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材料研究报告:全球电解液龙头,一体化扩产保障成长

(报告出品方/作者:申港证券,曹旭特)

1、深耕一体化领跑电解液赛道

1.1、电解液是锂电核心主材

电解液对电池寿命、功率、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性能指标都有显著影响。电解液一 般应当具备如下特性1: ① 电导率高,要求电解液黏度低,锂盐溶解度和电离度高; ② Li+导电迁移数高; ③ 稳定性高,要求电解液具备高的闪点、高的分解温度、低的电极反应活性,搁 置无副反应、时间长等; ④ 界面稳定,具备较好的正负极材料表面成膜特性,能在前几周充放电过程中形 成稳定的低阻抗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 膜); ⑤ 宽的电化学窗口,能够使电极表面钝化,从而在较宽的电压范围内工作; ⑥ 工作温度范围宽; ⑦ 与正负极材料的浸润性好; ⑧ 不易燃烧; ⑨ 环境友好,无毒或毒性小; ⑩ 较低的成本。 电解液由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组成,质量占比约分别为 80%,10%~15%,5%~10%2。 电解液的性质与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的性质密切相关。

具有比较适中的离子迁移数,适中的解离常数,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大约 5.1V vs. Li+ /Li)和良好的铝箔钝化能力,使其能够与各种正负极材料匹配。LiPF6 对水比较 敏感,痕量水的存在就会导致 LiPF6 的分解,这也是 LiPF6 难以制备和提纯的主要 原因。其分解产物主要是 HF 和 LiF,其中 LiF 的存在会导致界面电阻的增大,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锂盐是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该盐各项性能都比较好:具有 高的热稳定性,在碳酸酯体系中具有高的溶解度,相比于 LiPF6 体系具有较高的电 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但是存在腐蚀铝箔的问题,这主要是由合成过程中引入的氯 离子杂质和电解液中痕量水分造成的。该盐的铝箔腐蚀问题可以通过加入 LiClO4 等添加剂来解决。 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可能包含多种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特点是用量少,但是能显 著改善电解液某一方面的性能。其作用一般分为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提高电池的 循环效率,增大电池的可逆容量,改善电极的成膜性能等。常见的添加剂有碳酸亚 乙烯酯(VC),它能够有效防止 PC 共嵌入,提高 SEI 膜高温稳定性。

1.2、公司是电解液行业领跑者

公司是电解液行业领跑者。成立于 2000 年 6 月,一直致力于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 发、生产和销售,拥有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两大业务板块。 2007 年成立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2010 年九江电解液试产成功。 2011 年九江电解质项目正式投产,电池材料全面进军动力锂电市场。 2013 年晶体 LiPF6投放市场。 2014 年在深交所上市。 2017 年,100%收购东莞凯欣,电解液出货量居行业第一。 2019 年新型锂盐 LiFSI 产出,高电压和高镍三元动力电解液配方技术取得突破。 经过多年收购及增资,公司形成了 LiPF6、LiFSI、添加剂、电解液等产业链一体 化布局。

公司拥有成熟的研发货架平台。 其中包括常规溶剂和新型溶剂技术货架平台、成熟添加剂和新型添加剂技术货架 平台,同时也建立了安全解决方案完整的技术货架平台。产品开发方面:公司在高温安全、高倍率、高功率安全型及长寿命安全型电解液 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研发优势。 公司具备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工艺与技术、先进的异物管控技术,产品 品质稳定可靠。 通过开辟新的研发平台进行新型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应用开发研究,形成优势电 解质、功能添加剂和电解液的配套发展,提升了公司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行业的 核心竞争力。公司电解液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行业第一。公司从 2017 年起,出货量就是国内 最大,市场占有率从未低于 25%。公司 2021 年电解液交付量超 14.4 万吨,同比 增长超过 97.3%,市场占有率达 28.8%,是宁德时代、LG 等电池厂商的重要供应 商。

