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使命是觉醒,最大的障碍是自己


每个人都想活得自由洒脱一些,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为此,我们要超越现实,超越世俗,超越自己,觉醒了,开悟了,一切自然,欢喜自在。

人生最重要的使命是觉醒,人生的最大障碍是自己。

觉醒就是求道悟道,超越自己即是解脱自在。

老子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道法自然,“四自”之语,求其华,失其实,过于自我膨胀,对于人的自然本性是一种戕害,犹如瘤子,大而有害,故人恶之。有道者远之不处。

自我是真障碍,无我是真修行。

但凡正道修行,皆求无我,无我则无执;有我必有争,有争必有害,有害非正道。

佛家讲,诸法无我,一切皆为因缘,缘聚则生,缘散则灭。《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儒家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讲“四海之内皆兄弟”,讲“民胞物与”。总之,成就“大我”,才能超越“小我”,大我就是无我。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负阴而抱阳”,“反者道之动”。

这些哲言告诉我们,世上本无我,我即非我,我向非我运动变化。

修行就是证得“无我”,看待自我,即是非我,日日“非我”,终归“无我”。

有知有我,人之灵性所在,从无知无我,到有知有我,可谓成长进步,也可谓作茧自缚,自掘深井。

过于自我,必为人弃,为不明之举;自以为是,必不容人,是故不彰;自我夸耀,无人信之,是以无功;骄傲自大,无人从之,是以不长。

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者立不久,跨者行不远,自然而然,合乎常理。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等亦同此理,自见则不见,自是则不是。

人生中最大的障碍是自己。我们之所以无法认清世界的真相,正是因为自我的执念。

信徒问苏菲:“你是如何开悟的?”苏菲说:“是因为一只狗,我才开悟的。”信徒问:“狗是你开悟的导师?”

苏菲说:“有一天我看到一只狗站在水边快渴死了。每次它探头到水边想喝水,就被吓一跳,因为水里有一只狗。”信徒又问:“然后呢?”

苏菲说:“最后它渴得实在受不了,顾不得恐惧便纵身跃进水中,发现水中的狗不见了,原来无法喝水解渴的障碍只是自己的影子。由这件事我发现,阻隔我的障碍是我自己,于是便顿悟了。”

人生最大的困境就是自己,只要你不把自己囚禁在自我执念里,谁也无法剥夺你本有的自由!

每个人的内在智慧本来具足,你觉醒,或未觉醒,它一直存在。只要你相信,你的心灵本来就与宇宙一样浩瀚,一切本来具足。

突破自我,方证大道。

自我是人生的最大误区,也是自由的最大障碍。得道的人都是突破自我局限的人,求道悟道就是消融自我。

自我,则不自然;不自然,则不自在。突破自我,方得自在。

“有道者”必“无我”,“无我”才是真正的“有道者”,是与道同行、与道合一的人。

世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我则道隐,可以说是“无道者”,其实,不管有我,还是无我,但大道从未远离任何一个人。

自见者不明。自我中心的人,必定会囿于一己之见,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也看不懂周围的世界,是谓不明。这就是为自我所障,而看不清世界与自我。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曾经打造过一个石棺。就是因为他在悟道过程中,始终不能放下自我,放下生死。

于是,他发下大愿,我就当自己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他在石棺中静坐修身,潜心悟道,终于有一天,了悟了“格物致知”的道理。

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执,在修行之路上,就很难突破到一个新的境界。

我们所谓的解脱自在,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回归大道,超越自我。

“自我”就像一道道无形的高墙,遮挡了我们本来光明的世界;

“自我”更像一口无底的陷阱,“自我”意识越顽固的人,我们就看不清世界的真相,彻底沦为一只可怜的井底之蛙。

过于自我是背离自然之道的,就像你吃饱了,再美的食物对于你也是没有价值了,“自我”也是如此。

人的感官认知总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人的天然的局限性。同样,人的知见也是非常局限的,是片面的狭隘的。

我们常常是被蒙蔽的,就是因为“自我”。更多的时候,“自我”是一种困扰,是一种桎梏或障碍。

如何摆脱“自我”的困境,这就是得道,道就像阶梯一样,能帮助我们从自我的天坑中走出来,能看到更广大的世界,而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主观世界。

“道”,给我们指引了一条光明大道,学会从万事万物总根源与总法则的角度看待一切,亦即“以道观之”,我们的世界自然不同,“自我”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渐消融了,如春暖冰释一样,不着一丝痕迹。

怎样才能突破自我中心,更多地要在实践生活中一点点去做。舍弃我们现有的一切,回归我们的根本,回到我们赖之存在的本体,才能超越现实与自我,从根本上获得解脱与自在。

一棵大树对于树叶来讲,就是本体;大地对于一棵大树来讲,就是本体;江河对于溪流来讲,就是本体;大海对于河流来讲,就是本体。

我们的本体是什么呢?是天地万物,是整个宇宙,是道。道是我们的最终极的根,我们都要回到道的母体中去。

道并不是玄虚不可近的,它一直就陪伴在我们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只不过被我们遗忘了。

找到最初的自我,活出真实的自我,就是找到了“道”,回归了道。

苏轼《前赤壁赋》有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面对生命中的困境与挑战,苏轼选择了回归自然,忘掉自我,把有限的自己融入无限的天地之间,与“造物者”共存共适,从而实现了生命境界的提升与飞跃。

真正的快乐是忘我的,是一种与万物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自在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障碍   本体   信徒   万物   使命   自在   大道   自我   自然   人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