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中国新消费如何从“爆火”走向“长青”?

原创图片

今年双十一第一阶段战绩出炉。除了大品牌外,新消费品牌仍然表现抢眼,但却显示出“变与不变”的特点。

不变的是美妆/彩妆等传统热门赛道,排名较为稳定。欧美系大品牌仍然占主流,上榜的国货品牌仍然是珀莱雅、薇诺娜、夸迪、自然堂、雅萌。但在彩妆品牌,仅有花西子进入前十榜单,去年入榜的完美日记则掉出前十。

变的则是新热门赛道和品牌。比如今年双十一新消费扎堆的赛道已经不是传统美妆/食品饮料/电器/服饰四大金刚,而是玩具、宠物、运动户外、珠宝新“四大金刚”。这些垂直细分赛道涌现出一批国货新品牌,比如黑鹿、挪客、牧高笛、森宝、pidan、小佩、网易严选。而在珠宝赛道,周大生、周生生、潮宏基、老庙黄金、明牌珠宝等本土黄金品牌全面霸榜,显示出消费者不同以往的热情。

但与此同时,今年大众所熟悉的热门品牌有些爆冷。根据亿邦动力统计,男装品类中beaster、BOY LONDON跌出今年榜单。去年女装榜首VIYA NIYA,太平鸟、ONLY均未上榜。往年火热的零食/坚果/特产类目遇冷,不仅TOP 10整体销售额较去年预售期全程下滑超过50%。运动服榜单中,FILA和安踏超越耐克李宁,占据第一第二。

综合看来,今年的新消费品牌赛道可谓是受到了内外夹击。内部来看,新经济形势下,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性价比更加看重,不仅会多渠道比价,还会更加严谨地考察产品的真实使用体验,甚至闲置后是否方便卖出等因素。另一方面,一些国货传统品牌适应了新的市场环境,积极借鉴新技术新玩法,再加上原本的传统优势,对年轻的新消费品牌形成了倒逼。从外部来看,不论是美妆个护,还是高端电器,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也更加重视,积极采用本土化策略,贴近中国消费者,也逐渐打开了市场局面。

本土品牌和海外大牌的躬身入局,都进一步挤压了新消费品牌的市场空间。

双十一榜单只是新消费品牌变化的一个侧面。从2021下半年至今,新消费品牌可谓是多灾多难,不仅融资数量骤减,单笔融资金额也从亿级/千万级别下调,多为百万级别的小额融资。

图源网络

回望新消费赛道,曾经一度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头部公司估值动辄几十/几百亿,如今几乎全部腰斩,上市公司股价也持续走低。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文和友、墨茉点心局、乐乐茶等当初“一杯难求”的品牌纷纷关店裁员,泡泡玛特转向海外市场。此外,钟薛高雪糕刺客事件,拉面说一折卖身,认养一头牛“贴牌”遭质疑,三只松鼠内部贪腐,时萃咖啡线下关店······种种消息,让新消费赛道陷入极致焦虑。

图源网络

狂欢过去,资本和消费者都进入了冷静期,新消费品牌也必然要随之改变。如何从“网红”变成“长青”,是所有新品牌都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新消费品牌不行了吗?现在做新消费,还能有未来吗?如何做才能有未来呢?

本期36氪企服茶话会,围绕 “新消费品牌✖️数字化”展开,探讨《新消费品牌如何保持长青?》为此,我们邀请了新消费品牌的头部企业数字化操盘手,复盘潮牌背后的数字化战略及经验,帮助更多行业人深入思考:未来,中国新消费品牌如何从“爆火”走向“长青”。

原创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企服点评”(ID:qifudianping-36kr),作者:QiXin,36氪经授权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下关   国货   赛道   中国   融资   珠宝   走向   消费者   传统   热门   未来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