从主营业务来看,锂离子电池材料占主导地位。2022H1 锂离子电池材料营收占比 达 93%。这主要是由于公司逐渐扩大电解液产能与出货量,同时电解液价格不断攀 升。 从营收来看,过去 5 年公司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8 年以来营收增速逐年上 升,其中 2021 年营收增速高达 169.3%,2022Q1~3 营收同比增速高达 148%。新 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是锂离子电池及电解液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储能领域随着 光伏、5G 基站、电网储能及家庭储能的发展,增长速度加快也对公司营收有强大 推动作用。

从归母净利润上来看,盈利增长强劲。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20.1 亿元,同比增 长 314.4%。2022Q1~3,归母净利润达 43.6 亿,同比增长约 180.7%,主要是因为 受益政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市场成熟度等因素影响,锂电产业市场规模迎来持 续快速增长,锂电上游材料锂盐、溶剂、添加剂等交付压力持续紧张,市场供不应 求,公司把握机会,及时对内部电解液和自产关键原料的产能进行扩大及增产,产 销两旺,量价齐升。

从毛利率来看,盈利能力显著。受电解液降价影响,公司 2018 和 2019 年毛利率 较低。2019 年公司净利率为-1%,主要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3 亿元。随着电解液 价格上涨,公司毛利率逐渐回升。2021 年毛利率大幅提升至35%左右。2022Q1~3 更高达 40.5%。公司目前自产自用电解液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及添加剂,无论是生产 规模还是工艺水平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原材料自给率的提升和电解液价格的提高 对公司毛利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司费用率也控制的比较妥当。2018-2022Q1~3,公司费用率大幅下降,合计费用 率由 2018 年的 25.9%降至 2022Q1~3 的 12.2%,管理费率由 2018 年的 13.3%降 至 2022Q1~3 的 7.2%。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升明显。研发投入持续发力。为保证公司的技术优势,2018-2021 年,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 入。在 2021 年,公司人均研发投入 99.5 万元,同比增长 84%,彰显公司对技术的 重视。

2、锂电行业发展强劲电解液需求高增

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推广应用以及电化学储能产业兴起,锂电池产业一直处于高速 增长。电解液作为锂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其需求量主要取决于锂离子电池需求量。 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新能源车,储能,消费电子。 其中消费电子类锂电下游主要对应 3C 等需求,近年来行业增速整体相对比较稳定, 出货量增速在 15%左右。储能锂电受益于新能源发电装机增长,近年来保持较快增 速,2021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 133%左右,但是由于基数较小,在锂离 子电池出货量的占比目前仍旧较低,2021 年储能电池占比仅为 11.7%,所以对整 体出货量的贡献仍然较小。

新能源车销量的增加是锂电和电解液行业的重要驱动力。受益政策持续推动、技术 进步、市场成熟度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预计会继续增加。中国、欧洲、美国等汽车产业领先国家和主要车企围绕未来汽车电动化发展达成高度共识,纷纷 发布电动化战略目标,加快汽车电动化转型。 中国的新能源车战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 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规划(2021-2035 年)》中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 20% 左右的目标。

全球新能源车战略:欧洲多国启动纯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并加大了对新能源车的 补贴力度。欧盟目前最新、最关键的低碳发展政策—“Fit for 55”(“减碳 55”), 承诺在 2030 年底温室气体排放量较 1990 年减少 55%的目标,这也将加速欧洲 汽车行业电动化。美国汽车电动化进程战略也已经确立。2021 年 8 月 5 日,美 国总统拜登签署了“加强美国在清洁汽车领域领导地位”行政命令,设定了美国到 2030 年零碳排放汽车销量达 50%的目标,并联合通用和福特等美国主要车企发 布联合申明,希望在 2030 年美国电动汽车渗透率达到 40%~50%,确保美国汽 车行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技术与市场驱动:新能源车凭借环保、安静、经济等固有优点,加上续航里程增 长,充换电便利性增加,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大大提高,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 策逐渐退出的情况下,依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 年 1~9 月,中国汽车销量 1947 万辆,同比增长 4.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57万辆,同比增长112%,市场渗透率达到23.5%, 同比增加 11.9 个百分点。2022 年 9 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更是达到 27.1%。 2017-2021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增长 353%,CAGR 约为 46%。预计未来两年新冠 疫情影响会逐渐降低,宏观经济的复苏将会促进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汽车销 量将会温和增长。按照 2022/2023/2024 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速为 5%/4%/3.5% 预计,2022/2023/2024 年中国汽车销量分别可达 2758/2869/2969 万辆。同时,随 着新能源汽车性能品质的提高,以及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新能源车销量和渗透率 也会逐步提高,预计 2022/2023/2024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 684/1030/1400 万辆,相应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别约为 25%/36%/47%。

