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问邓小平: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他的回答令主席欣慰

——前言——

1972年,一封在江西的邓公写给毛主席的信成为了邓公第二次走进政治中心的导火索。

在第二年,恢复北京工作的的邓公被毛主席召见,两人就国内的许多政治问题进行促谈。

毛主席突然间眼里闪过一道光,看着对面已经不年轻的邓公说道:“我死之后,中国会怎么样?”

这句话中蕴含着主席对邓公满满的期待,毛主席又为何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而邓公又会如何回答呢?

交出满意的答卷

1971年,国内的局势发生很大的改变,军队中积累的问题一个个的都浮出了水面。具有政治军事远见的毛主席就这个问题思考了良久,决定对军队进行一系列的整顿工作。

此时的周总理每天都拖着70多岁的病体咬牙坚持,依然坚挺在自己的岗位上。此时的周总理已经被查出了膀胱癌,可是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找到能够接任工作扛起责任的人。

这时邓公的一封信出现在了毛主席面前,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不正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么?

后来再加上还周总理的强烈举荐,在江西的邓公就收到了来自北京的调令,恢复了他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邓公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很快就将工作处理得有条不紊。

近70岁的邓公作为毛主席心中第二代中央核心领导的人选,1973年8月就被调到了中央书记处工作,毛主席也是在有意的对他进行培养。

在中共十大召开不久,毛主席也认为是该将自己一直忧心的事情提上日程了。

于是,一天上午,毛主席就召见了邓公。邓公看着坐在沙发上的毛主席,心里在想着自己被召见的原因。

没想到,毛主席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下达任务,而是看了一眼门口的邓公,就一边招手一边说到:今天没有什么指示要传达,就是邀邓公坐在一起好好聊聊。

听到主席要聊,邓公也不敢放松,就与毛主席一起坐在相邻的沙发上,就像是老战友之间的一次交流。

两人在书房里就开始聊当年革命的事,从当年的抗战聊到了中国的现状。俩人就这样,时不时地传出几声爽朗的笑声。

两人的气氛极为融洽,毛主席看现在正是时候。眼中精光一闪,就转了话锋,望着面前邓公的眼睛就,认真地说到:“等我死了之后,中国会成什么样?”

其实,毛主席这个问题问出来,就是真心将邓公作为接班人在看待。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问中国的未来,同样也是对邓公的一次考验,了解一下邓公作为一个领导人的政治觉悟。

在政治场上身居高位多年的邓公听到这样的提问,心中也明白毛主席的真正含义。果然聪明的人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彼此之间就心领神会。

邓公同样认真的望着对面胸有成竹的毛主席,认真的回答道:“可能会重蹈覆辙。”

邓公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将这样一个看似非常棘手的问题给回答了。

两人看着彼此,心照不宣,毛主席这个时候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随后就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觉得自己并没有看错人。

其实,邓公在江西的时候也已经看出了一些问题,他与毛主席心中的顾虑一样,都认为当前军队是一个大问题。

军队是一个国家的安全保障,凡是军队上的事情就不是一件小事,可以轻易地搪塞。但是,军队的改革是一项困难重重的任务。

必须要找一个了解军队内务,能找到问题所在并且能够对症下药的老干部,才能够将这件事真正地解决掉。

因为周总理身体不能过度操劳,中央一时间也没有可以担此重任的人,这件事,一直就在毛主席的脑海里滞留者。

而看到邓公的时候,毛主席就认为这件事可以试试,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灵魂一问。

毛主席看着面前自信的邓公,就忍不住地继续发问:“军队自1955年之后,就没有改革过,你怎么看?”

