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苏区红军长征前的奋斗与荣光

福建苏区红军长征前的奋斗与荣光

□汤家庆

  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100万国民党军队,200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10月18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为粉碎五次“围剿”紧急动员令》,号召苏区军民“热烈的踊跃的进行参战工作”,“准备一切牺牲,为粉碎五次‘围剿’的全部胜利而战!为苏维埃的新中国而战!”10月下旬,中共福建省委第三次代表大会和省苏代表大会分别在汀州召开,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紧急动员令》的精神,明确指出:“扩大红军,征集粮食,推销公债,搞好生产”是当前的中心任务。要求各级政府在“二苏大”召开以前,坚决完成扩大红军一万人的任务,动员18岁至40岁的公民全部加入赤卫军,推销公债五十万元。在党的号召下,福建苏区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搞好后方支前工作,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做出了显著成绩,为红军长征出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3年10月18日《中央政府为粉碎五次“围剿”紧急动员令》

踊跃扩大红军,发展地方武装,为红军长征输送兵源

  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红军,福建苏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动广大工农群众加入红军,组织扩红突击队深入各区加紧宣传,同时做好优待红军家属的工作,使扩红运动深入、扎实地开展起来。广大党团员、干部始终走在扩红前列。1933年11月中旬,在汀州召开的福建少先队全省、县、区队长联席会议上,全体队长一致报名加入红军,并领导全省7500名队员在十月革命节前加入红军,受到《红色中华》表扬。12月,中革军委决定在全苏区开展扩大二万五千名新战士的突击运动,长汀县河田区松林乡支部、江坊区深坊乡支部和大田区杨背乡支部的全体党员一致报名参军,被誉为突击运动中“三个模范支部”。在党团员干部的带领下,广大工农群众纷纷响应党和苏维埃的号召,像潮水般地报名参加红军奔向前线,并涌现出许多模范乡、模范区和模范县。1933年10月宁化县淮土区扩大新战士800多名,禾口区扩大新战士400多名,成为福建省扩红模范区,省苏分别授予“我们模范区”光荣牌,并组织各地群众前往参观学习。长汀县河田区中坊乡,在1933年11月间完成并超过了扩红计划,为了表彰中坊乡的先进事迹,福建军区司令员叶剑英亲自前往召开授奖大会,奖给中坊乡一面“为保卫苏区而战”奖旗。成绩更显著的是长汀县,该县1934年1月至4月,共扩红3214名,超过军委计划864名,在红五月扩红运动中,13天内送到补充师的新战士有800余名,成为“扩大红军的优胜者”,中革军委授于“红色‘五·一’扩大红军的模范长汀县”奖旗。据《红色中华》及有关资料统计,福建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扩大红军共达30000多人,出色地完成了中革军委交给的扩红任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军区送给中坊村“扩大红军奖旗”

  “广泛的扩大赤卫队与游击队,是苏维埃武装民众进行革命战争的极端重要的事业”。而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党和苏维埃强调“应该特别迅速的恢复与扩大赤卫军模范营与模范少先队的组织”,“在边区组织游击队深入挺进敌人的后方,以钳制并打击敌人的部队”。并动员18岁至40岁的公民加入赤卫军,一般工农群众加入少先队等组织,任务是保卫生产,保卫苏区,随时准备补充红军。1934年2月15日至4月15日,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在全苏区进行整理赤少队的突击运动,计划福建发展少队55000人,少模队10000人。任务下达后,福建苏区仅一个月,就发展赤卫军34700人、模范营11372人、少先队12998人、少模队3108人,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任务。长汀县蔡坊区、赤峰区,宁化县淮阳区、城市区,兆征县大埔区,连城县岩头区,在突击运动中成为福建省整理赤少队的模范区。更值得称赞的是闽西妇女,她们剪掉头发,配上武装,毅然参加赤少队。汀东县1000妇女加入了赤卫军;宁化县禾口乡103名妇女热烈加入赤少队,单独成立“妇女连”。妇女们参加操练,举行赛跑、刺枪、跳舞等运动,并参加战斗,打击团匪和童子兵,表现出她们英勇杀敌的精神。

扩大红军(书写地:上杭下才溪)

  1934年6月22日,中央组织局、总动员部、少队总部发出指示信,要求“一切边区战区的党和动员机关,必须坚决的争取在七月十五日以前全部完成中革军委关于扩大独立团、独立营与基干游击队的三种地方部队的计划”。福建苏区在杭、永、汀、武、连、宁、龙岩、代英一带边区,建立了数百支独立团、独立营及游击队,仅代英一县就有80多支游击队。这些地方武装牵制了敌人整营整团兵力,支援了红军作战。

福建苏区赤卫军

  聂荣臻曾说:“中央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向红军输送了大批优秀儿女,红军战士大多来自江西和福建。”福建为中央红军补充了最大的兵源,为战略大转移提供了根本的人力保证。参加长征的福建子弟兵近3万人,占参加长征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总人数的1/3多。福建子弟兵几乎遍及长征的红军各部,比较集中的整团、整师的有红五军团的三十四师6000余人,由原闽西红军第八、九、十师组成;红九军团的第二十二师2000余人,由原闽西红十二军三十五师改编;还有红一军团的第一师第三团和第二师的第五、六团等。

