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新征程实现新突破!温州海经区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湾区智创城 海上新温州”

  2022年,是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华丽转身、精彩蝶变的一年。

  这一年,浙江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更名为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温州海经区)。5月20日上午,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正式挂牌。自此,设立于2010年的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正式更名,预示着“蓝色”海经区蓄势待发。

  这一年,温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再迎标志性成果——瓯江北口大桥建成通车,通车仪式于5月27日上午举行。瓯江北口大桥的建成通车,标志着连接粤闽浙三省的甬莞高速全线贯通,将助力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建设驶入“快车道”,为温州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造更好条件,温州海经区高质量发展也因此迈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

  近年来,温州海经区持续开展产业立区、开放兴区、融合活区、文化铸区,有效发挥重大战略叠加、营商环境优质高效等“七大优势”,实施“产城双千亿”工程,实现了招大引强、龙头带动、东拓挺进、西优共富、功能完善、新兴消费、加速开放、大干交通、科技引领、数字化改革等“十大新突破”。

  一条江,一片海,一座城,从1971年温州半岛工程的思想萌芽,到如今海经区的设立、发展,助推温州完成了从滨江到滨海的时代跨越。

  拥江面海、精彩蝶变。温州海经区正以现代化新城之姿,成为温州新一轮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

春光秀 陈真健 摄

  产业立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温州海经区无疑被寄予了厚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构建海洋经济发展“1138”格局,发展绿色化工、临港制造、海工装备等产业。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温州海经区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深化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引导企业创新研发。如瓯锟科技研发的“宽幅层状金属复合材料(SCS复合板)冷轧复合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海经区全力打造安全(应急)产业生态体系的主要载体——温州瓯江口创新中心,以安全(应急)产业数据岛、产业中试基地和产业加速器三大功能区域,为企业、初创团队提供多样化专业服务,助力在孵企业成长。

  4月份,一批全国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集聚温州,签约了12个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258亿元。其中最大项目——总投资430亿元的温州金风深远海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就落户温州海经区。

  十月的海经区,秋风飒爽。在瓯江口机器人产业园内,园区建设正进入收尾阶段,二十多幢标准厂房已崭露风姿。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初,将有近百家机器人及上下游配套企业进驻该产业园,为温州智造提供强大支撑。

  瓯江口机器人产业园用技术为企业服务,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点亮了温州智造未来。

  温州海经区还成功引进360浙南网络安全创新中心,全面赋能温州瓯江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标杆区建设,为海经区安上“安全大脑”。此外,海经区正努力将瓯江口机器人产业园和中国温州安全(应急)产业园打造成为市级科创园。

  目前,全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45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家、市级研发中心11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温州海经区正以科技引领发展,创新之潮汹涌不断,展现蓬勃生机。

夜色灵昆 赵子方 摄

  开放兴区,打造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2021年11月12日,温州国际博览中心在瓯江口开工。这是温州海经区对外的重要窗口,建成投用后将作为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会场。

  温州国际博览中心展馆的建成,将提高温州市承接国际性会议、展览、赛事能力,提升会展业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水平,助推会展业向“会展经济”迈进。

  逆势而上,蹄疾步稳。刚满“周岁”的温州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温州综保区)外向型经济龙头作用显现。今年2月18日,温州综保区跨境电商平台跑通跨境贸易9710(即跨境电商B2B出口)首单,加速推进温州外贸转型发展驶入快车道。2月21日,温州综保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完成了全市首单跨境电商9610(即跨境电商B2C出口)海运出口陆运转关业务,标志着温州跨境电商9610出口“海陆空”通道全部打通。

  2021年以来,温州综保区突出产业集聚和开放引领功能,围绕“五大中心”功能发展定位和“三大集聚地”产业发展方向,打出一系列招商引资“组合拳”:瞄准世界500强、中国100强和行业50强企业,依托温州“5+5”产业体系和温州优质存量产业优势,借助高端产业招商合作机构、上海等地温商资源,紧抓优质产业项目招引,建立优质企业资源库,全力推进质量高和产业带动性强的高端优质传统制造加工类项目落户,快速形成传统外销型制造产业集聚。

