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他为东北带来了科学之光

怎么会有人觉得科学枯燥无味呢?还有什么东西能比支配宇宙的自然规律更引人入胜呢?

——严济慈

在夜晚的天空,有一颗小行星闪着微弱的光芒。它在10年前被人类发现,并拥有了自己的名字——严济慈星。它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在遥远的中国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那个人名字里和它一样都有着星星的光芒。

严济慈,字慕光,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技大学的创始人之一。2012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举行仪式,将一颗由中国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严济慈星”。

1927年,徐悲鸿曾为严济慈画了一张肖像素描,并题写了一行法文小字:“致我的朋友严济慈——科学之光”。“科学之光”,既包含着严济慈的字“慕光”,又预示着严济慈将为中国科学界带来光明,引领一代学子走上科学之路。

徐悲鸿给严济慈画的肖像画

那时,严济慈26岁,事业还没有正式开启。徐悲鸿同他一样年轻,他们在法国留学归国的途中相遇,报国救国心使二人一见如故。

徐悲鸿把严济慈比作“科学之光”不是没理由的。

严济慈曾三换专业,走上科学报国路。严济慈从小就显示出极大的学习天赋,是浙江东阳县中学第一个考上全国高等学府的人,以省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当时与“北大”齐名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南大学),而且也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第一届唯一毕业生。

严济慈先后学习了商业、工业,直到五四运动后,才意识到只有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才能帮助中国,个人的学习要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于是,他第三次更改专业,改学数理化学科。

“留学外国者,今日之急务也”。1923年,严济慈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他仅用一年时间就考得巴黎大学三门主科——普通物理、微积分和理论力学的文凭,并获数理科学硕士学位。这样的优异成绩在巴黎大学史无前例,严济慈因此一举成名。

“一个人,既然学术界许身,便没有权利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法……”这是严济慈在法国留学期间写下的话。

严济慈与家人


严济慈攻读博士的导师是著名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教授,经过一年半的研究,严济慈精确地测定出“晶体压电效应反现象”,证实了皮埃尔·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的设想,解决了这一40余年悬而未解的科学难题。

1927年春,刚刚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的法布里,在例会上宣读了严济慈的博士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这是法国科学院第一次宣读中国人的论文,立即震动了法国物理学界。

严济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精确测定石英压电定律“反现象”的科学家,也成为第一位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第二天,《巴黎晨报》第一版显要位置便刊登了《新院士法布里教授和中国学者严济慈》的新闻,并配有法布里和严济慈的醒目照片。在那个中国人备受歧视的时代,这不仅是严济慈个人的荣誉,更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1927年9月1日,中华新闻学会欢宴留欧学生回国,前排右二为严济慈,前排右四为徐悲鸿。

“科学在中国的土地上生了根,到了我的儿子这一辈,中国科学水平提高了,他们就用不着出国。”1929年,抱着这个信念回国后仅一年的严济慈再次赴法留学。

“居吾辈情形,吾辈研究科学,科学在中国没有根,未能独立,更无先人可为吾辈之准则。虽科学为国际的,但我总愿于国际外做中国的科学事业。”严济慈两度赴法,两次回国,始终恪守爱国主义情怀。

1931年,严济慈出任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所长。1932年又创办了镭学研究所,同年还参与创建了中国物理学会。

法国留学期间,严济慈与居里夫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筹建中国放射性实验室,他写信向居里夫人求助。居里夫人寄来了含镭的盐样品和放射性氯化铅,并回信给予了热心的指导,对筹建中的镭学研究所致以良好祝愿,希望它“旗开得胜,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镭学研究所”。严济慈不负期望,在他的领导下,这两个研究所很快就发展为我国物理学研究的重镇。

1932年,严济慈(左一)同来华访问的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一行。

1928年到1938年,是严济慈致力于中国物理研究的10年,也是在国家夹缝中发展科学的10年。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面对外侮,严济慈带领的这支科学生力军,也是抗敌的一把利剑。物理所生产了1000多具无线电发报机稳定波频用的石英振荡器、300多套五角测距镜和望远镜、500台1400倍显微镜、200架水平经纬仪、50套缩微胶片放大器等光学仪器,供前线和后方医疗、科研教学使用。这些仪器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批光学仪器,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亦是信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严济慈说:“一个人再有才智,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是无法让科学为民族、为正义服务的。”新中国成立后,即将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邀请严济慈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筹建领导工作:“倘因我们的工作而能使成千上万的人进入实验室,岂非更大的好事!”严济慈决定出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全力投入到中国科学院的筹备工作中。

1950年6月,中国科学院将中研院物理所与北研院物理所合并,重组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担任首任所长。

硝烟散尽,百废待兴!为建设需要和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国家决定在具有工业基础的东北地区,建立中国科学院的第一个分院。1952年,严济慈收到了一封任命通知书,他被任命为中科院东北分院(今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的院长。

严济慈来到沈阳,一边建设改造科研机构,另一边访能纳贤,聘请各地专家到分院的各研究所担任领导工作,大大加强了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力量。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今大连化物所)做出一些成果都在工业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严济慈对两所的工作非常欣赏,曾于1953年下半年组织人员总结两所的经验,探讨科学研究工作如何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怎样实现科研成果工业化转化。

东北分院很快走上了正轨,不仅解决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课题研究问题,而且研制出许多重要的高端设备,同时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1953年,严济慈再次得到重用,被任命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委员。

严济慈到东北开展工作,不仅是国家对他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也是新中国科学建设事业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事实证明,严济慈不负所望,圆满完成了东北分院的建设任务,就像他的称号“科学之光”那样,他用自己全部的智慧、知识和力量,发光发热,让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居里夫人   徐悲鸿   中国科学院   济慈   科学   法国   分院   中国   研究所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