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热议弥合数字鸿沟之道:要在加快发展数字化中解决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弥合数字鸿沟论坛”于11月9日在浙江乌镇举办。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今天,如何让其红利最大范围地惠及全民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时代议题。

“数字技术、工具、平台可能会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提高人类能力、推动协作实现和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引导,数字化也有可能加剧已有的不平等,扩大数字鸿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在论坛上表示。

论坛上,出席嘉宾就数字鸿沟的内涵与影响、如何弥合数字鸿沟、企业的社会责任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多位专家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工人的数字素养与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数字化转型后,数字鸿沟成为横亘在劳动者与工作岗位之间不容忽视的障碍。现有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如何回应数字技术发展对劳动力市场提出的新需求,还有待政府、企业等主体共同寻找答案。

数字鸿沟已成现实,专家热议弥合之法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有近30亿人没有接入互联网,其中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农村地区。高收入国家87%的儿童和青年能够接入互联网,相比之下,在低收入国家这个数字仅有6%。

“数字鸿沟不再是可能,而是严峻的现实。”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龚克在论坛上指出。

什么是数字鸿沟?龚克认为,数字鸿沟具体表现为“软”“硬”两个方面。硬鸿沟指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ITU最新数据显示,当前16个宽带覆盖率小于千分之一的经济体中有14个在非洲,而覆盖率大于40%的18个经济体除了韩国和加拿大外,均位于在欧洲。这反映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上的极大差距”,他说。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龚克。中国网供图

相对地,软鸿沟则意为数字化能力上的差距。“不仅是专业人员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应用维护数字化系统的能力,更是广大公众有效运用数字化手段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能力,因此改善教育特别是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数字化知识技能教育,应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龚克解释道。

当前云计算、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数字产业成为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被寄予极高的期待。

“数字技术、工具、平台可能会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提高人类能力、推动协作实现和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夏泽翰在论坛上提醒,“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引导,数字化也有可能加剧已有的不平等,扩大数字鸿沟。全球疫情造成的最糟糕的情况之一就是,可以上网和拥有数字化技能的人能够停课不停学,从实时获取的重要讯息中获益,而没有这些条件的人则没法学习,被数字鸿沟隔绝开来。因此,各国之间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成果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中国网供图

不仅如此,在数字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国家,教育体系的发展也面临着数字鸿沟带来的困难。据日本教育工学会会长堀田龙也介绍,日本政府于2019年12月发布了“GIGA学校构想”,计划为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学生每人配发一台信息终端设备,并连接高速网络,创造一种基于云服务的学习环境。这一数字化课程改革虽然在疫情期间保障了学生们能够通过网课学习,但堀田龙也同时指出:“部分教师没有受到充分的指导培训,有些家长担心学生可能将终端用于和学习无关的事情,数字教科书以及数字教材也不够完善和丰富。”

数字鸿沟如何才能弥合?龚克认为,破局之道藏在发展中。“弥合数字鸿沟离不开数字技术自身的进步。数字化不仅不能停下来,而是要从加快发展中解决问题。就像Windows取代DOS,这是技术巨大进步,也是使用门槛的显著降低。”他说。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院教授卢卡·贝利指出,建设社区网络会是行之有效的战略。据其介绍,社区网络不同于传统的主流网络,它由当地社区自下而上地建立、利用和管理,在那些主流网络连接不到的地方,它可以作为传统网络体系的补充。

“社区网络引发了知识和创新的良性循环。除了创造新的基础设施来连接以前没有连接的人之外,社区连接还释放了无限创新可能,新的发明、新的应用、当地语言的新内容得以被创造出来。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可以更自由地获取知识和教育。”贝利指出,“接入网络是一种特权,目前世界上只有一部分人享有这种权利。而社区网络把互联网去中心化,为从前没有网络连接的个人和社区建立一个有意义的互联网。”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则提出了“以评促健,以评促用,以评促强”的策略。在国家网信办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科普研究所开展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评价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案研究,用于开展超大规模的全民范围的测度。据他介绍,该研究坚持面向数字技能提升的普及导向,在指标选取和定位上,明确为引导型指标,注重保障提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各项重点任务和工程的落实,引导加强数字加强建设。

“指标设计不仅重视数字技术发展的硬实力,同样重视数字伦理道德的软法则。”他说,“比如我们着眼于助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着眼于助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数字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具备法制观念,遵守伦理道德和法律准则。”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中国网供图

教育体系迎来挑战,数字化发展寻求“新工人”

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为经济社会增长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向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新要求,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具备良好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工人,进一步影响着技术人才的供需和当前的教育体系。“今后的教育不单是培养数字技术专门人才,更要提高各类人才数字化知识和能力。因为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基础性通用知识。”龚克强调。

国际劳工组织就业政策司数字技能高级专家卡琳娜·松尼格指出,全球范围内广泛但高度不平等的数字化需要技能发展体系进行大力调整。“现有的技能发展体系需要回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提供其所需的灵活的技能组合教育,同时为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环境,以确保人们跟上数字化的步伐。”

在松尼格看来,数字化转型不仅意味着一些工作将消失,新的技能成为刚需,数字技术也将带来新工作组织形式的发展,改变企业在培训、人才开发和劳动力市场技能获取方面的人力资源战略。劳动力市场机构和专家需要更及时、动态地监测不断变化的技能需求,补充传统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此外,针对技能发展体系的教学评估和认证方法也发生了改变。随着数字技术的使用日益增加,更灵活的学习途径被引入教育体系,新的教学方法和检测、评估手段得以实施。

除了教育体系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发展也对教学设备提出了新需求。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安凯琳称:“我们发现随着教和学的不断发展,技术使用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这种演变推动了教育技术新需求的出现,对于终端设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高的算力,更优质的图像效果,更快更稳定的互联互通,更长的电池续航能力,从而带来更丰富的计算体验,还包括终端设备的管理和安全等。”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培养就业数字技能,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从需求面要以应用场景为核心,结合产业和职业的技能需求导向,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科普、培训、评价和鉴定等协同发展机制;从供给面要围绕产业、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虚实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打造安全普惠的数字平台,扩大优质数字资源,建立完善产、学、研、资等全方位配套推进的培育体系。”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驻大陆首席代表邱全成表示。

采写:实习生梁丙鉴 南都记者蒋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鸿沟   数字   终端设备   素养   全民   劳动力市场   国内外   技能   体系   需求   能力   产业   专家   知识   技术   网络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