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正在起高楼

近日,31省区市陆续公布前三季度地区GDP,而这份成绩单最大亮点莫过于西北地区开始群体性崛起。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宁夏这几个省份GDP分别增长了4.8%、4.1%、2.6%、3.9%和4.9%,除青海位列全国第十二以外,增速都位居全国前十位,而若将增速达到5%,也位列前十的内蒙古也算到西北板块,西北地区经济增速整体性的跃升至全国第一方阵。

对西北板块来说,大部分区域位于地处胡焕庸线以西,兼具西部和北方的双重特征,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水平,但是最近两年以来,虽然都遭受到疫情的冲击,但是西北地区整体经济表现位居全国前列,从目前来看,这种势头还在延续。

其实在最近几年,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内蒙和宁夏等多次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这一次数据又延续了前几年的辉煌,可以说西北正在中国经济版图上起高楼,那么为什么西北地区凭什么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呢?

01

在过去的五六年,每逢各个省市公布当年和各季度的经济数据时,“北方塌陷”、“北方失守”、“北方没有希望”等南北差距的话题就涌入各大新闻平台,作为北方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北的塌陷更是得到了诸多的关注。

此前经济学者马光远在一个论坛上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但是投资根本想不起玉门关......"西北发展之艰难可见一般,而此前无数的发展事实都说明,西北的发展太难了,尤其是在西南加速崛起的背景之下,西北发展的滞后就显得更加落寞。

相比中东部的河流较多,沿海城市众多,运输距离近,交通十分便利,即便是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也可以快速从河口、江口,到海口,实现通江达海,货通全球。

但是与之相比,西北缺乏可以通航的大江大河,且离出海口较远,因此这是西北与国内其他经济板块最大的区别,也是西北地区发展最大的劣势。

而为了补上交通短板,近些年西北的几个省都在疯狂地建高速、建铁路,但是由于广袤的地域,单位面积拥有的高速、普铁和高铁里程仍旧是全国最低的。例如拥有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只有719公里的高铁,导致新疆与全国其他省份的互联互通不顺畅,可以说交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北的发展。

因此,对于西北发展来说,交通始终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在过去的若干年,西北一直在苦苦找寻机会,希望能有所突破,在中美争端的大背景下,中欧班列让西北看到了希望。

在此前发布的《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中欧铁路班列枢纽节点按照铁路“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班列组织方式,在内陆主要货源地、主要铁路枢纽、沿海重要港口、沿边陆路口岸等地规划设立一批中欧班列枢纽节点。

内陆12个主要货源地节点中,西北的西安和兰州在列,17个主要铁路枢纽节点中,西北拥有西安(新丰镇)、兰州(兰州北)、乌鲁木齐(乌西)和乌兰察布(集宁),4个沿边陆路口岸节点中,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均在西北,另外一个满洲里在内蒙古的东北部。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西安和乌鲁木齐,正好是西北的一东一西两个枢纽城市。

中欧班列的开通,让西北借此成为了亚欧大陆的大通道,更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在笔者看来,正是“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红利,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的提升,西北借此机会缩小了与中东部省份的差距,才得以抓住中欧班列的机遇,从而激活了西北地区的增长活力。

受益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带动,形成了西北地区全面开放新格局;实行包括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内的各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了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在国家大战略的加持下,西北区域完成了起高楼的筑基。

02

西北的这一波起势,其实还是能源经济快速崛起的结果,作用中国最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再加上广袤的土地、良好的光照条件以及取之不尽的风力,让西北地区实现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共舞,借此形成了西北板块快速崛起的大势。

2021年1-12月中国原油累计产量为19897.6万吨,其中西北区域的新疆、陕西和甘肃位列前十,西北地区原油产量更是位列各大区域板块第一,原油产量达到了6939万吨,占比高达34.9%,超过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在石油领域,西北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煤炭产业也是同样的情况,西北6个省份都是煤炭资源大省,在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407136万吨,西北地区的产量为219775万吨,其中内蒙古、陕西、新疆和宁夏位列前十,而煤炭储量巨大且正在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甘肃也有望冲进前十,在占比方面,西北区域更是超过一半,达到了53.98%,占据了全国煤炭开采量的半壁江山。