  两年来,温州综保区着力抢抓招商引资,初步构建新兴高端智能外销制造集聚地、温州优质传统产业外销制造集聚地和温州跨境电商集聚地“三大聚集地”雏形。

  温州综保区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也带动了本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综保区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三大业务为基底,深度融合高端精细化智能制造、战新产业、半导体、高端商贸,着力构建加工制造、销售服务、物流分拨、研发设计和检测维修五大功能中心。其中,加工制造中心主导发展。

  新产业、新模式、新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扇开放之窗。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 张剑 摄

百舸赛艇 项晓慧 摄

  融合活区,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

  作为温州城市向东发展的重要阵地,温州海经区占据温州沿海功能联系轴和瓯江城市拓展轴“两轴”交汇的战略区位优势。这里不仅是温州中心城市的拓展区,还承担着温州中心城市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承接并跨越发展的历史使命。

  温州海经区核心区依托生态资源,突出“以水造城”的主题。在空间功能布局上,沿规划区中部通过水廊道及绿地景观系统的打造,形成城市公共活动轴,北侧布局产业发展走廊,南侧重点打造城市商贸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生活服务廊带,即“北生产、中生态、南生活”三生融合的开放型空间架构。

  区域的发展自然需要强大的交通网络支撑。温州海经区南面毗邻龙湾国际机场、规划中的温州高铁东站,东边为状元岙深水港区,拥有空港和海港相连的独特优势。

  事实上,近年来温州海经区招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威马汽车、唯品会、欣乐加、文博科技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为温州和海经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能级提升,让温州海经区真正实现了产、城、人的深度相融。

  多彩绿带,花漫新城。走进海经区中部区域,一条条新修建的道路宽阔平坦,向四面八方延伸;绿道、公园将这里装扮得分外美丽,特别是不远处的瓯锦河城市中心绿廊风情带,每年三四月份,十里樱花园内樱花绽放,靓丽喜人;向南望去,温州外国语学校、发展大楼等一幢幢现代化建筑,似乎在诉说着拔地而起的“海经区速度”……

  产与城,城与人,在这片充满想象的空间上,“产、城、人”高度融合示范区的轮廓日渐清晰,共同富裕的步子日益稳健。实行产业与城市建设相融合,铸造魅力新城区,成为温州海经区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北口大桥 陈晓彬 摄

  文化铸区,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板

  温州海经区精心打造“生态客厅”“高架花海”“活力走廊”等十大地标,启动滨水文化商业创新中心等建设,落地台昇·高端健康产业综合体,布局一批月光经济商圈,为海经区发展注入文化内涵、文化动力。

  近年来,温州海经区突出“一带一主题,一路一特色”,体现独特文化魅力。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建设生态公园和城市绿地,居民走出家门就可见大型绿地和公园。

  选址温州海经区的“东方之星”文旅项目与三家单位于上半年签署合作协议,强强联手打造温州文旅新地标,这意味着温州海经区文化产业振兴迈出坚实一步。

  温州海经区加快东拓步伐,同步铺开“两新一重”开发和生态南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快速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西优步伐,加快灵昆岛全岛拆迁、全岛开发,加速实现全域融合发展;加快提升步伐,提速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海经区共富幸福内涵。以全域统筹发展,打造海经区独特的“软实力”,争创“产城融合·生态湾区”共富样板——新一轮的“海经区加速度”正在上演。

  在持续推进“东拓西优中提升”,加快实现66平方公里一体化发展,温州海经区把灵昆城中村改造作为共富先行试点的主抓手,攻坚克难,加快实施全域拆迁、全域开发。

  据了解,温州海经区按照“1+3+6”模块布局,重点推进温州国际博览中心这一国际性地标打造,同时加快S1瓯华站商贸CBD、灵昆TOD“一心两翼”、总部基地三个城市建筑地标和樱花大道“生态客厅”、环岛“活力走廊”、北口大桥“高架花海”、228立交生态活水、桥梁博物馆、南堤城市阳台等六个网红打卡地标,文化高地打造初具规模、初显成效。

(记者 伍秀蓉 陈浩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温州   瓯江   樱花   示范区   地标   大桥   海上   产业园   活力   生态   功能   产业   项目   城市   文化   中心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