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主入狱39年,出狱后致信王震:您还记得那1000担救命粮吗?

199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接到了一封信。这是一封来自湖北的信,拿到信的王震深感疑惑。在他的印象中,自己并没有任何亲友是来自湖北的。

随后,王震怀着疑惑的心情打开了这封信,原来这封信是一个叫马希良的人写给他的,信件中有这样一句:“您还记得45年前的那1000担救命粮吗?”

随着信件内容映入眼帘,王震终于想起了早已变得模糊的记忆。信中提到的那1000担救命粮食,是他当年在湖北作战时收到的馈赠,这些粮食拯救了他和三五九旅的所有士兵。

但是这封信的出现不免让人感到困惑,马希良为什么要给王震寄出这样一封信呢?他的目的何在?当年提供粮食的人是他吗?事隔45年,他为什么又要把这件事情再度被提起呢?

一、危急时刻显大义,漫天大雪救军情

1944年,日军为了挽回必败的局面,开始了垂死挣扎。在短短的八个月时间内,国民党就丢失了河南、湖南、广东、福建等地的140多个城市。

为了拯救同胞于危难之中,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让当时的三五九旅,挑选一位团长率领主力组成部队南下,护送一批干部挺进敌后。王震主动请缨,带领三五九旅去完成此项任务。

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同意了王震的请求,并随即要求他带领这支南下支队尽快完成任务。这支由王震任司令员的队伍,总共有4200多人,他们需要护送900多名干部南下。

1944年11月10日,王震带领着自己的支队,正式踏上了南下的征途。这支队伍不仅要抵抗日军,还要抵抗国民党的阻拦。此行可谓困难重重,多重防线在阻挠着他们南下的步伐。

尽管这样,也没有阻碍他们的成功,王震将军也是因为此事和三五九旅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关于1000担粮食的故事,正是发生在三五九旅与王震将军共同作战的时期。

1945年冬天,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王震临危受命,率领着三五九旅对敌人进行了反击。此战中,蒋介石依仗着美国的先进装备,对三五九旅造成了较大的打击。

虽然王震带领的三五九旅在攻克湖北枣阳之后,又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但是我军伤员比较多。为了保护仅有的战斗力,王振决定带领队伍回到随县进行休整。

然而,恶劣的天气阻挡了他们回城的步伐。就在王震带领自己的队伍准备回随县进行休整之时,长时间的大雪阻挡了他们前进的道路,厚厚的积雪把整支队伍堵在了当时的环潭镇。

因为当时缺乏足够的后勤,再加上敌人的步步紧逼,整支队伍很快就进入了危急时刻。虽然战士们凭借自己坚强意志,抗住了恶劣的风雪天气,但是粮食的缺乏却无法用意志克服。

在被困住一段时间之后,三五九旅断粮了。当时周边的大中城市,全都在敌人的掌控范围之内,三五九旅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筹集大量粮食来解决此项难题。

而且当时的情况危急,三五九旅需要在短时间内筹集足够的粮食,这就让原本的筹粮之路变得难上加难。经过多次商议之后,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决定依靠地方同志来解决这一难题。

随后,三五九旅找到了当时的鄂北行署专员李实,在详细描述了当前队伍所遭遇到的困境之后,请求其协助解决。

此时的李实完全依赖个人能力进行工作,他们并没有固定的财产收入,甚至在必要时,他们也可以成为一名战士,迅速踏上战场。

但是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李实也没有办法叫苦不迭。在得到消息之后,他立即就向部队领导表示:大军受困,地方有责,请等候一两天,定报好音。

随后,李实立刻就开始向人民群众进行摸底。在此地生活了较长时间的他,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然而,在那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就地取材的他并没有收获太多。

毕竟当时的普通百姓,很难做到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还能留有余粮。更何况在漫天大雪的冬天,他们更需要存有足够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问题很快就有了新的解决办法。有群众向李实反映了当地地主粮仓充实的现状,而这个被群众反映的地主,正是廖家寨的廖友湘和廖复初父子。

廖家父子两人在当地属于家大业大,是拥有万贯钱财的地主。除了粮食储备量很大以外,他们还从事着盐矿方面的生意,所以在财富方面也同样实力惊人。

李实认为,在经过了抗战之后,整个民族应该对于我党有了深刻的认识,自己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去把这廖家父子的思想工作做好,以此来解除三五九旅此次的困境。

作为当地方圆百里,人人知晓的大财主,廖家的成员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他们对于落后腐败的国民党并不认可,一直对其保持着既不赞同也不反对的态度。

当然,廖家对于共产党的态度同样也是如此。毕竟共产党的终极目标是消除剥削,这与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过在抗战时期,廖家曾经给过新四军一些支持。但是在帮助的同时,他们也拒绝了进一步的往来。毕竟国民党把一切互动都看在眼里,一旦关系过密就会迎来灭顶之灾。

