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聪明、糊涂心中要有底线

小时候父母去世早,很多道理真的不懂,经常有邻居长辈提醒应该这样、那样,就这样还经常由于表现不好,被远处回来的“老大”揍。有人说你是在骂声中成长,在挨揍中进步。

“老大”是我人生的领路人,记得在我17岁参军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慎重其事地找我谈了一次话:“到部队后要好好干,少说话多干事,很多事情不懂不要乱说,不说别人不知道你不懂,说了可就暴露了你的无知......”今天闭上眼睛,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后来在部队的我逐渐长大,接受教育多了,才感悟到“老大”当时讲话的用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揣着糊涂装明白,怕人家看不起,怕给领导印象不好。在这种诚惶诚恐、谨小慎微的思想指导下,我一路走来,从一名战士走到上校团长,后来由于家庭原因,我提出离开部队,光荣转业。

回到地方后不久,“老大”到我家,又找我深谈了一次话,意思是:地方水深,务实干事,不求名利,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

一晃几几年过去了,每次想到“老大”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仰。细细想来,当初少小离家不懂事,他让我揣着糊涂装明白,使我一步一步得到了进步;今天很多事都明白了,可他又让我揣着明白装糊涂,怕惹麻烦,怕伤害人,怕损害到自己。其实,我也不小了,对事物的把握也应该有一些标准,但绝不是没有原则的标准。

有句古话说:“天下事,何时了;有些事,不了了;一定了,不得了。”这就告诉我们,有些事是在不了了之中得以解决的。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些不快,倘若非弄明白谁是谁非、我对你错不可,那只会适得其反,加深隔阂。如果对非原则性问题采取“不了了”的办法,双方之间的冲突也就会慢慢地得到缓解。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凡宽容待人者,一般都会赢得好人缘,而缺乏这方面雅量的人,容易失人心,失朋友。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宽容人、理解人、谅解人,你说是这个道理吗?

推荐欣赏历史典故《绝缨会》

春秋时,楚王大宴群臣,名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宠姬妃嫔,统统出席,务要尽欢。席间奏乐歌舞,美酒佳肴,饮至黄昏,兴犹未尽。楚王命点烛继续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人敬酒。

忽然一阵怪风,吹熄了所有蜡烛,漆黑一团,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断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座附耳对楚王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赶快叫人点起烛来看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忙命不要点烛,却大声向各人说:“寡人今晚,务要与诸位同醉,来,大家都把帽子除下来痛饮。”于是各官除掉帽子,楚王命令点烛,都不戴帽子了,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

散席回宫,许姬怪楚王不给她出气,楚王笑说:“此次宴会,目的在狂欢,酒后狂态,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岂不是大煞风景,岂是宴会原意?”

许姬听说,方服了楚王装糊涂的用意。这就是有名的“绝缨会”。后来楚王伐郑,有一健将独率数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逼郑的首都,使楚王声威大震,这位将军后来承认他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个人。

能够像楚王那样做到“睁一眼闭一眼”,绝非易事,如果没有高度涵养,是断乎不行的。古人有“骂如不闻”,“看如不见”的涵养,既避免于是非,又更利于成功。楚王正是因为他的“睁一眼闭一眼”,换来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将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帽带   糊涂   楚王   涵养   干事   宴会   底线   帽子   部队   官员   宽容   聪明   心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