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夏病冬养,正当扶阳

北风潜入悄无踪,未品秋浓已立冬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立冬养生

最重要的是顺应自然闭藏内敛规律

天人相应,做好冬藏,敛阴护阳


夏病冬治,事半功倍

传统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冬病夏养”和“夏病冬治”。

“夏病冬治”是指夏天的疾病,在冬天进行治疗。如夏天极易好发或加重的慢性胃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气管炎等病症,如在冬天通过合理的中医调养,便可强化和巩固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荐以下三个中医调养小方法: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既能补不足,又能泻有余,还能理气机。按揉足三里可以健脾强胃、补益气血、延缓衰老。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坐位全身放松,以双手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足三里。每日一次,每次100下。


艾灸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阳气是生命的动力。

人体阳气充足旺盛,就好像太阳当空,大地上的万物就有生发之机;倘若人体的阳气衰败,就好像天空布满了阴云万物就会枯亡。


艾灸是一种比较方便安全的养生方法,可以驱寒,除湿、活血等,疏通脉络,特别是在立冬时,用艾灸来养生,就可以在冬天不怕寒冷不怕冻。


拔罐

从立冬开始,体内阳气衰微、温度反复无常,此时是人体抵抗力最低的时节。选择这个时间段拔罐,便可提升阳气、扶正固本,从而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祛除病邪,让我们精力十足,元气满满。


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立冬天气转冷,极易感受寒邪而耗损阳气,选择食用温养补肾类药膳以及黑色食品,以达温肾驱寒目的。推荐以下三款冬令进补食谱:


当归

当归生姜羊肉汤

血虚引起的四肢冰冷、腹中冷痛等有奇效,有“冬季温补第一方”的美誉。

选用当归15克、生姜10克、羊肉500克。中药稍浸泡,羊肉洗净,切块,放入加了姜葱、料酒的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黄芪

黄芪桂枝乌鸡汤

气虚不足、头昏目眩、肝肾亏虚等有良效。

选用生黄芪60克、桂枝10克、乌鸡300克、当归12克、生姜10克、红枣5个。乌鸡洗净去内脏。黄芪、桂枝、当归、生姜,红枣(后放)洗净。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鸡肉酥烂为度,去掉药物,加入红枣再炖煮19分钟左右,调味即可。

黑豆

黑豆筒骨汤

关节疼痛、腰膝酸痛、四肢麻木冷痛有防治作用。

选用黑豆90克,筒骨(猪牛羊骨均可)200克,红枣、生姜少许。把全部用料洗净一起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豆熟肉烂,加盐等调味即可食用。

起居蓄藏,敛阴护阳

立冬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天地之气以闭藏为主。对应到人体的起居上来说,不能再强调“早睡早起”,而是要顺应“冬藏”的规律,做到“早睡晚起”。早睡可养人体阳气,晚起能养人体阴气。但是晚起并非赖床不起,而应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为度。


冬季不宜早起晨练,最好选择午后锻炼。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太极剑等舒缓、活动幅度小的项目。但在室外不宜活动过久,且雾霾较多、气温骤降时最好减少外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立冬   艾灸   桂枝   阳气   文火   黄芪   当归   生姜   红枣   正当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