据 EV Volumes 数据,2013-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由约 21 万辆增至 675 万辆,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 108%,全球新能源车都处于爆发的时间节点。 中国及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拉动锂电需求高增。2018-2021 年中国动力电池 出货量由65 GWh增至220 GWh,2021 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速达175%。 2018-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由 106 GWh 增至 371 GWh。

动力电池拉动电解液需求。2018-2021 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由 14 万吨增至 50 万 吨。2021 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同比增速达 100%。2018-2021 年全球电解液出货量 由 21 万吨增至 61 万吨。在动力电池大幅增加的带动下,预计 2021-2024 年全球 电解液需求由 118 万吨增至 410 万吨,CAGR 约是 52%。

3、领先优势显著龙头地位稳固

3.1、电解液核心原材料LiPF6自产技术与成本优势明显

3.1.1、LiPF6是电解液核心主材

我们对电解液成本结构进行了测算。根据行业基本情况:电解液由 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组成,质量占比约分别为 80%,10%~15%,5%~10%2,我们 假设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电解液中溶剂,锂盐(LiPF6)和添加剂质量占比分别为 82.5%,12.5%和 5%。溶剂为 EC/EMC/DMC/DEC,它们均约占 20.6%。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以 VC、PS 和 FEC 为代表,它们质量占比分别为 4%,0.5%, 0.5%。三元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以 VC,PS,DTD 和 FEC 为代表,它们占比分别 为 2%,1%,1%和 1%。然后我们根据它们的市场公开价测算8,发现:现阶段 LiPF6 约占电解液材料成本的 65%,近 2 年来,电解液中 LiPF6 成本一直是电解液价格 的 50%左右,是关键核心原材料。

六氟磷酸锂和电解液价格具有高度联动性。 在表 3 中,我们测算了电解液的供需情况。2016-2019 年,电解液的供需关系比较 稳定,电解液的出货量与需求比例在 62%~77%之间,出货量与需求的缺口不超过 14 万吨。另外,六氟磷酸锂在电解液成本中的占比最高9。随着六氟磷酸锂价格的 逐步下降,电解液价格也逐渐走低。 2020 年,电解液的出货量与需求比例为 63%,出货量与需求的缺口达到 20 万吨, 是近 5 年(2016~2020)的最大值。这为电解液价格的大幅反弹,奠定了基础。

2021 年,电解液的出货量与需求比例为 52%,是近 6 年的历史低点,出货量与需 求的缺口达到 56 万吨,电解液缺口量绝对值远超前 5 年。 2020 年 8 月份左右,六氟磷酸锂价格到达近 5 年历史低点,约 7 万元/吨,然后大 幅反弹。 几乎同时,2020 年 8 月份左右,电解液价格到达近 5 年历史低点,约 3 万元/吨, 然后大幅反弹。

