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吗?!科学研究已经给出了证明

网络上频频曝光的“出轨”事件,让人对爱情和婚姻深感忧虑和气馁。

可怕的出轨率

美国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金赛(Alfred Kinsey)对6000多名男性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对妻子不忠。

为了进一步验证出轨是否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美国一家人类学研究机构对400多对夫妻进行了跟踪调查。

可惜这种说法是真的。

在婚姻和爱情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背叛伴侣的伴侣在下一段爱情里背叛新伴侣的可能性超过4倍。

而且他们“另找美女”后,背叛的概率超过90%,这真的是一个惊人的概率。

有趣的是,被背叛的一方在下一段感情中出轨的概率会飙升到正常人的两倍。

对于人类来说,爱情就像一场猜忌,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有没有背叛自己。

猜疑链是一条潜在的绳索,束缚着各个年龄段的伴侣。

但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国外,人类学家也对中国人进行过相关研究。

中国潘绥铭教授对数百名中国人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起初,男性的出轨率仅为11.1%。

15年后,男性出轨率达到34%,女性低于男性,但15年仍翻了一番。

“连续出轨”的现象也占了这些出轨者的90%以上。

好在调查中,中国男女出轨的概率普遍低于美国,但“出轨只有0次,无数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似乎是人类的共识。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了解一下柯立芝效应。

柯立芝效应

柯立芝效应是指与雌性动物交配后,雄性动物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发情,但只要给雄性一只新的交配雌性,雄性就会立即进入发情期。

这是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科学家将其归咎于动物的繁殖本能。初衷是为了和更多的雌性交配,将自己的基因广泛传递下去。

“出轨”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吗?!科学研究已经给出了证明。

原2022-11-01 17: 04盒子里的特工

网络上频频曝光的“出轨”事件,让人对爱情和婚姻深感忧虑和气馁。

对自己的感情不忠,害人害己。

都说“出轨”只有0次,无数次。这是真的吗?让科学研究给你答案!

可怕的出轨率

美国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金赛(Alfred Kinsey)对6000多名男性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对妻子不忠。

为了进一步验证出轨是否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美国一家人类学研究机构对400多对夫妻进行了跟踪调查。

可惜这种说法是真的。

在婚姻和爱情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背叛伴侣的伴侣在下一段爱情里背叛新伴侣的可能性超过4倍。

而且他们“另找美女”后,背叛的概率超过90%,这真的是一个惊人的概率。

有趣的是,被背叛的一方在下一段感情中出轨的概率会飙升到正常人的两倍。

坚持到底真的很难吗?

对于人类来说,爱情就像一场猜忌,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有没有背叛自己。

猜疑链是一条潜在的绳索,束缚着各个年龄段的伴侣。

但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国外,人类学家也对中国人进行过相关研究。

中国潘绥铭教授对数百名中国人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起初,男性的出轨率仅为11.1%。

15年后,男性出轨率达到34%,女性低于男性,但15年仍翻了一番。

数据来自《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连续出轨”的现象也占了这些出轨者的90%以上。

好在调查中,中国男女出轨的概率普遍低于美国,但“出轨只有0次,无数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似乎是人类的共识。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了解一下柯立芝效应。

柯立芝效应

柯立芝效应是指与雌性动物交配后,雄性动物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发情,但只要给雄性一只新的交配雌性,雄性就会立即进入发情期。

这是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科学家将其归咎于动物的繁殖本能。初衷是为了和更多的雌性交配,将自己的基因广泛传递下去。

在染色体上。

作为哺乳动物的一员,人类也广泛存在柯立芝效应。

科学研究表明,促使人们与异性进行亲密行为的关键在于大脑的一个奖赏回路。

这个回路是由多巴胺激活驱动的。一旦被激活,人类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同时这种感觉会让人上瘾,使人类想要从事很多亲密的行为。

但每次快感过后,大脑中的多巴胺会迅速下降,到下一次发情前才有效发挥作用。

让多巴胺在短时间内再次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新鲜感。

人体感受到快乐后大脑中多巴胺的量下降的原因是,对同一物体不断亢奋的状态在某个节点后迅速下降。

从此,人类感受到了一种沉闷无趣的感觉。

这种感觉会随着时间消退,在接下来的亲密行为中再次达到高点。

多次之后,多巴胺对同一物体的刺激反应会减弱,“冷却”时间会变长。

在无聊时期,有些人开始考虑追求新奇,这正好符合大脑皮层的多巴胺。即使没有亲密行为,也会让幻想对象感到快乐。

这是不忠的表现。当人类头脑中的想法积累到一定量,就会开始想尝试。

第一次偷禁果的时候,每个人的理智都会和大脑中的多巴胺做斗争。

如果能赢,证明这个人的理性占了上风,不会被情绪左右。

但是这样的人不多。

在多巴胺分泌的快感中,大多数人的理智会被淹没,最后完全被快感占据。

这种源于人类本能的快感是无法替代的,这也是很少有人能拒绝“出轨”的原因。

在第一次未能抵抗多巴胺带来的快感后,人脑的理性会逐渐降低。人脑不会考虑某些道德因素的约束,反而会享受多巴胺带来的快感。

“出轨”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吗?!科学研究已经给出了证明。

原2022-11-01 17: 04盒子里的特工

网络上频频曝光的“出轨”事件,让人对爱情和婚姻深感忧虑和气馁。

对自己的感情不忠,害人害己。

都说“出轨”只有0次,无数次。这是真的吗?让科学研究给你答案!

