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养成记”②」从豆子到杯子的“奇幻之旅”

“我”是一粒咖啡豆,一粒来自彩云之南的咖啡豆,粒粒均匀饱满,散发着淡淡的坚果香味。

“我”是一杯咖啡,一杯来自云南的咖啡,是一杯“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咖啡。

“我们”就像是母亲和儿子一般,在云南这条最适宜孕育的“黄金咖啡带”上,作为母亲的“咖啡豆”在经过无数次的蜕变中诞生出了作为儿子的“咖啡”,点亮了生命之光。

从豆子到杯子,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沉浸式的奇幻之旅……

↓↓↓

“破茧”之时 “我”是红色的

红色的咖啡豆 资料图

冬日柔暖,山林青绿,红果吐香。

在普洱曼老江边,这条意为“水味甜美之河”的河畔,一株株咖啡果沿着枝丫排成串、簇成团,青的、红的、褐色的,在枝头上婆娑起舞,随风飘荡的醇香不久将在舌尖缠绵。

这片14000亩的咖啡种植基地里,3000多户傈僳族咖农日出之时,走进上万亩的咖啡林里,随着大拇指和食指的轻轻一扭,一颗颗鲜红饱满的红色浆果被迅速摘下放进背篓里;日落之时,咖农们带着一袋袋、一筐筐咖啡鲜果归家,或水洗、或日晒、或蜜处理……云南咖啡的风味,就在这之后的短短数月里,在咖农和咖企的守护下悄悄“酝酿”。

咖啡豆 莽红升 摄

“鲜红的咖啡,晾晒在架上,在云南炽烈的阳光照晒下,在咖农们无数次地翻晒后,果实渐渐发生变化。”在云南德潞咖啡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光称的记忆里,云南咖啡总是与一扇又一扇的咖啡晾晒架息息相关。

这时的“我”,是红色的。一颗颗红色的咖啡鲜果在岁月的累积和咖农的“守护”中脱皮、发酵、干燥,经过一系列初加工,咖啡果的颜色由红转白再转青,每一颗咖啡果甘醇的香味迫不及待地从裂缝中溢出,一颗颗云南咖啡生豆就此而来。

“云南咖啡自带上千种风味,每一种风味也在水洗、日晒、蜜处理等不同的传统处理方法中奇妙地产生。”与咖啡相生相伴多年的邱光称,总是为云南咖啡自带的奇妙风味和口感所着迷。

为了让云南咖啡豆散发出最纯正的“云南味道”,云南先后依托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推出咖啡机械脱胶、咖啡热风机械干燥、咖啡酶促脱胶、咖啡微批次精品加工、生物酶促进咖啡发酵脱胶及咖啡鲜果无水加工等新技术、新装备,助力云南每年近11万吨的咖啡更加稳定、规范和健康地“转换”出其独特的风味。

如今,从红色鲜果到青绿生豆的“破茧”之时,云南有了新目标:到2024年,力争全省咖啡鲜果集中处理覆盖率达到80%,在鲜果集中采处环节实现优质环保。

“化蝶”之刻 我是“咖色”的

“烘焙工艺,或许是能够最出彩、最大程度表现云南咖啡风味的环节。”云南金米兰咖啡培训学校校长周玫与云南咖啡相遇、相识、相知近25年,从接触云南咖啡、了解云南咖啡到推介云南咖啡,一路走来,周玫越是了解,就越是想让云南咖啡出彩。“咖啡生豆处理和烘焙环节,能产生多种自然风味,这些风味都是咖啡自带的,不同产区、品种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咖啡都会带来各种香气物质,形成不同的风味。”

咖啡豆 资料图

如何将云南咖啡里的风味更迷人?如何让一颗浅绿色的咖啡生豆化蝶为最佳风味的咖啡豆?如何“捕捉”云南咖啡里那些让人愉悦的芳香?

