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海南丨水利工程安全守护者徐德星:11年编写37万字75个制度 用制度守护数百万人民安全 #感动海南2022#

一场大雨过后,海南省松涛灌区管理分局那大管理区和庆管段值班室的电话响起,值班人员在通话中重复“启闭闸门”的指令,并再次与调度中心通话确认操作,10分钟内,值班人员将打开该管段的闸门进行调度。这项由徐德星编写的闸门启闭的规范操作一直挂在闸室的墙上,到今年已经沿用了18年,有效地保障了灌区的安全调度。

安全调度的背后,是海南水利工程标准化、制度化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从2004年开始,海南省红岭灌区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徐德星不断探索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建设,独立编写了《松涛那大管理区工作制度汇编》《水利工程管理安全作业操作规程》等75个制度、标准及方案,共计37万字,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制度化的保障。

徐德星在红岭灌区工作。

一道闸门万千生命

一个制度无限民生

1986年,徐德星从广东省水利电力学校(现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松涛灌区那大管理区从事工程管理和建设管理工作。

“我家里小时候是务农的,都是靠天吃饭,水是农业的命脉。”徐德星是海口琼山人,他记得小时候没有灌区,村里只有农业渠道引水灌溉。“让农民有水灌溉”,这或许是徐德星选择水利工作的初心。

2004年,徐德星任职松涛灌区那大管理区副主任,从技术岗调整到管理岗后,他发现,管理上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所有的工作安排包括调度指令,都是通过口头方式逐级传达。”令徐德星印象深刻的是一起因听错指令险些发生的意外。

“一次进行调度时,闸门操作员将‘关闭闸门’听成‘开启闸门’。”徐德星说,原本应该关闭的闸门打开放水,渠道里的水向下游涌去,幸好下游巡查人员发现水位异常,才避免了下游群众和农田遇险。“闸门的正确操作关系到下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意义重大。”这次差错也让徐德星思考,怎么避免水利工程中出现的差错,保障安全调度。

如何改变“粗放式”管理的现状?徐德星想道:建立制度。

“安全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而制度则是安全管理的支撑和保障。”2004年初,徐德星的想法和松涛灌区分局那大管理区领导班子一拍即合,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由他牵头,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对工程操作和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

徐德星没想到,这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完稿并不断修改花费了他11年的时光。徐德星也创造了海南水务系统的历史,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从无到有。2004年底,徐德星花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第一个制度——《松涛那大管理区工作制度汇编》的编写工作并投入使用,这也让松涛灌区那大管理区成为海南水务系统中,首个执行标准化制度管理的管理区。

2013年,徐德星(中)研究防洪演练。

风雨中避险水位漫顶

平日里守护万亩良田

制度建立后,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闸室的工作人员。

“现在我们闸室的墙上,挂着的还是徐德星编写的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松涛灌区那大管区分干口管段的闸门运行工林刚记得,没有制度之前,闸门调度员直接通过调度中心的电台指令,对闸门进行管理。

为防止出错,徐德星为闸门的启闭设置了监管和操作2个岗位,操作员需要(多次)重复核对调度指令和反馈操作结果,执行时做到口说、手做,监管员负责监督记录流程,确保调度指令执行正确。“2个人在闸室操作,等于闸门有了双重保险,基本上可以杜绝错误操作的出现。”林刚说,闸门的开关对上下游群众的安全非常重要,制度中还对闸门的养护进行了规范,每个月至少要进行2次检查。

徐德星在红岭灌区工作。

除了闸门的管理外,汛期时的巡查工作也十分重要。

“我记得1996年的一个台风,降水将近150毫米,险些面临水位漫顶的风险。”徐德星介绍道,渠道上下游的水位通过闸门的开关进行调节,如果降雨量过大,不及时开闸排泄洪水,渠道或水库就有溃堤溃坝的风险,外溢的水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事故。

