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稳增长信贷仍有增长空间,净息差缩窄银行业绩或有分化

近日,据媒体消息,中金公司表示,预计2023年在稳增长背景下,银行资产和信贷增速仍能保持11%左右。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面对海外各国通胀高企、货币政策收紧、外需走弱带来出口动能下滑,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内需不振,俄乌冲突爆发、供应链不畅等诸多不利因素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政策自年初就逆周期发力——财政政策节奏前置,基建发力有效托底经济;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再贷款等结构性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宽信用导向支持实体部门信贷扩张;留抵退税规模扩大,速度提高,直接支持市场主体获取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使用力度提高,有效提升特定领域经济强度。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经济实现了较好的恢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

在经济复苏的同时,受宽信用政策取向的影响,银行业资产规模和信贷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银行业机构总资产366.6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0.32%,是今年7月后,今年第二次增速达到两位数。此前,已连续16个月,银行业资产增速低于10%。同时,今年9月末银行业各类人民币贷款21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连续13个月同比增速低于12%。

同时,受MLF利率调降和LPR报价下调银行,商业银行净息差不断被压缩。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从去年的2.08%,下降到1.94%。下降的12BPs息差空间,有9BPs的空间都在今年第一季度被压缩,与宽信用政策发力的时间基本一致。而在今年4月5年期及以上LPR调降15BPs后,存款利率市场化形成方式逐步建立,净息差被大幅压缩的态势才出现减缓,显示商业银行息差对利润的贡献明显被压缩。

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也印证了息差贡献的下降。2022年6月末,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1.22%,较2021年末的19.81%上升1.41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贡献越来越大。

对比今年商业银行已经实现的经营业绩,中金公司对明年银行业经营绩效的预测并未出现明显提高。在海外货币紧缩节奏仍未放慢或扭转、内需也尚未出现大幅修复的情况下,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仍然集中在通过财政货币等一揽子工具扩大有效需求之上。在我国金融业仍然高度集中于商业银行的情况下,连接刺激政策和实体需求之间的桥梁,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因此,11%的资产和信贷增速预测并不算高。考虑到今年稳增长重要工具的地方政府债券在明年面临接近4万亿元的到期偿还规模,财政收支压力巨大,信贷工具对明年稳增长的作用可能更大,银行业资产和信贷增速或高于今年水平。

不过,正如中金公司所提到的,由于重定价原因,银行净息差仍面临10BPs左右的收窄压力。在贷款利率浮动定价改革后,商业银行大量贷款的价格调整成LPR加点的模式。在实践中,LPR调整后,银行贷款利率不会立即调整,而是根据贷款合同规定,在每年的1月和7月进行利率调整。而今年8月,5年期以上LPR调降15BPs,大量存量贷款在明年1月面临重新定价,银行净息差将继续收窄。其经营业绩增速下滑风险较大。

展望明年,银行业将继续成为稳增长政策发力的重要中介。在净息差收窄的确定趋势下,其业绩增长存在较大压力。但受益于各类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基本仍高于200%,银行业净利润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的经营业绩,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商业银行经营业绩,或将出现明显分化。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息差   信贷   商业银行   银行   内需   高于   银行业   贷款   业绩   较大   明年   压力   资产   规模   政策   经济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