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看世界|昔日皇宫高墙今日书声朗朗 这座埃塞俄比亚学府多不寻常?

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驻非洲记者王新俊。

非洲之角国家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是非洲联盟总部所在地,因而也有“非洲之都”之称。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是埃塞俄比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主校区曾是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一座宫殿。那么,昔日皇宫是如何“变身”为今天的大学校园?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亚的斯亚贝巴大学主校区校门,曾是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宫的大门。(总台记者 王新俊 摄)

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创建于1950年,是埃塞俄比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埃塞俄比亚前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和梅莱斯,厄立特里亚现任总统伊萨亚斯都毕业于此。

该校最初为两年制的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学院,1962年更名为海尔·塞拉西一世大学,1975年改名为亚的斯亚贝巴大学。该校共有14个校区,分布有5座博物馆,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那里珍藏着闻名于世的古人类“露西”的骨骼化石。

当年海尔·塞拉西一世的寝宫如今是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民俗博物馆。(总台记者 王新俊 摄)

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主校区,原为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王子天堂”宫殿(Guenete Leul),校园保留着很多宫殿遗迹:气势恢宏的校门是当年的皇宫大门,校园中央的喷水池是御花园的一部分。喷水池后当年的皇帝寝宫,如今是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民俗博物馆。

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民俗博物馆,保留展出海尔·塞拉西一世当年的卧室。 (总台记者 王新俊 摄)

海尔·塞拉西一世,生于1892年7月,1975年8月去世。他是一位传奇人物,1930年登基,1935年,他领导军民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者,1936年流亡英国伦敦,呼吁当时的国际联盟阻止法西斯的侵略,1942年随英军回国。

1961年,海尔·塞拉西一世捐出居住了30年的“王子天堂”皇宫,建立了今天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前身——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学院。

狮子,在埃塞俄比亚自古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海尔·塞拉西一世在1948年建立“狮子园”,亲自豢养许多狮子,还不惜工本,带着狮子周游欧洲列国,引起很大轰动。

当年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宫——今天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民俗博物馆内的狮子标本。(总台记者 王新俊 摄)

埃塞俄比亚狮子与众不同,个头大,毛色黑亮,体态优雅,被奉为国宝。在今天的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民俗博物馆内,还能看到一头狮子的标本。

埃塞俄比亚于1973年爆发内战,1974年9月,海尔·塞拉西一世在皇宫中被政变的陆军部队逮捕,并宣布退位。1975年8月于囚禁中去世。

昔日皇宫高墙,今日书声朗朗。七十载光阴,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发展天翻地覆。

人们在当年海尔·塞拉西一世的寝宫、如今的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民俗博物馆内参观。(总台记者 王新俊 摄)

从1950年的33名学生开始,该校现在的在校生有超过47000万名,其中本科生近3万名、硕士研究生超过15000名,博士生2300多名,教职工8700多名。14个校区共10个学院,多个研究所。

当年的皇宫接见大厅,现在是亚的斯亚贝巴大学人类学系的图书室。(总台记者 王新俊 摄)

自建校以来,已有超过22.2万名学生从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毕业。今天,这里已是桃李满天下的殿堂。

以上是总台驻非洲记者王新俊在当地的观察。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驻非洲记者 王新俊

(出自中国之声专栏《总台记者看世界》)

监制丨李天娇

记者丨王新俊

编辑丨杜雨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埃塞俄比亚   亚的斯亚贝巴   总台   皇宫   法西斯   书声朗朗   记者   海尔   寝宫   非洲   博物   馆内   高墙   学府   民俗   寻常   昔日   狮子   当年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