搞好经济建设,积极筹粮筹款,保障红军长征物资供给

  为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二苏大提出了经济建设的具体任务,在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指导下,福建苏区人民开展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核心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极大成绩。首先是发展农业生产。1934年春耕运动中,福建苏区普遍组织劳动互助社与耕田队,解决耕牛、水利、种子、肥料等问题。全省添买了800多头耕牛,仅长汀一县建立了66个犁牛合作社;长汀、宁化、汀东三县修好坡圳2366座,新开几十条;肥料比1933年春耕增加十分之二;开垦荒田荒坝18948担;各地还植棉植树,多种杂粮。麦子,油菜、湖豆、雪豆的种植面积达163562.5担,比1933年增加72225.5担。在农业生产劳动中,妇女们成为生产主力军。如上杭县才溪区劳动妇女组织了77个生产教育组,学习犁耙等农业技术,全区1991个妇女能犁耙的就有733人。由于广大群众的努力,1934年春耕、夏耕、秋收运动中,福建苏区都完成并超过了生产计划。其次是发展工业生产,以极大的努力去解决军需民用产品。1934年初,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在汀州设立中华织布厂、中华樟脑厂、中华纸业公司,还投资20万元,大规模进行纸业生产。此外,斗笠厂、印刷、熬盐厂等产量丰富,有力支援了革命战争。

“三八”妇女耕田队(苏区漫画)

  福建苏区人民积极筹粮筹款,以保证前线红军的给养。1933年10月福建省苏提出二苏大会前“做到推销经济建设公债10万元,土地税11月开始征收,2月内收清,加紧筹款工作,特别是加紧新区筹款工作”。广大工农群众纷纷购买公债。上杭邮政工人在推销公债中获优胜旗;汀东妇女少先队大队长李秀莲把所有的金银首饰购买了公债,受到《红色中华》表扬。在筹集粮食过程中,福建苏区多次开展了突击运动。1934年1月二苏大以后,仅一个半月收集到谷子在百分之六十以上,汀东县在此次突击中收集了九千多担谷子,超过了原计划一倍以上。6月,在中央“动员24万担粮食供给红军”的号召下,福建苏区收集了44300余担。同年秋收,福建苏区在征收借谷60万担任务下,超过了76000担,受到《红色中华》表扬。据不完全统计,第五次反“围剿”中,福建苏区共收集粮食达12万担之多。

长汀中华织厂(左)长汀熬盐厂(右)

  红九军团在长汀出发长征时,每个红军得到了来自福建苏区的斜纹布薄棉衣、夹被、救护绷带、鞋子等军需物资的补充。战士们都感激地说:“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凝聚着苏区人民的深情厚谊。”

长汀红军斗笠厂(左)长汀红军被服厂(右)

英勇作战,保卫苏区东大门,为主力红军长征赢得时间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长达一年的时间里,福建苏区赤少队、游击队一面保卫苏区,保卫秋收,一面四处出击,打击团匪和童子兵,破坏敌人交通。广大群众组织担架队、运输队,积极担任支前工作。在福建苏区人民的支援配合下,红军英勇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934年春,中央军委派出红八团、红九团,深入闽西边境发展远殖游击战争,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碎敌人军事进攻。红八团是1933年春由上杭太拔军分区独立营扩编的闽西地方红军,在团长邱金声、政委邱织云、政治部主任魏金水带领下,于1934年六、七月间在岩、永边开辟了游击区,后与岩、永、杭游击队活动于漳龙、龙汀公路上,在龙岩王庄曾拦劫敌汽车30多辆,不久发展了龙岩、永定、上杭、漳平、南靖之间一片根据地。

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

  红九团是1932年冬由汀、连独立营扩编的福建地方红军,团长吴胜、政委罗桂华,共1500人。他们开始活动于永安、宁洋、漳平、连城一带,1934年3月16日,解放了宁洋城,消灭敌一保安团四五百人,4月18日与红七军团配合,解放了永安城,全歼卢兴邦部五十二师一个团。此后在连城赖源、姑田,宁洋大员地,永安西洋、大陶、小陶等地消灭周焕文等团匪,并建立了连宁岩游击根据地。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前最后的主战场。1934年9月,敌东路军进攻连城温坊,危及中央苏区东方门户——汀州。福建苏区军民进行了著名的温坊战斗和松毛岭保卫战。

  温坊位于汀连边界松毛岭的东南面,敌人以此作为进攻松毛岭的“桥头堡”。8月31日,红一军团一万多人自北线东调长汀。9月1日晚,红一军团与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协同作战,三面包抄温坊守敌,歼灭敌第八旅。9月3日,又消灭敌增援部队一个团。温坊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个旅和1个团4000余人,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打得最好的运动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红星报》刊登《温坊战斗的胜利》

  敌人在温坊失败后,又调集三个师兵力进行反扑。9月26日上午,敌东路军三个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松毛岭猛烈进攻。我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近万名福建地方武装,连续几天与敌人展开激战,以伤亡2200多红军将士的巨大代价,歼灭了大量敌人,阻止和延缓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党中央和主力红军战略大转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红九军团自此率先踏上了长征路。

  当国民党东路军5个师约5万兵力分路向汀州城推进时,红二十四师和福建苏区地方武装,奉中革军委命令,在河田至汀州城外围进行了艰苦的阻击战。红二十四师退出汀州城后,又在长汀的牛头坳、九里岭、古城一带阻击近10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夸口的“10月占领汀州、11月会师瑞金”的计划,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安全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系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苏区   长汀县   福建   上杭   苏维埃   长汀   赤卫军   公债   游击队   中华   红军   模范   军团   敌人   中央   荣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