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没有一颗钉子全是榫卯结合,美国人:叹为观止

1420年,紫禁城面世,六百年来,春来秋往,它见过了太多浩荡的历史。它见过崇祯帝的忧伤,也见过顺治帝的勃发。乾清宫中康熙指点江山,养心殿里雍正批复奏折,午门城楼乾隆接见使节,这些它还历历在目。


“紫禁城”见证了诸多的大小事,“紫禁城”到底有多厉害?法国人:一脸崇拜,美国人:叹为观止!

经历了历朝历代的变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时间的侵染,岁月的沉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也是现在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制古建筑之一,它本身就是一座珍贵的文物,充满了神秘还有惊喜。

小时候去故宫里虽说是旅游,但也只是转转,因为那时候的自己对历史简直就是一无所知。看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宫殿,那么小又暗的床,竟然是历史年月最豪华的地方。

以整个故宫来说,那样庄严宏伟的气魄,那样富于组织性,又富于图画美的体形风格,那样处理空间的艺术,那样的工程技术,外表轮廓和平面布局之间的统一整体,不可否认它是全世界建筑艺术的绝品,它是一组伟大的建筑杰作,它也是人类劳动创造史中放出异彩的奇迹之一。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宫始建于1406年,其建筑恢宏大气,美轮美奂,无论是整体结构和布局,都极为讲究。远远望去,紫禁城像一头洪水猛兽,势不可挡。总结出来它的几个特点就是“大,严,美”走在这些几百年前的建筑之间,让人觉得有一种回归古代的感觉。故宫前有一条护城河,正所谓出门见水生财,并且这护城河还有护城的作用,可所谓双丰收。而在诸多细节上,更是见其匠心和智慧。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权力中心,为了使都城长治久安,在建造之初,工匠就考虑到了排水问题。主体建筑太和殿,建在高大的石基上,每逢雨季,这里都会出现“九龙吐水”的壮观景象,利用自然形成的地势落差,雨水从九个龙口喷出,顺势流向沟渠,之后通过下水道排出城外。

而汇入内金水河的雨水,蜿蜒曲折围着故宫大殿流至水闸处,最终排到外金水河,因巧妙的布局,故宫成为水系设计的典范,它西北高东南低,城中排水系统正是充分利用到这一地形特点,庞大而精妙的设计,让紫禁城历经过百年的风雨后,依旧安然无恙。

除此之外,修筑故宫需是个很大的工程,而为供应这个巨大的建筑工地,大量特殊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往这里:10万多根楠木,来自1800公里外的西南。故宫中轴线的御道,几乎全是大块汉白玉铺就而成。而太和殿前的汉白玉台阶,原石材料更是足足有300吨重。

故宫不仅仅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还是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在这座宫殿的建造中,木头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在建造时用了大量的木材。它们大多出自于云南、四川的深山老林中。当年为了能够把这些优质的木材运到北京,可是颇费了一番心力。人们利用溪流河道等地理特点,以及雨季山洪等地质情况,将这些砍伐的木头从大山中拽运出来,然后再通过大运河或者是大海,经过一段长长的漂流后才被送到了北京。平静的京杭大运河上,常常上演“漂大木,蔽塞水面”的壮观场面。

或许有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会感觉木头这种材料不够坚固。可是通过历史事实和实验数据的证明,即便是在10.1级的强烈地震下,故宫也会依然屹立不倒。原因就在于建造故宫时,采用的是传统木建筑中的“斗拱”技术。这种技术看上去就像是搭积木一样的简单,但是真正建造起来却是十分的复杂。它不用一颗钉子,也不用一滴胶水,只靠着榫卯结合,一层层的纵横交错叠加,就能够将木头制成的建筑材料牢固的组装在一起,历经成百上千年也不倒下。

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的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因此故宫一直是国人的骄傲,历经明清两代,屹立百年。琉璃瓦、大理石、汉白玉……触目可及处,皆是沉甸甸的历史。它是皇家重地的紫禁城,在红墙碧瓦间藏着太多的秘密,它的神秘让无数国人心生遐想,就连外国人也按捺不住想去挖掘的心理。

故宫,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座单纯的建筑是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人事变迁才能焕发出它的光辉来。这里不仅是个建筑群,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居住过十几位皇帝,这里曾经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盛衰落

如今,故宫博物院将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努力推动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故宫这座建筑之所以会被人们认为了不起,吸引人的地方可不仅仅单单只有建造这一项。它是中华文明的至宝,有无数的文化内涵与细节隐藏于其中。

这些年火遍全国的《故宫日历》其实早在1932年便已问世,当时是为满足大家对皇宫收藏的好奇,和守护遗产、传播文化。它曾被评为民国时期的“头号社交礼物”。

在1932年到1936年出版期间,民国时代的广告人用“震铄世界”、“独霸天下”来形容这本日历。学者俞平伯曾将《故宫日历》送给老师周作人,作家梁实秋也在信中提过获赠《故宫日历》的事。

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更被其传承的“工匠精神”所感召。近几年来,每逢新版《故宫日历》面世,盗版日历也会如影随形。为了保证读者权益,2022年《故宫日历》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推出双重防伪功能。扫描护封勒口处的二维码,首次扫描时间及图书介绍等信息一目了然,可验证正版。

 鲁迅先生说得好,“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尽管,长久以来,《故宫日历》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保持了“畅销”势头,可是,“要进步或不退步”,始终保持“常销”态势,便须以“新”制胜。

令人欣慰的是,《故宫日历》的策划、出版者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满足于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努力求新,从而吸引人的眼球,带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欣喜。

2023年《故宫日历》如期而至,一直以来都在生肖概念基础上,今年正好轮为兔,兔在中国生肖传统文化中可爱活泼,是活力和幸福的象征。今年的主色调为绿色,一方面来自兔子食草动物性特征,可爱活泼,充满活力,绿色也与兔子的多子寓意和婴戏、百子主题契合;同时绿色还来自故宫建筑及文物藏品的颜色,如紫禁城南三所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温润动人的青绿山水画。

同时在原来的《故宫日历》基础上融入了AR技术,用手机扫描一下,就可以看到立体3D国宝实物,还有声音讲解,如同真的在故宫里游走一样。把文化和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故宫日历2023年 ¥126 购买

《故宫日历》系列图书不仅仅是介绍文物、介绍故宫、传播历史知识的图书,更成为故宫博物院立足本院实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阵地、一面旗帜。可以说,正是基于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用情至深,基于对图书出版这块阵地、这面旗帜的悉心呵护,才使得其策划、出版者勇于创新,精益求精。

有道是“功成惟欲善持盈”。面对激烈的书业竞争,《故宫日历》拓展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守好这片新天地,需要其永葆初心,求“新”不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故宫   太和殿   紫禁城   金水   琉璃瓦   汉白玉   工匠   美国人   叹为观止   钉子   中华   宫殿   传统文化   木头   屋顶   日历   建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