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秒回微信”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有人说:等待是孤独的,不要让等待的过程,总是噙满泪水。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发出去的微信,没有被人及时回复的经历;

于是很多人在失望之余,带着怨恨的心情,给对方下定义为:

缺乏教养、不懂得尊重人;

并寒心地发誓自己不再和对方联系,从此是路人。

的确,几次故意不回复,我们就可以直接将对方删除或拉黑;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是对方怠慢了我们,还是我们频繁的打扰、过于急切的期待,增加了对方的压力,导致了回复的延迟?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友情的包容,和对熟人的信任,逐渐消失殆尽,变得疑窦丛生?

不回复信息,和不秒回,完全是两码事儿;

如果能不带着偏见去看那些,没能秒回我们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他们之所以选择不秒回,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原因在这3点。

不秒回信息,能让自己专注于想做的事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守少则固,力专则强。”

成年人的世界,谁都得忙着自己的事,没有谁的手机能一天24小时为你守候,你也无法要求对方能秒回你的微信。

如果设身处地地去看,我们一般能秒回的情况,要么是领导,要么是“刚巧”;

更多的时候,我们和别人聊天,常常是“不同频”——一个人正手忙脚乱,而另一个人正得闲;

能你一句我一句,有来有往地聊天,在当今社会,几乎成为一种奢望。

况且,无论是工作,照顾孩子和老人,还是精进自己,一个人总需要一个“整块”的,不被干扰的时间,脱离开人际来往的限制,全神贯注于事业或生活。

如果中途总是被人打断,那么思路也无法集中,更别提能效率高地完成一件任务了。

他们不是不在乎感情,也不是要恶意冷落你,只是希望能有个自由专注的时间,给自己增加把握人生好机遇的可能。

其实,处理这个问题很妥当的方式是,和朋友或熟人,达成一种默契和共识:大家都能自觉地理解,对方是个有事做的人,不能及时回复自己的问候,但这不表示对自己的疏远和轻视;

不秒回信息,能体面地避开对方的热情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紧张繁忙的工作学习之后,大部分人,都会陷入无尽的孤独中,这种孤独不断地侵蚀着自己的灵魂,不只是无人陪伴,还有不被理解的烦恼。

可以说,现代人的孤独,已经是一种常态,并不可耻,说出来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每个发出去信息的人,内心都渴望及时地回复和积极的互动;

如果断断续续地回复,就会让发信息的人,燃起期待,盼望对方能说更多的话,去缓解他的焦虑和迷茫,而回复信息的人也处于一种被牵制的精神内耗和压力中;

表达感情和平衡关系的方式有很多,如果没有秒回,就能体面地避开对方的热情,事后可以和对方真诚地表达歉意,解释原因;

这样,自己不会被主动的问候搞得筋疲力尽,别人也不会因为没及时收到回复而怅然若失。

不秒回信息,能和对方建立适当的边界感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

“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同学小薇说,她有两个特别热情的邻居,整天惦记着上小薇家串门,有时还带着孩子拜访,这让本来就加班多,休息少的小薇,感觉个人边界被侵入,节奏完全被打乱。

最可怕的是,两个邻居总是盯着小薇家的灯亮不亮,门有没有开关的动静,甚至会微信问小薇,到家了吗?

如果收到了回复,他们就要去串门吐个槽,热闹热闹。

面对这种情况,小薇提心吊胆了一段时间,焦灼不安的她,开始意识到,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她只能选择拖延回复;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和对方建立起适当的边界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空间不是外人的领地,不是随时来去自如的。

等到小薇多次坚定地拖延回复,或是干脆拒绝后,邻居就减少了热情,回归到普通的邻里关系了。

主持人蔡康永说:

“过于热情不是一个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方法,与人相处最好‘冷淡一点’,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懂得不必秒回信息的人,是保全他人的尊严和体面,也是保留一点空间给自己,从长远看,这是明智的选择。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海明威   有来有往   聪明人   体面   回信   边界   熟人   邻居   热情   孤独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