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键三连把你困在了哪里?

一键三连把你困在了哪里?作茧自缚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推荐被诟病?

个性化推荐背后是什么呢?是认同、赞赏,是各种需要。但个性化是时刻被需要的吗?我看未必。

婆婆说冬天到了,想买一顶假发,让我在某音下单,我下单后连着几天都可以在推荐页面刷到相关的视频。同样的,买了两次苹果,一直都在给我推送苹果相关的视频。最后我只能不断地在该类视频上点击不感兴趣。

图源:Pixabay

从2016年大数据整合元年之后,似乎很多的平台都在做这个事情-个性化推荐。能理解,大数据主要在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人类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平台会根据你的网络浏览足迹,根据既定的公式,锁定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然后将它们放在你打开app时最显眼的位置。比如,某视频软件会按照每个人日常浏览的足迹,把“你可能喜欢”这个部分放在app的首页,甚至有时候你突然间想到某个东西,等你打开某个软件的时候就推送到了你的眼前-以广告的方式。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我们热衷于打标签、贴标签,自我定义或被定义,被快速地归类和识别到相对应的信息流里。有些人甚至热衷在“点赞评论转发”的一键三连里找自己,据说是怕大数据忘了你。我敢说,我划过停留不足三秒的视频,这个动作都被打了标签。

图源:Pixabay

大数据时代信息鱼龙混杂,我们的眼睛、大脑每天都会被数千万条来自五湖四海、内容迥异的信息抢夺。而人类,并不具备像计算机那样的超强信息处理能力,非自愿地接受信息,成为这个时代人类注意力的主要落脚点。

这也是信息流平台的商业逻辑,抢占用户、抢占用户的时间,甚至抢占了用户的思考空间-你想说的我推给你,负责看就是,你想要的表达,我都推荐给你,所以也会有互联网嘴替之类的各种替。

这瞬间会不会有点后怕? 我想到了信息茧房——在信息传播中,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者只关注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信息茧房就像是专门布置的舒适巧妙的陷阱,让我们不断地点击浏览加固茧房。

图源:Pixabay

我能想到的后果之一就是简化我们的认知思维,弱化全面看待问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面对这样的问题,可能有时候太宏观了,大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那我们不妨从小的方面去做一些思考,来强化上述能力。

1、一个热点出现的时候,我们是披挂上阵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2、为什么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真理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

.....

我相信,正视自己的判断,坚持说实话,是独立思考和保持自我的唯一方法,哪怕是一键三连。

PS:只是有感而发,欢迎一起探讨相关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足迹   定义   人类   苹果   能力   数据   用户   平台   信息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