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了60亿的平安好医生,上市至今仍未盈利

在疫情期间骤增的“线上医疗需求”推动下,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虽然巨大的潜在需求正在逐步被激活和释放,但是“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仍然面临诸多发展痛点,如经营模式单一,服务闭环难以构建,盈利困难等。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第一只上市独角兽,上市已经四年的平安好医生,至今仍未盈利。

2016年5月,成立不足2年平安好医生便获得了5亿美元A轮融资,其30亿美元的投后估值创下了当时全球在线医疗领域最大单笔融资以及A轮最高估值两项纪录;2017年,公司再度获得软银4亿美元投资,完成后整体估值已达到50亿美元;2018年5月,公司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

然而,过去一年里,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业绩难以变现等原因,公司股价一路下跌,从2021年2月最高点的148.5港元,一路跌至今年11月4日的16.5港元,最大跌幅高达90%。

此外,成立8年,虽然背靠平安集团这棵大树,但平安好医生至今尚未能摆脱巨额亏损的困境。

财报数据显示,2015-2019年,平安好医生的营收分别为2.79亿元、6.01亿元、18.68亿元、33.38亿元、50.65亿元,但净利润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9.13亿元、-7.34亿元。

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68.66亿元,同比增长35.5%,但净亏损为9.485亿元,同比增长27.0%。

2021年,平安好医生亏损进一步扩大,全年亏损额达到15.39亿元,同比升高62.3%,创历史新高。7年累计亏损达62亿。

对于持续亏损问题,平安好医生坦言,受益政策红利和疫情影响,2019年起中国互联网医疗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公司希望借此机会打造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加大投入对于整体盈亏平衡点的到来会有一定推迟。

2022上半年,平安好医生此前维持的营收增长趋势出现下滑。根据中报披露数据,2022上半年平安好医生实现营收28.28亿元,同比下滑25.9%;净亏损4.26亿元,同比下降51.6%。

一直以来,平安好医生就因离不开平安集团的“输血”而饱受市场争议。在业绩方面,平安好医生不仅离不开母公司的扶持,多家平安系的企业都对其业绩提供过“帮助”。

根据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的注册用户数相较2021年全年增加了4.2%,达4.4亿;付费用户数迅速增长至超4000万,相较于2021年全年增加4.8%。

但来自平安集团插件就占比46.5%,换而言之平安好医生的用户以及付费用户数,有近一半是来自于平安集团的导流。

平安好医生目前并没有摆脱集团独立经营的意图,反而通过吸纳集团资产以求提升自身业务影响力。

2022年10月23日晚,平安好医生公告,计划以9686.46万美元(折合约7.01亿元)收购平安智慧城市旗下业务板块平安智慧医疗100%股权,计划进一步提升B端影响力。

无论平安好医生依赖集团扶持的发展模式遭到再多诟病,必须要承认的是,其背后集团所能赋予的资源和主业协同对于一家处在成长期的企业都是一笔宝贵财富。

不管是成立保险事业部,加强同平安健康险线上业务合作,还是依托平安方面的支付和政府端渠道优势,实现业务拓展,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续并发展壮大,从而铸就真正的行业壁垒。

不过,平安好医生未来的盈利之路依然并不好走。

不同于其他互联网+行业,属性上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更偏向医疗产业而非互联网概念,其线上的商业模式更多是承载着医疗业务入口和短期盈利功能。

平安好医生要实现规模变现,摆在其面前的仍有很多难题。

首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同比增长38.7%。而随着互联网诊疗快速发展,误诊白诊、先药后方、AI开处方、诊疗事故等乱象也纷沓而至,成为埋在行业里的一颗颗“暗雷”。

其次,个人消费者对于线上医疗这一新技术在认知上更为缺乏,价格敏感度也更高,面对线上医疗的质量难以同线下问诊媲美的客观事实,企业在用户收费上的议价能力将明显受限,同时尽管线上问诊对下沉市场的吸引力较高,但在低线城市,人均收入及消费能力较弱,企业的盈利空间同样将因此受限。

再者,市场竞争上阿里、京东等对手同样在搭建平台抢占业务。

目前,三家公司在规模体量上已经有了较大差距,其中,京东健康2022上半年总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48.3%,期内盈利2.23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54亿元,Non-IFRS规则下公司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82.0%。

阿里健康方面,因医药自营业务用户规模持续增长,议价能力提升、平台规模经济推动效率提升和成本摊薄等因素,截至2022年9月30日上半财年公司预计总利润大于80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则为2.32亿元。

相比之下,平安好医生依然在盈亏线苦苦挣扎。

此外,互联网医疗企业奋力“减亏”之时,公立医院在政策东风中进场。2019年共有202家互联网医院诞生,2020年前4个月,受疫情刺激,146家互联网医院落地,其中2月出现了峰值,65家,疫情过后则渐复平稳。

在申办互联网医院的400余家实体医院中,有253家三甲医院,占全国三甲医院的17.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平安   在线   用户数   港元   疫情   医疗   业务   医院   集团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