在天然气方面,2021年全国天然气产量2051亿方,西北地区产业达到951.75亿方,陕西、新疆、青海、内蒙古分别位居第1、第3、第7和第10位,占比达到46.4%,占到了全国的近一半。

能源工业的高增长也带动相关投资的增长,西北区域的工业投资增速也达到了最好的水平,而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增速这些指标的高增长,有力拉动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西北地区几个省份的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在发力传统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同样是西北经济高增长的重要支柱,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将会是未来的趋势,借势新能源的大机遇,近年来西北六省在新能源装机上也迎来的突飞猛进的增长。

青海光伏基地

在光伏领域,截至2021年底,全国光伏累计装机量30598.7万千瓦,其中有15个省光伏累计装机量超过1000万千瓦,西北六省均在列,青海装机量位列西北第一,达到了1610.8万千瓦。

另外内蒙古装机量为1402.0万千瓦,宁夏装机量为1384.0万千瓦、陕西装机量为1313.7万千瓦、新疆装机量为1272.0万千瓦,甘肃装机量为1124.8万千瓦。西北总装机量达到了6713.3万千瓦,占比超过了20%。

在风电领域,截止2021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17万台,容量34667万千瓦,其中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宁夏位列前十,内蒙古装机量为3996万千瓦,新疆装机量为2408万千瓦,甘肃装机量为1725万千瓦,宁夏装机量为1455万千瓦,陕西装机量为1021万千瓦,青海装机量为896万千瓦。

瓜州风电基地(赵文生 摄

西北地区风电领域的总装机量达到11501万千瓦,总装机量全国占比达到了33.18%,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借助西电东输的东风,西北抓住了新能源产业的机遇,建设了多条能源输送的大通道,实现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共舞,这也成为了西北增速亮眼的决定性力量。

03

而随着国家各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效带动了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西北形成了多个城市群、经济带、都市圈等新的增长极,关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宁县沿黄城市群均开始发力。

城市群和经济带的建设,不仅直接带动了西北地区的GDP增长,更是激活了较为持久的增长潜能,优化了产业结构。此外,在国家扶贫战略之下,甘肃、宁夏、新疆等也受益颇多。

借助中欧班列和新能源的机遇,西北崛起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受益于产业转移的“雁阵模式”。这个概念是日本人提出来的,即亚洲各国通过产业转移,形成了有梯度的产业分级,各自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除了亚洲各国之间的产业转移,一个国家内部也存在这个经济现象。也就是说,从发达省份向后发展省份转移。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西北地区从过去的内部变成了开放的前沿,借助中欧班列的通道优势,使得西北地区省份开始谋划产业,建设各类产业园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找到了新的发展红利。

由此可以看到,西北地区省份近几年GDP增长表面上看是投资拉动,但是背后是有着很强的产业驱动力,关中城市群形成了以航空、电子、能源、机械、纺织为主的主导产业,兰西城市群形成了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宁县沿黄城市群也均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而基于产业的快速发展,西北的GDP增长也才更健康、更具有可持续性。因为,产业不仅仅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的活力必然会给西北的城市带来一定的人口回流。

兰州新区

因而,产业发展背后所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城市化建设,才具有源头活水,这是西北地区产业化、城市化真正要义所在。例如,前些年此前被诟病的兰州新区、延安新区和康巴什新区,也在产业的不断发展之下,带动了人口和产业的快速集聚,从而形成产业、投资、消费的良性经济增长。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多重发展机遇叠加,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大西北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希望这一次西北能加速承接产业转移,早日完成产业升级,真正实现胡线以西起高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西北地区   中欧   宁夏   甘肃   新疆   陕西   新能源   高楼   城市群   产业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