咖啡烘焙就是成就云南咖啡其中的重要一环,带来干净口感和迷人香气关键之环:一颗颗浅绿色的咖啡生豆在温度“刺激”下,慢慢变成了琥珀色、咖啡色,最终淋漓尽致地释放了咖啡豆本身特有的香味、酸味、苦味和甜味……

工作人员在烘焙豆生产线上忙碌。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咖啡烘焙的过程是一个与云南咖啡对话的过程,需要靠烘焙师的经验、技艺找到云南咖啡烘焙的最佳点,最终释放出独特的风味。”从事咖啡烘焙近25年,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年复一年的钻研,无数次的焙炒与萃取实践,周玫找到了她与云南咖啡的“最佳烘焙点”,建立了自己的咖啡品牌。“云南咖啡该有足够的自信。”

“全国98%的咖啡种植面积和99%的咖啡产量都在云南。”

——这是一份甜蜜的负担。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云南生产的咖啡主要以生豆出口为主。云南咖啡初级产品出口后,在海外经过精深加工,再贴上别人的品牌出售,咖啡的价值翻了几十上百倍,利润大头都落入了别人的腰包。“偏居一隅的云南咖农和咖企只盯着眼前‘一粒咖啡豆的钱’,对背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新趋势新变化知之甚少。”

如何将甜蜜的负担转变为甜蜜的幸福?

答案就是提升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

在普洱市思茅区一家企业的咖啡晒场,工作人员正翻晒咖啡。子涵 摄

“咖啡行业从业者应该静下心来,守住自己该做好的那个环节,研究好这颗豆子,焙炒出它的特点,让云南咖啡的风味大放异彩。”周玫认为,咖啡烘焙师是落实和做好云南咖啡精深加工这一环节中的重要存在。

从优质咖啡品种培育和推广种植、品牌建设、质量监管、产品溯源等方面共同发力,云南正进一步做强做大全省咖啡产业,满足市场对绿色、健康、安全的咖啡需求,让更多消费者能体味到真正的云南味道。

“到2024年,实现云南省咖啡豆精品率达到30%,咖啡精深加工率达到80%,努力建成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产区。”这个目标,指日可待。

新生之变 我是“七彩”的

9克左右的咖啡粉、80℃~90℃的水、咖啡师在意式机的完美萃取,一杯“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具有独特风味的云南咖啡就完成了,这是满足所有咖啡爱好者期待的重要环节。

冲泡咖啡 王茜婷 摄

这也是,一颗咖啡豆“重获新生”的时刻:褪去了羊皮纸般的外壳,加热烘焙后露出了迷人的咖啡色泽,在研磨机内发出吱吱的磨砂声,一圈一圈的热水温柔地拥抱着,一缕缕甘醇的香味则迫不及待地“飞”出来。

“咖啡师不仅是咖啡冲泡那么简单,从识别咖啡生豆、炒豆、炒豆时的火候、温度以及量的控制,到炒完后的冷却、包装,咖啡豆的运输,再到咖啡的制作,甚至追溯咖啡的种植源头等所有的环节和细节都值得一一深耕。”在有着25年咖啡师培训经验的周志华看来,冲泡一杯好咖啡的咖啡师拥有一套专业的咖啡冲泡技法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云南咖啡、爱上云南咖啡。“让咖啡回归咖啡,让云南咖啡回归云南咖啡,脚踏实地,以绿色、健康、安全的咖啡,让更多消费者从一杯云南咖啡中体味到真正的云南味道。”

二〇一八首届普洱国际精品咖啡博览会期间,国外专家在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杯测室,对云南咖啡进行杯测。李昶鹏摄(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供图)

“一杯好咖啡是浓而不苦、醇厚、独特的风味、干净、余韵持久、更应该是健康的。”周志华这样说道,“咖啡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能够触碰到的‘诗和远方’。”

2021年,云南省咖啡全产业链产值316.72亿元,同比增长1.72%;

2021年,云南省咖啡企业达42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4家。但云南咖啡的发展还潜力无限,任重道远。

入冬了,见证和伴随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同时,喝杯云南咖啡吧。了解它、品味它、走近它,一颗小小的咖啡豆、一杯香醇的云南咖啡,历经“破茧”“化蝶”“新生”,最终绽放出独特的“云南味道”。

【相关阅读】

【云南咖啡“养成记”①】 豆出云南:一粒穿越百年的咖啡豆

策划:杨萍 张成 吴珺

记者:龙彦 杨萍

设计:潘思颖

编辑:刘曦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云南   普洱   云南省   咖啡   鲜果   咖啡豆   精深   豆子   杯子   风味   奇幻   环节   红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