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李少莉的剧情与我们想象的可能不一样

没有想到,这几天这么多大事的发生,还是有很多人对内蒙疫情期间发言人李少莉的“耳钉”“丝巾”“点读”事件津津乐道。

“点读”其实才是导火索

你看,说大事,倍受瞩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这可是三年来欧洲首位政府首脑访华,也是20大以后首位发达国家首脑访华,更是美国带头在外交、经济、军事领域全面围剿中国的特殊时期访华。

说小事,安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吴方媛美女的11个多次X行为爆料更富有想象和刺激。

等等。

这些,还是抵挡不住网络对李少莉的热情关注。

不过,这次网民的持续关注有了新的变化。

第一个关注耳钉、丝巾的到底是谁,这个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舆论引爆以后,迅速分化成几种声音:命名为“耳钉姐”的有之,说奢侈公务员的有之,希望纪委严查并推论结果者有之…

网民的“耳钉姐”之说

不过,也有一些深层次分析者,认为:李少莉2015、2019、2020、2022分别获得“区优秀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榜”等等。这些含金量高的荣誉应该不是虚的。这些荣誉,得之不易,因为一个“耳钉、丝巾、现场说话的不流利、断句的不太准确”,就否定一切,显然有失公允。

李少莉获得的荣誉

可以想象,李少莉的“发言事件”过后,未来的各地发言人在着装和语言表达方面一定会有微妙、积极的变化。

网络语言的分化,其实也是网络和网民走上成熟的标志,理性分析的势头开始显现。

这意味着,网络事件的直线简单思维已经发展变化。

人们在面对一个网络事件的时候,“底层逻辑”思维开始趋于健康:理性、中立而不再偏执。这是网络的进步,也是文明的体现。不明真相之前,网络暴力终究是不可取的。当然,不可否认,前期,在一定的时间段,网民的直线思维往往又是正确的:比如“表哥、房姐”事件。事后,这些主角都得到了应有惩罚。

镜头之一:李少莉获得荣誉

这次,对于李少莉,网民有很多的同情,比如说:对于一个56岁(一说54岁)的女人,爱美之心,可以理解,无论从工作需要还是家庭消费能力,都可以接受。妆容精致的公务员形象可以有。至于适当奢侈品的穿戴,只要不是贪腐所得,舆论也趋于宽容。是否有贪腐行为,也不再做有罪推测,更愿意相信组织的结论。

有诸多荣誉加持的李少莉,选择了沉默,至今没有片言只字回复。她的工作履历,可能应该是励志的女人榜样,这个年龄,即将光荣退休,平安着陆。

但愿组织还李少莉同志一个清白,李少莉是虚惊一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片言只字   内蒙   首脑   丝巾   首位   中国   发言人   舆论   直线   网民   公务员   剧情   思维   荣誉   事件   网络   李少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