可怕的出轨率

美国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金赛(Alfred Kinsey)对6000多名男性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对妻子不忠。

为了进一步验证出轨是否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美国一家人类学研究机构对400多对夫妻进行了跟踪调查。

可惜这种说法是真的。

在婚姻和爱情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背叛伴侣的伴侣在下一段爱情里背叛新伴侣的可能性超过4倍。

而且他们“另找美女”后,背叛的概率超过90%,这真的是一个惊人的概率。

有趣的是,被背叛的一方在下一段感情中出轨的概率会飙升到正常人的两倍。

坚持到底真的很难吗?

对于人类来说,爱情就像一场猜忌,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有没有背叛自己。

猜疑链是一条潜在的绳索,束缚着各个年龄段的伴侣。

但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国外,人类学家也对中国人进行过相关研究。

中国潘绥铭教授对数百名中国人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起初,男性的出轨率仅为11.1%。

15年后,男性出轨率达到34%,女性低于男性,但15年仍翻了一番。

数据来自《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连续出轨”的现象也占了这些出轨者的90%以上。

好在调查中,中国男女出轨的概率普遍低于美国,但“出轨只有0次,无数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似乎是人类的共识。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了解一下柯立芝效应。

柯立芝效应

柯立芝效应是指与雌性动物交配后,雄性动物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发情,但只要给雄性一只新的交配雌性,雄性就会立即进入发情期。

这是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科学家将其归咎于动物的繁殖本能。初衷是为了和更多的雌性交配,将自己的基因广泛传递下去。

在染色体上。

作为哺乳动物的一员,人类也广泛存在柯立芝效应。

科学研究表明,促使人们与异性进行亲密行为的关键在于大脑的一个奖赏回路。

多巴胺途径

这个回路是由多巴胺激活驱动的。一旦被激活,人类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同时这种感觉会让人上瘾,使人类想要从事很多亲密行为。

但每次快感过后,大脑中的多巴胺会迅速下降,到下一次发情前才有效发挥作用。

让多巴胺在短时间内再次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新鲜感。

多巴胺产生

人体感受到快乐后大脑中多巴胺的量下降的原因是,对同一物体不断亢奋的状态在某个节点后迅速下降。

从此,人类感受到了一种沉闷无趣的感觉。

这种感觉会随着时间消退,在接下来的亲密行为中再次达到高点。

多次之后,多巴胺对同一物体的刺激反应会减弱,“冷却”时间会变长。

在无聊时期,有些人开始考虑追求新奇,这正好符合大脑皮层的多巴胺。即使没有亲密行为,也会让幻想对象感到快乐。

大脑皮层结构

这是不忠的表现。当人类头脑中的想法积累到一定量,就会开始想尝试。

第一次偷禁果的时候,每个人的理智都会和大脑中的多巴胺做斗争。

如果能赢,证明这个人的理性占了上风,不会被情绪左右。

但是这样的人不多。

在多巴胺分泌的快感中,大多数人的理智会被淹没,最后完全被快感占据。

这种源于人类本能的快感是无法替代的,这也是很少有人能拒绝“出轨”的原因。

在第一次未能抵抗多巴胺带来的快感后,人脑的理性会逐渐降低。人脑不会考虑某些道德因素的约束,反而会享受多巴胺带来的快感。

这个时候,用右脑的权利就被左脑淹没了。

古人云:“兵败如山倒。”第一个士兵倒下后,后面的士兵也相继倒下。最后被“消灭”,成了敌人的“俘虏”。

同样,只要第一次打败了多巴胺,理性的一方就会势如破竹,以后几乎不会成为多巴胺的“俘虏”。

这是“出轨只有0次,无数次”的最直接原因。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结论。少部分人在抵挡住第一次诱惑后能及时收手,但在后面的日子里就堕落了。

这是因为周围诱惑太多,导致大脑中多巴胺的疯狂刺激。

有的人出轨一次就“停”了,这是因为外界因素的刺激。

比如家庭变故,使得这个人的大脑回路发生变化,以至于他很少去想相关的事情。

一切都结束后,这个人气质大变,变成了一个更理性的人。

这两种情况都是少数,有目共睹。

柯立芝效应的真实性

为了验证哺乳动物中柯立芝效应的真实存在,科学家们用老鼠做实验。

科学家将一只雄性老鼠和四只雌性老鼠放在一起发情期。雄鼠会和雌鼠交配,交配行为不会停止,直到最后对四只雌鼠失去兴趣。

此时,即使雌鼠在雄鼠面前来回奔跑,雄鼠也不会有任何交配的冲动。

这时,科学家释放了另一只雌鼠。雄鼠立刻产生了兴趣,开始和新来的雌鼠交配。

后来,科学家用一只雌鼠和几只雄鼠重复了实验,结果与第一次实验相同。

这个实验表明,柯立芝效应确实存在于哺乳动物中。

在人类中,当一个男人完成亲密行为时,会有一个“不应期”。这时,如果有新的女性刺激男方,男方的“不应期”就会缩短。

如何防止柯立芝效应?

最初发现柯立芝效应时,伴侣通常会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对方在大脑中产生幻觉,以为是新的交配对象刺激多巴胺分泌。

但是这种方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需要亲密行为双方的高度配合。

结果人家在其他方面做了努力,都没持续多久。多次之后,多巴胺反而变得厌烦了。

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人类身上的柯立芝效应?

其实很简单。在寻找伴侣的时候,不要被多巴胺主导,多关注对方的内心感受,是否有共同话题等等。长此以往,双方会有很深的羁绊,不容易出轨。

亲密行为只是伴侣加深感情关系的一种手段。真正的情感是不被多巴胺束缚的存在。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理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多巴胺   雌性   雄性   美国   概率   科学研究   快感   效应   伴侣   男性   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