邓公没有想到毛主席还会继续就这个问题发问,就沉思了一会儿。毛主席看着面前明显在思考的邓公,也并没有再说什么。

一盏茶的功夫,邓公就伸出来手,将自己的茶杯向毛主席身边推,然后又将毛主席的茶杯拉到了自己的身边。

做完这些之后,邓公就看着毛主席满意地看着自己,心中的忐忑马上就消失了。

毛主席看着邓公,用手指了指他,笑着说道:“你呀,你呀。。。。。。”随后就笑了两声。

俩人就这样在你一句,我一句的情况下,就将军队的改革提上了日程。

接下眼前重担

俩人谈话之后,彼此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慎重的思考,却没有向外透露出一点风声。毛主席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将这件事交给邓公与叶剑英元帅。

为了给邓公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环境,同年的12月份,毛主席就任命邓公为中央军委委员,并且兼任之前的其他职务。

该月里,毛主席组织召开了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就成了军队改革的信号,为之后工作更好地进行做铺垫。

大会开始之前,毛主席就先将政治局与军委最近这段时间的不尽人意的表现作为大会的开场讲了出来。

讲到了这两个单位出现了一些尸位素餐的事情,政治局居然没有将大把的时间用在政治议论上,而军委也是根本就是一直沿用之前的风格,根本就没有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

这两个单位一直都在干着“吃老本”的活,并没有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相关的思考,而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毛主席所想要的。

毛主席一直都希望为官者,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多加思考,不怕做错事,就怕按部就班,没有结合当下的形势而与时俱进。

这样的话就如同一个锤子敲在了下边每一位参加大会的人的心中。大会中的气氛瞬间就紧张了起来,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毛主席环视了下边大家的脸,后来,就又丢出来一个炸弹,就说道要将各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调换。

这时军委的一干人,一个个都瞳孔地震,满脸的不可思议,大家都没又想到毛主席会有这样的打算。

原来各个军区的司令员都是在原处盘踞了将近20年,将自己手里的权力运用得炉火纯青。

可以不夸张地说,在自己所在的军区,自己就是一手遮天的存在。

而现在毛主席的做法完全将他们拉出了自己的舒适区,想要去一个新得环境在将势力做起来那不是容易的。

毛主席接着对下边的人说到:这件事是很多同志一起讨论出来的,叶剑英元帅也好,总理也好,大家对这样的决定都是同意的。

随后下面就有切切的私语声,大家都带着自己的私欲进行议论,话里话外无非就是为了以后自己的利益。

毛主席接着就说出了这样做的原因,说在一个位置呆上十几二十年都会像一个老油条一样,慢慢对于一些工作就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固有习惯。

很难再自我进行突破,就会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这样下去军队也会受这一系列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后来毛主席看向身边的邓公,然后对着参加会议的诸位说到,自己为了使这件事更好地解决,就给大家请了一个军师来负责。

这时,大家看着面前邓公熟悉的面孔,才知道,毛主席这是要将这样的任务交给邓公。

邓公从抗战时期就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大家知道是邓公主持这件事后,心思各异,心中有些小九九的人此时都不得不歇下自己的心思。

而那些平时做事坦坦荡荡的人则是放下了心。为了是邓公在这件事上没有压力,主席也是直接告诉邓公,让邓公不要害怕出错,放心大胆地开展工作。

毛主席之所以讲这件事交给邓公,因为之前邓公是很多将领的老领导,资质直接就摆在那,有着天然的震慑力。

还有就是,邓公的能力让毛主席放心,再加上他为人处世一向是就事论事,从来不讲私人恩怨与公事混为一谈,这样子更能让那些司令员们信服。

最后就是,毛主席也想很好地锻炼一下邓公,看看他到底能不能处理好这件事。

摩拳擦掌大改革

会议过后没几天,毛主席就在中南海接见了各大军区的司令员。看着面前虽然没有抵挡住岁月摧残,但是依然能够分辨出是谁的熟悉脸庞。

大家都是感慨万千,当年的大家都是一起扛过枪的战友,有的甚至是过命的生死兄弟。有的甚至都激动地红了眼眶,一把上去抱住这么多年才见面的老友。

大家一个个相继与毛主席握了手,看着面前已将八十多岁的主席,大家有太多的话要说,但是却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毛主席看着面前11位老部将,曾经一个个英姿勃发,现在都已经上了年龄,有的甚至都长出来了白发,毛主席感慨的说到:井冈山上一起走过来的老人不多了。