徐德星坦言,“那大管理区和庆管段的渠段在制度建立前,经常因管理不善和责任不明确,在台风暴雨期间巡查不到位,出现水位告急或将近水位漫顶的风险。”徐德星发现,汛期虽然安排管理人员巡视渠道、水库,但都是在风雨过后才巡视,并且不明确规定巡查次数、巡查时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此,徐德星编写了《松涛那大管理区工程巡查制度》《松涛那大管理区台风暴雨期间巡查制度》,明确规定了正常巡查每天上下午各1次,台风暴雨期间每2小时巡查1次,每间隔1小时报告水位1次,并且各渠道、水库严格按照汛期限制水位(汛限水位)运行,避免了灌区工程险情,同时也避免不作为而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松涛灌区范围涉及海口市、澄迈县、临高县、儋州市、白沙黎族自治县5个市县,87个乡镇,16个国营农场,灌区总人口约24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73.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934.32万人的26.5%。松涛水库防洪保护琼中县、儋州市、屯昌县、临高县、澄迈县、定安县和海口市等7个市县约120万人,57万亩农田及西线高速公路及国道等重要干线。

闸室内挂着徐德星编写的操作及保养制度。

“我们守护着上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千万马虎不得。”徐德星深知水利工程安全责任重大,他写下的每一条制度,都是守护水利工程安全防线。

徐德星编写的制度挂在办公室。

灌区里的“老黄牛”

水利系统的“全能选手”

2004年至2014年,徐德星在松涛灌区那大管理区独立编写完成了37万字75个制度、标准及方案,制度汇编材料被海南省水务厅作为示范材料全省推广。

“制度完成第一版后,还要不断地修改。”徐德星回忆道,海南水利工程制度化的管理当时仍在探索阶段,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丰富的工作经验中找灵感。

松涛灌区分局那大管理区副主任庞学柳还记得徐德星天天加班编写制度的日子。“他总是坐着就是一整天,他家就住在管理区大院里,但他4楼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凌晨。”庞学柳的印象里,徐德星像一头“老黄牛”,又认真又倔。“他为了想一个问题,可以不吃饭不休息,怎么劝都不听。”这令庞学柳很敬佩。

“我到灌区工作后,开始实行目标责任考核,阻力很大。”庞学柳是2007年到那大管区工作的,2008年,徐德星在全管理区推广应用割草机技术,一线渠道维护工每人配一部割草机,为水利坝坡砍草并进行考核。根据《松涛那大管理区生产责任制管理办法》规定,职工如不完成或完成质量不好,按完成合格百分比发放当月工资,对不完成部分进行处罚。

“刚开始,却是许多职工对出发很不满,我挨个找他们谈话,还召开了员工大会听取大家对制度的建议。”徐德星说,最后执行效果很好,不仅保证了松涛灌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还多次获得松涛灌区(大型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在海南省红岭灌区管理中心工程管理科科长黄在春眼中,徐德星是一名水利“全能型选手”。“无论是水利工程的预算还是桥梁的设计,都难不倒他。”黄在春说,徐德星从2019年调任至红岭灌区管理中心后,不仅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设计、施工缺陷和不合理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整改,还编写了《闸门操作规程》,《红岭灌区十四五规划》《红岭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标准》《红岭灌区水利工程检查管理制度》《红岭灌区维修养护管理规定》等多个规章制度,2021年被评为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徐德星编写的制度现在仍在使用。

一条条制度、一声声叮嘱,一遍遍巡查……这些看似繁杂枯燥的规定,只为守护好水利安全。

“我的工作,就是努力将‘防’的关口前移,坚决守住水利工程安全防线。”徐德星说,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不断在安全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就是为下游人民的安全负责,也是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海南省红岭灌区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徐德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临高县   水利工程   松涛   海南省   制度   灌区   海南   守护者   闸门   水位   下游   管理区   指令   水利   渠道   操作   工作   徐德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