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章和民国女子

民国热了好一阵,现在似乎消退了,也当消退。

我写民国女子也有一阵了,写着写着,渐对那个腐朽的旧世界生出了一点感情。但愿这话不要引起非议,我非常爱当下,如此光鲜明亮,端正整齐,想必人人也跟我这样爱着,明目张胆地爱着,堂堂正正地爱着。只是暗夜里,我忍不住匀一点喜欢给那个阴暗的角落。

就当做个人恶趣好了。

而且话说回来,喜欢哪段历史,跟喜欢哪个时代的人,真不是多大的事,只是个人的事。这好比一个人的性取向,很私人。

英文是怎么称呼我们来着?“China", 瓷器。他们说上好的瓷器一定要胎体好,没杂质。怪不得我们历朝历代为滤尽自身的杂质煞费苦心。民国有点不同,有杂质。我喜欢带点杂质的东西,它们身上的杂质让我觉得亲近。在我眼里,生命之大美就是杂质之美。怎么说呢?“此中有人,呼之欲出?”感觉很生动。

自我懂事以来,从来不曾爱上一个过于英俊的男人,即使是明星也爱不上。看着他们的脸,看久了会觉得乏味,那么齐整的五官,仿佛是人工雕刻,太不真实。

本雅明说:一个男人会爱上一个女人的软弱、怪念头、她脸上的斑点、皱纹、寒碜的衣着……我的想法跟他有点相似。我总是不由喜欢上男人的畏怯、孩子气、疲惫、脆弱和忧伤,他脖子下方那一线没翻好的衣领,你瞧见,情不自禁想覆手上去。

有的灵魂,是要栖息在残缺处,才觉得安稳。

我们的历史,本就残缺不全。留下的文明印迹,历尽岁月洗炼、人为破环,八成都已残缺。如果硬要纠结,硬要把豁口的圈画圆,就有点犯傻,跟苦恼断臂维纳斯没手一样傻。

民国的混沌,和残缺摆在那,因离我们太近的缘故,人们不屑粉饰。这很好,可以从中看到点真实感人的东西。

若论文字,民国文章远不及当下玩得娴熟。但大概是身逢乱世,兵戈不绝,大家珍重祖宗遗下的文脉,更执著于强国兴邦之思。民国文章,有着今人鲜见的性情和气度,让人很感动。

作为国体,民国短命而粗糙,但现代文学的大致框架却在那三十年间奠定而成,这不容置疑。民国是历史的港湾,也是时代的码头,从皇朝变迁为民国,时代转折,文化上必然也转折。民国文章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却给了白话文一个高起点的开端,那一湾文脉,是中国文学隽永的墨色。

有一点更值得玩味。虽然当时很多人旗帜鲜明地反对文言文,对古代文章说了很多不客气的话,然而一下笔,还是隐约可见前人的影子。张爱玲曾说:“就连我这最不多愁善感的人,也常在旧诗里看到一两句切合自己的际遇心情,不过是些世俗的悲欢得失,诗上竟会有,简直就像是为我写的,或是我自己写的……使人千载之下感激震动……老在头上心上萦回不已。”

这萦回不去的余韵,成为张爱玲的绝唱,惊艳世人。

不独张爱玲,民国文人中,鲁迅的“狂” ,陈寅恪的“痴”,沈从文的“柔”,胡兰成的“混”……都非常醒目。这些文人不完美,简直太不完美了,但有辨识度,不完美就是辨识度。

辨识度对于一个人的生活,重不重要?我是有切身体会。我旅游去逛饰品店,琳琅满目,个个都好看,个个都差不多,我不由眼盲,陷入选择困难中。这里行程又紧,同伴还在一旁不断催促。真的越急越慌,越慌越乱,一时兵荒马乱,哪里是享受,简直是折磨。就在失望和不甘心到极致的时候,眼光无意落在一件物体上——OK,搞定,就是它了,它上面有个小小的,微微起伏的结疤,看上去与众不同。

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到底乏味,且让人眼盲、失聪。

民国文人的肖像,贵在有辨识度。

我见过木心一幅照片,老先生西装革履,一顶礼帽,一根拐杖,站在雪地里,意态潇洒。民国人物,大都有这种气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像是书卷气,但跟书卷气有点区别,书卷气拘泥了。真奇怪,连带鲁迅的胡子、胡适的布衫、徐志摩的西服、郁达夫的长袍、周作人的眼镜、林语堂的烟斗都带着这种气质,让人过目不忘。

是因为黑白照的缘故? 我不敢想象这些文人肖像是彩色的,他们就当灰扑扑,像一群雕像,立在天地间。

至于民国女子,我的喜欢是出自本能的。借这个公众号,我们一起讲民国女子,连续讲了几年,话还没讲完。如此津津乐道,自然有她的道理。

有人爱民国女子的优雅,觉得这优雅里有着古中国的遗韵。我不太苟同。我觉得感人至深的,是民国女子身上的生命力。陋室出明媚,生在乱世,整个国家都成了间破烂的房子,女子不能安居,都得走出来,被逼着出来。这一出来,中国女子再也回不去,她们是落地的草,呼喇喇就绿了大半个中国。我有时甚而觉得,那个乱世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们而乱的,为了成全她们,国亡了,城破了,千万人死去。越是有生命力的东西,越有破坏力。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有时候是说不清的,不仅人生,历史也如此。

民国女子中,有一些被后人敬谓为“先生”,这不简单,在一个曾视女人为无物的国度。我们现在所享有的权利和自由,都是因她们而来,不要忘记。

时光历来是无情的,一页翻过就是翻过了。但人的记忆有温度,史海钩沉,探微寻幽,是为求证在这珍贵的人间,她们,还有我们,来过。



作者:甘草子,不小资,不文艺,不妖娆,不风情,恬淡自守,性如草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民国   鲁迅   女子   文脉   书卷气   杂质   文人   乱世   喜欢   历史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