听到这句话,大家就直接破防,有的就直接泪目。

周总理这届对着面前的11位老战友,将他们的名字脱口而出。

邓公就拿起了自己提前写好的对调安排,就将相关事宜就安排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总共十一个军区,只有成都,新疆,昆明这三种军区并没有相关的调令,其他的八个军区的司令员纷纷发生了对调。

其实如何对调也是一门技术活,既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去,也要很好地解决当前军区里存在的问题。

01

先是将离得最近的北京军区的司令员里的李德生给换成沈阳军区的陈锡联,两者对调一下。

陈锡联是新中国的炮兵总司令,一直都在沈阳做司令员至今,已有13年之久。而当时同为战友的李德生也是长期镇守京畿重地,能力自是不必多说。

两人的对调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再加上两人当年同属一个队伍,是一起扛过枪的多年好友。彼此之间对调,由于两人对彼此都十分了解,对于之后军区的工作也好开展。

再加上,两个军区本来就离得比较近,一直都有着军事上的往来,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调后的负面影响。

02

之后就是两个南方军区的对调,将南京军区的许世友与广州军区丁盛进行对调。

许世友一直都是军队中出了名的老将,从17年前当司令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南京军区。

而广州军区离南京军区比较远,对调的两人要办事风格有相似,才能更好地进行衔接。

南京军区的丁盛就是一个办起事来干净利落的人,与许世友的办事风格很像。两人的对调对两个军区的影响并不会很大。

03

接着就是济南军区的杨得志将军跟武汉军区的曾思玉相互换换。

杨得志在当年红军长征时就是主力部队,草地上,大度桥的铁链上都有过他的身影,当年更是在长征途中捡回一条命,抗战时期的硬仗他打过去无数次。真的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老将领。

而武汉军区的曾思玉就是杨得志手下的得力干将,两人曾经就是上下级,对彼此也是极为了解的,手头的工作交接起来也是十分的迅速。

04

最后就是两州的军区,兰州与福州,兰州军区的皮定均与福州军区的韩先楚。

因为之前皮定均将军就在福州军区做过一段时间的副司令员,对于这边的事务,很快地就能接手过去。

而韩先楚将军在福州这样一个要塞,常年的操劳,身体都出现了问题,需要找一个幽静的地方进行休养,而兰州正是一个僻静的修养之地,这样的安排是十分的合理。

后来的工作就这样有序的进行着,这个样子对调过之后,更加促进了国家政治局面的稳定性,给军队上一上准绳。

与时俱进,进一步改革

之后,在1978年,邓公仍记得毛主席当时的担忧,不忘关注军队的发展。

决定继73年之后,对军队又一次进行了大刀破斧的改革,想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首先就是思想上。因为时代不同了,与时俱进才能谋求新的发展。以前的军队一直在打仗,都是革命与胜利的思想。

而现如今,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所以和平与发展的思想就应该提上日程,要有一种冷静理智的思想。

接着就是要真正的科学强军。先进行了裁军,然后对每个岗位上的人才进行专项培养,主抓人才管理,为军队定目标,主要发展海军与空军的优势。

要改变之前分军种的军事演习,将各个军种之间打好配合,做好联合军演。

之后就是增加固防。将民众调动起来,军民结合,主要加快军事准备的科研工作。毕竟手里有枪,心里不慌,做好军民之间的国防动员。

最后就是将经济作为强军的依托。经济基础要做好,毕竟要想养军队,总是离不开钱的,所以,要大力的发展经济。将更多的经费用于强军上。

也正是邓公这样子一次次的对这件事情进行深入思考,才会,一步步的将他与毛主席心中一直都挂念的事情给很好地解决。

以小见大,从这里就能很好地看出毛主席与邓公身上那过人政治远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广州军区   南京军区   抗战时期   司令员   福州   江西   军委   军区   国会   与时俱进   欣慰   军队   当年   面前   主席   心中   政治   工作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