盘上的统治。

马鸿逵唯恐率部去兰州会被马步芳扣押而被迫交出军队,后来坐视几十万解放军进攻兰州。

为了减少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早在1949年8月解放军总司令部就要求第一兵团司令杨得志,政委罗汉先对“二马”开展政治活动,希望“二马”势力最终能和华北傅作义系统那样接受和平改编。

杨得志

然而马步芳父子却坚持负隅顽抗,导致兰州战役我方损失同样很大。当时傅作义曾经给马鸿逵打了个电话,希望他能为宁夏人民主动同我军合作。

面对傅注义的好言相劝,马鸿逵自己一句“军人守土有责”将其搪塞过去。

傅作义奇怪他明知这样做是自取灭亡,于是就问他若打不过解放军怎么办?马鸿逵居然回答他可以南撤投奔胡宗南,或者到西面的沙漠里打游击。

1949年9月青海和平解放后宁夏成为了孤悬中国北方最后一处反共堡垒,当时“宁马”所有高级将领都能看得出以宁夏那几万军队对抗解放军无异于以卵击石[1] 。

傅作义

尽管手下将领对前途不抱希望甚至随时准备“投共”,马鸿逵却认为他对共产党有恩;共产党就应该对他照顾,最好让他继续在宁夏担任军政主官。

马鸿逵还对手下说:“一枪不放就把宁夏让给共产党,共产党会怎么看待你们,还会让你们继续当军长、师长吗?那还不如打一打再说,打得好才能好好谈。”

可马鸿逵既然是极端反共反人民的代表,当年又为何会对我党“有恩”呢?原来在1925年后的国共合作时期,我党也曾经派一些人员到北洋军阀部队当中去搞兵运。

而对于当时以马鸿逵、冯玉祥为代表的那一批军阀来说,中共背后的苏联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是个大金主。所以马鸿逵明知这些人是共产党员,却仍然放任其公开活动。

马鸿逵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事变后马鸿逵也将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全部“礼送出境”,还赠予了后来创建陕北根据地的刘志丹400大洋。

我党不会就此放弃在所部发展力量,两年后另一名地下人员贺晋年搞兵运被抓。

马鸿逵得知贺晋年想拉走他的队伍本欲将其枪决,但因为他的母亲说:“我儿罪孽太重,这个人就放了吧。”马鸿逵碍于母亲的情面只好放人,贺晋年就这样逃过一劫。

所以马鸿逵认为他曾经放过共产党人,现在共产党人也有义务保障他后半生的荣华富贵。

而打一仗再和谈很容易让人想起《水浒传》中的梁山招安,但事实上这是马鸿逵从马家军起源那里得到的“启示”。

1863年陕西、宁夏回民起义爆发后,甘肃河州莫尼沟大阿訇马占鳌和马海宴等人起兵反清。

马鸿逵

1872年马占鳌率部在太子寺一战大败清军之后,居然主动提出归降朝廷。此时负责镇压起义的左宗棠为实现“以穆制穆”同意收编,马海宴等人从此就世代成为军阀。

马鸿逵也很清楚自己部队的战斗力,担心若直接投降则没有足够的筹码,只有打疼了解放军才能漫天要价。

1949年9月10日马敦静居然利用我军在攻克兰州后一时松懈的时机,出动其宁夏军团主力突然进攻下马关地区的我军部队。

西北军区独一师和独二师猝不及防,尤其独2师防线全部被突破损失巨大。但在独1师和191师的支援下稳住了阵脚,马敦静只好下令退兵。马鸿逵父子完全低估了解放军的战斗意志和强大战斗力,所以最后自然难逃覆灭的结局。

马鸿逵

马鸿逵父子先后逃离银川,“宁马”大部选择投奔光明

1949年蒋介石认为只有靠重用“二马”才能保住西北,5月18日出于分而治之的心态任命马步芳为代理西北军政长官,马鸿逵为副长官但却兼任甘肃省主席。

也就是说蒋介石妄图让马鸿逵和马步芳在兰州城里内斗不断,借以实现对其控制。

但马鸿逵接受了甘肃省主席的任命却并没有去兰州,只是派其部队开赴宁夏西侧组成所谓的“援甘兵团”。

结果出于保存实力直到兰州解放,这个兵团都没有进入甘肃省境内。兰州解放之后蒋介石召马鸿逵去重庆商议军国大事,马鸿逵借机向蒋介石索要800万银元的军费。

蒋介石

虽然这些钱大部分被其个人所贪污。但他还是将保安部队升级成了所谓的贺兰军。在回到银川之后他命令各部在中宁经中卫至吴忠堡地区,布置三道防御阵地坚决顽抗。

甚至准备在解放军兵临城下时炸开黄河大堤,淹没宁夏人民赖以生存的宝贵耕地。

9月1日蒋介石再一次召他去重庆研究对策,马鸿逵看到了他离开银川的最后机会。

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几个姨太和搜刮来的金银坐上了美国“飞虎队”提供的专用专机,离开了曾经作威作福了13年的银川城。尽管他遥控马敦静绝不接受和平改编,但解放军仍然没有放弃和平的努力。