3.1.2、碳酸锂价格托底LiPF6和电解液价格

碳酸锂占六氟磷酸锂原材料成本的 80%左右,碳酸锂价格是影响 LiPF6 价格最关键的因素。碳酸锂去年年初价 格约为 5.3 万元/吨,之后大幅走高,今年 10 月过后又创新高,目前在 55 万元/吨 左右。经测算,2022~2024 年碳酸锂供需维持在紧平衡,预计碳 酸锂价格将维持在高位。按年初至今碳酸锂平均价 45.7 万元/吨计算,固体和液体 六氟磷酸锂的单吨成本价分别在 15.1 万元/吨,16.1 万元/吨(见表 11 和 12)。碳 酸锂价格企稳将对 LiPF6和电解液价格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在下游需求比较旺盛时,下游企业愿意用成本联动机制来保障公司盈利水平。根据 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的供货协议公告10,我们判断假设公司按照“电解液价格=(六 氟磷酸锂长协价+其他原材料成本+制造成本)*(1+固定百分比)”模式定价,原材 料价格变动对公司电解液盈利水平影响较小。

因为市场对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金属钴(Co)价格昂贵且有毒性,所以 三元电池中“高镍化”是未来的趋势。根据假设的三元材料细分占比,结合表 6 中 测算得到的每种细分三元材料单位碳酸锂需求,进行加权求和处理,得到单位三元 NCM 电池正极材料所需的碳酸锂,随着“高镍化”的发展,单位三 元 NCM 电池正极材料所需的碳酸锂会逐渐降低。测算得到的 2022/2023/2024 年 单位碳酸锂需求分别为 583/565/562 吨/GWh。

3.1.3、公司液体六氟磷酸锂技术与成本优势明显

LiPF6 生产工艺难度极大。六氟磷酸锂性质十分不稳定,60℃左右发生分解,也极易潮解,而且,锂离子电池对其纯度、稳定性、一致性要求非常高。同时,六氟磷 酸锂生产过程涉及低温、强腐蚀、无水无尘等苛刻工况条件。公司在制备技术上有 优势。 六氟磷酸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气固反应法、氟化氢溶剂法和有机溶剂法等。 1、气固反应法。气固反应法是最早的六氟磷酸锂制备方法,由美国科学家于 1950 年提出。气固反映法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两步: LiF(固体)+HF(气)→LiHF2(固体)→LiF(多孔)+HF(气) LiF(多孔)+PF5(气)→LiPF6 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在高温下进行,但生成的 LiPF6 会覆盖在 LiF 表面形成一层 致密的保护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从而导致最终产品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 LiF,产品纯度相对偏低。如进一步提纯,将增加工序、成本,且纯度也不易保证。

2、氟化氢溶剂法。氟化氢溶剂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LiPF6 制备方法。氟化氢溶剂法是将 LiF 溶解在无水 HF 中,再通入高纯 PF5 气体进行反应, 生成 LiPF6,再经过结晶、过滤、干燥得到 LiPF6 晶体。3、有机溶剂法。公司 LiPF6 合成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工艺。公司 从美国引进独家许可技术,在自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工程放大。 技术路线采用多聚磷酸与 HF 合成 HPF6,再得到 PF5。在氟化锂溶液(溶剂为电解 液中常用溶剂,如 DMC、DEC 等)中通入 PF5,进行反应,反应中 PF5过量,反 应中生成的 LiPF6 在 LiF 表面剥落下来,溶解在溶剂中。

液体六氟较固体六氟优势在于: 成本优势:液体六氟磷酸锂单吨成本比固体低 1 万元。公司采用的有机溶剂法生 产液体 LiPF6 的工艺省去了反复干燥、结晶的过程, 有效降低制造成本。而且, 固体六氟磷酸锂使用腐蚀性较大的氟化氢,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前期投资成本 较高。据天赐材料和多氟多公告,单吨固体六氟磷酸锂建设投资约 3 万元,单吨 液体六氟磷酸锂建设投资 1.4 万元,仅为前者的 47%。此外,液体六氟磷酸锂的 建设周期也要远小于固体六氟磷酸锂。