在了解了廖家的种种历史之后,背负重任的李实带着坚定而稍有疑虑的步伐,踏进了廖家的家门。在进入廖家之后,他才得知原来廖氏父子至今仍在矿上未归。

此时廖家家中主持各种大事的人,是一位已经年过90的老妇人,这人正是廖复初的祖母。这位妇人虽然老迈,但是她却掌管着万千佃户,收租发佃的工作,做得更是游刃有余。

尽管这位老妇人仍然在处理家中的事务,但是李实却无法她能否认清形势,又是否有支配廖家钱财的权力。当时的李实甚至想到了她会借口当家人不在,拒绝自己请求的情景。

然而世事难料,事情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出乎了李实的预料。在得知情况之后,这位老妇人立马表示要给军队捐献物资。据老妇人所说:在她心目中,蒋介石也不比日本人好到哪去。

听得此话的李实深受感动,他当即抽出一支钢笔,打出了借条。但是这个老妇人不仅没有收下这张欠条,反而当面撕毁了,她说这只算是一个捐赠罢了,并不需要偿还。

不过,老妇人在全力支持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她希望李实在应城被解放之后,能够善待廖家的男男女女。随后,她极有气魄地让自家的下人,把所有的牛车都拉了出来。

随后,老妇人这些下人打开粮仓,能装多少是多少,把所有的粮食全部都装上车之后,她还让家人多屠宰了一些猪,顺带捎上了牛车。

在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廖家寨的大门打开了,只见成群结队的牛车,拖着两千多石的大米和五十多头猪肉,向着当时深受困境的三五九旅的驻地出发了。

成群结队的牛车在这片完全被白色覆盖的土地上,留下了一条条的车辙印,这些车辙印带着三五九旅的全部希望,来到了他们的驻地。廖家的慷慨相助,解救了深受困境的三五九旅。

这支队伍在这些物资的帮助下,度过了艰难的冬天,次年他们就继续前进,去往了国民党的地区。此时的国民党,还在大肆报道着三五九旅已经被大量冻死、饿死的消息。

与此同时,慷慨解囊的廖家,很快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灾难。而这一次的灾难,彻底改变了廖家的命运,直到40年后才有了良好的转变。

二、因反革命罪入狱,40年后得以翻案

1949年应城解放,廖复初作为当时矿区的开明人士,参与了当时恢复盐矿生产的许多重要的会议。他在会的诸多发言,受到了人民政府的嘉奖和鼓励,他因此更加勤奋地工作。

随着廖复初参与政事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也开始真正认识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的正确性。然而世事难料,其命运在1951年的镇压反革命活动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某一天的夜里,公安人员突然到了廖复初的家中,并把他从梦中叫醒。随后,他被五花大绑地带离了自己的家。

在法院里,廖复初被指控曾经担任过膏盐矿自卫大队长的伪职,他的祖父曾经与段德昌等红军部队进行对抗。种种罪名,最终让他被判处无期徒刑,并随即被关入了狱中。

廖复初的妻子在见到自己的丈夫被判处无期徒刑之后,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带着自己的儿女隐姓埋名地生活了下去。不过她时常会去狱中探望他,向他报平安。

就这样,廖复初在狱中待了39年。因为表现一直不错的原因,所以在1990年的6月3日,经过司法部门的审查,对其进行了减刑释放。因为廖复初的户口在应城,所以他不能进入武汉。

此时,廖复初年迈的妻子和儿女全部在武汉,所以他还是想留在武汉。之后,年近古稀的廖复初为了能和妻儿团聚,选择了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但是他的信件并没有换回一丝希望。

无奈之下,廖复初想要为自己翻案。不过对于这次翻案,法院明确表示不予受理。就在其苦闷彷徨之时,事情却有了一些新的转机。

廖复初在一本杂志刊物上看到了自己的故事,顺着这条线索,他打听到了当时向他家借粮的李实早已逝世,而关于自己的这篇文章,则是由李实亲自口述的。

虽然李实已经逝世,但是廖复初找到了负责整理李实口述内容的马希良。在听完廖复初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后,马希良翻阅了一系列李实的口述记录,终于证明了这件事情的真实性。

于是,马希良下定决心要为这位为革命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人,争取到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应有的名声。巧合的是,这位原名叫做马兴的马希良,正好与王震相识。

马希良曾经在三五九旅教导连待过一阵,在各大报纸上的名声同样也不小,他在延安的《解放日报》、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发表过很多诗作以及散文。

很快,马希良就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发出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马希良代替廖复初问出了一个问题:“您还记得45年前的那1000担救命粮吗?”

当时的信件从寄出到回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在过了一些时日之后,王震才读到这封信件。得知此事之后,王震在感慨万千的同时,也立刻展开了行动。

王震询问有关部门之后,随即对这件案子进行了明确的批示。1991年10月,廖家等来了法院的判决书,判决书里撤销了对廖复初的刑事判决并宣告其无罪。

结语

在得知新的判决书已经到达廖家后,为廖复初向王震写信的马希良,也随即来到了廖家。廖复初为了迎接这位恩人,带着全家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两家人都表现得无比喜悦,生活在新中国的他们,体会到了法律的公平和公正。席间,廖复初不禁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这眼泪既表达了他的感激,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极度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湖北   应城   地主   盐矿   车辙   牛车   狱中   武汉   危急   国民党   大雪   困境   信件   粮食   队伍   王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