马鸿逵

9月16日和宁马有过交情的郭南浦老先生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到达银川,将我党和平解放宁夏的诚意传达给了马鸿斌。

可没想到马敦静不但没有接见郭南浦先生,还勒令其三个小时内必须离开。

见马鸿逵父子如此冥顽不灵,于是彭德怀命令19兵团司令杨德志指挥63,65两个军从定西、兰州出发,从西南方向逼近银川。而19兵团64军与独一师,独二师从由固原和海原出发,从南侧逼近银川。

9月19日我军已经打到了中卫马鸿斌和马惇靖成功带领81军起义,而宁夏兵团除128军外三个军长也都对抵挡解放军失去了信心。他们经过商议后认为只有逼迫马敦静接受解放军的和平起义条件,他们才有活路。

马鸿逵

而马敦静不肯面对现实也根本没有能力抵挡解放军的强大兵锋,到了9月21日也乘飞机逃往重庆。

于是三个军长经过一番商议后,派遣贺兰军军长马全良去同我军接洽。

杨得志司令和李志民政委对三位将军选择和平起义表示欢迎,同时也不忘嘲讽他们中的某些人想去沙漠打游击的奇思妙想。马全良感到非常惭愧,一再希望杨得志能够对他们从轻发落。

杨得志则表示解放军说话算话,只要他们起义则一概不予追究。9月23日马全良、卢忠良等人在《和平解决宁夏问题协议书》上签字,此举标志着宁夏终于实现了解放[2] 。

杨得志等

离开宁夏倍受排挤难以安身,客死美国永远回不到家乡

马鸿逵和马敦静父子终于在重庆团圆,但并不认为他们可以在那里久留。9月30日蒋介石和行政院长阎锡山突然出现在他们的居所外,其大量警卫一度吓得马鸿逵以为自己要被逮捕。

当蒋介石入门之后马鸿逵从床上起身后居然站不稳,跪下抱住蒋介石的腿连说“我对不起总裁,对不起党国”。

蒋介石和阎锡山宽慰马鸿逵“都过去了”,事实上对他只顾搜刮金银逃跑的行为极为不齿。

几天后马鸿逵给蒋介石打报告要去台湾,蒋介石回复同意,但要求其只能乘坐“两航”的运输机。马鸿逵非常清楚蒋介石惦记上了他从宁夏运出来的7.5吨金银,不得不感慨人在矮人下不能不低头。

蒋介石等

10月13日马鸿逵带领家人登上了他们花费17000银元券包下的专机,现场无人送行宪兵还收缴了马鸿逵警卫的枪支。直到飞机降临台北机场见到台湾省主席陈诚等人亲自迎接,才让马鸿逵找回了一点曾经“宁夏王”的面子。

可马鸿逵到台北刚刚安顿下来,老冤家马步芳和部属就不想放过他。随即国民党众多要员提出追究马鸿逵丢失宁夏的责任,弄得他整日坐立不安。

马步芳又多次指使宪兵去骚扰马鸿逵的家,马鸿逵只好设计先让四姨太去香港治病。

待时机成熟后马鸿逵求蒋介石让他去看望“病危”的四姨太,利用这个时机全家从台北来到了香港。而在香港期间前国民党宁夏省党部王含章和李翰源,第三次向马鸿逵传递了我党关于和平起义的有关精神,希望他能够幡然醒悟、回头是岸。

马鸿逵

然而马鸿逵毫无家国情怀,只想用自己那些金银舒舒服服的过下半辈子。之后他又向蒋介石请求去美国看病,1950年10月马鸿逵一家最终来到了洛杉矶。

晚年的马鸿逵表面上非常富足,但却不得不忍受五姨太闹离婚,其长子的大儿子与次子争夺房产等家庭丑闻。

在1970年1月其病逝之前曾经说他想落叶归根,但家人最终只能将其安葬在台湾。

而“西北四马”中的另外三位,马步青在台湾政坛一直活跃到1977年其逝世;马步芳出任“中华民国”驻沙特大使,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后1975年客死他乡。

马步芳

只有马鸿斌选择了起义站在人民这一面,以甘肃省第一副省长的身份于1960年病逝[3]。

而如马鸿逵这般极其顽固,又只想着享受从人民那里搜刮钱财的反动统治者,他们永远都应该被后人所唾骂。


参考资料

[1]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2]熊武一、周家法主编.《军事大辞海·下》:长城出版社,2000年5月:第3097页

[3]李景田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 1921一2011 ) 》人物卷,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解放军   甘肃省   银川   兰州   我党   宁夏   我军   兵团   蒋介石   共产党   和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