技术优势:首先,液体 LiPF6 的均一性更佳,更有利于客户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 提高电芯性能的一致性。而且,液体 LiPF6 原材料的收率高,能达到 99%以上。 此外,由于五氟化磷和氟化锂的反应过程不在强腐蚀性的氟化氢溶液中进行,对 设备的抗腐蚀能力要求明显降低。 天赐材料凭借领先的电解液核心原材料 LiPF6 生产技术,并且自给率高,所以成 本优势明显。在 LiPF6 供应较紧俏的时期,毛利率高于同行电解液公司。

此外,公司深耕电解液行业多年,通过技术攻坚,还成功掌握新型锂盐 LiFSI、添加 剂 LiPO2F2、TMSP、VC 的生产技术,并已拥有量产相关产品的成熟经验。公司公 告称,在生产高镍三元电池用电解液过程中,创新性地采用正极成膜添加剂 M55 和 M235 与 DTD、二氟磷酸锂等添加剂组合,在保证电池拥有较低成膜阻抗的同时, 大大抑制了高镍正极高温对电解液的氧化导致产气的情况,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3.2、价值链整合构建的竞争优势

围绕主营业务及行业,通过内生式构建及外延式投资,公司形成了产业链纵向稳定 供应和横向业务协同的两大优势。 纵向业务一体化,稳定供应。公司通过自产电解液的核心关键原材料六氟磷酸锂、 LiFSI 以及电解液添加剂,同时参股上游碳酸锂厂家-江西云锂、江苏容汇等,搭建 下游材料循环产业(公司的锂电池相关回收业务,也将在今后提供一定量的碳酸锂), 形成纵向产业链,确保关键原材料稳定供应。 横向业务协同发展。公司扎根精细化工行业多年,在业务布局上充分考虑产业链上 各产品之间的联系,打造了具有循环效应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产品聚群,协同效应明 显。硫酸在产业中的循环就是典型代表。

其中,三氧化硫(SO3)产品可替代发烟硫酸,成为六氟磷酸锂的原料; 氯磺酸为 LiFSI 的原料,同时 LiFSI 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氯化氢尾气, 又可作为氯磺酸产品的原料,两者之间形成循环体系,从而降低了原料成本; 硫酸项目可为氢氟酸项目提供发烟硫酸原料。 此外,硫酸还是公司现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生产的基础原料。

3.3、生产供应及服务优势

在供应运输方面,公司目前拥有广州、九江、天津、宁德、溧阳等多个电解液生产 基地,构建了全国性及重点国际区域战略供应系统,能够实现在国内 100 km 供应 半径内、国外 500 km 供应半径内对绝大多数客户实现精准覆盖。 此外,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在技术服务方面形成了自身的核心优势。公司拥 有领先的客户需求调研体系、产品配方数据库、丰富的产品开发设计经验,可以充 分满足下游客户定制化的产品诉求,并具备稳定可靠的生产能力。 生产供应和技术服务的水平强化了公司与客户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3.4、不断扩展全球优质客户

2017 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LiPF6 供给过剩、价格暴跌引发第一轮行业 洗牌,部分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下,被淘汰出局。2021 年,在需求向好的大背景 下,公司加大了产能扩张的力度。 随着整个产业链集中度的提高,上下游的绑定越来越紧密。这种绑定既保证了下游 客户锁定部分材料的单价,也保证了上游原材料未来几年的出货量,新进入的企业 或者小企业不具有这种客户资源优势,在行情出现波动的情况下盈利能力得不到保 证,竞争能力会逐步下降。作为行业内为数不多拥有电解质锂盐和添加剂自产能力 的国际优质电解液生产企业,得益于长期以来良好的品质口碑和供应保障能力,天 赐材料于 2021 年开始陆续与宁德时代、LG 等客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此外,公司与 Tesla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展了国外优质汽车客户资源。 2021 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为 13.4%,国外新能源车渗透率约为 6%。预计 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 25%,国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为 9%。2021 和 2022 年 1~9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分别约为 157%,112%。随着国内新 能源车渗透率和销量基数的提高,其销量增速会逐渐降低,作为锂离子电池和电解 液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势必会影响电池行业国内业务的增长速度。目前国外 电动车渗透率较低,未来有望复制国内 2021、2022 年 1~9 月的高增速。Tesla 作 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公司与 Tesla 深度合作,并积极布局海外生产基地, 可以在未来国内业务增速降低的情况下,随着国外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快速提高和 Tesla 全球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而保持相对较高的业务增速。

3.5、布局新的锂电材料打造新的增长极

2022 年 6 月 27 日天赐材料电解液全球运营白皮书&新品发布会在成都召开。发布 会上,公司介绍了天赐材料的三款重磅新品,即非氟类锂电池粘结剂、NMP 替换溶 剂 Tinci E100 以及动力电池模组封装胶。 正极粉体粘结剂 Tinctive P124 具有高粘结力、耐高电压、供应稳定、溶解快的优 点;PI 类粘结剂 Tinctive T126 可应用于高固含浆料加工,助力磷酸铁锂电池正极 片的加工升级;在负极领域,输出了 CMC 替换方案 Tinctive K112 以及增稠/粘结 二合一粘结剂 Tinctive E124 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正极匀浆溶剂 Tinci E100,该溶剂完美匹配现有 PVDF 生产加工工艺,并且具有低 成本、降低能耗、加工安全等优势。

为了助力锂离子电池包实现轻量化设计和更好的热平衡管理,天赐材料开发了低密 度、高阻燃、高绝热的有机硅弹性体材料和新型的低粘度、流平性好、导热绝缘性 能优异、高阻燃性的高导热灌封胶和导热凝胶。此次天赐新品的发布标志着天赐材料的锂电材料布局又下一城,与现有业务板块协 同发展,齐头并进,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这些新材料业务有望成为 新的增长极。

4、扩产迅速业绩增量可期

2021 年公司电解液设计产能约 17 万吨,实际出货量 14.4 万吨(源自公司公告)。 在现有业务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未来公司将有多个规划项目逐步落地。 2022 年 6 月 27 日,公司电解液事业部首次向外界发布了天赐材料电解液全球运营 白皮书,介绍了天赐材料国内 8 家和国外 2 家电解液工厂的规划布局,并对各个工 厂的特点、定位进行了剖析和阐释。10 家电解液工厂的规划总产能约 200 万吨/年, 能够实现在国内 100 km 供应半径内、国外 500 km 供应半径内对绝大多数客户实 现精准覆盖。

天津、宁德、江西九江-凤凰工厂、广州工厂2021年的规划产能合计约为17 万 吨。 宁德工厂另有 40 万产能在规划中,预计随宁德时代公司的电解液需求量增加而 逐步增加产能。 江西九江-龙山工厂 15 万吨产能预计 2022年逐步释放。江苏溧阳年产 20 万吨电解液项目(一期)预计于今年释放产能,远期规划共40万吨电解液产能,预计会随周边客户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捷克一期规划的 3 万吨,总的产能规划是10万吨,预计会随欧洲客户电解液需 求增加,然后扩产。 在江苏南通,2021年8月,公司公告在此规划了 20 万吨电解液产能,建设周期 为 24 个月。预计产能规划将逐步完成,2023 年完成 20 吨产能建设。

2021 年 10 月 27 日,公司公告称将在四川投资建设 30 万吨电解液产能。建设周 期为 18 个月。预计 2023 年将有先期产能释放。在广东省江门市,2022 年 6 月 2 日,公司公告将在此建设年产 20 万吨锂电池电 解液项目,建设周期为 12 个月。预计 2023 年将有先期产能释放。 除了以上地区,公司还在德国设立了子公司。公司与 Tesla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预计随着特斯拉德国工厂的开工建设,公司也将在德国扩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 2024 年公司电解液出货量约为 102 万吨,约是 2021 年 出货量的 7 倍。预计 2021-2024,电解液出货量 CAGR 约为 92%。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系统发生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电解液   碳酸锂   材料   出货量   磷酸   新能源   溶剂   产能   添加剂   龙头   全球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