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凉山从秘境到国际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封面新闻记者 席秦岭 罗石芊 周翼

凉山从不缺世界关注的目光。

途经凉山的古南方丝绸之路,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开辟出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

7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书中向世人描绘出一幅西昌城池、村庄、文化的画卷。

100年前,美国著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凉山、云南一带进行了长达27年的考察探险活动,并深入到神秘的“黄金王国”木里。

1931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在全球掀起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

过去,身处大西南的凉山,以秘境闻名于世。

凉山建州七十年来,不断注入的“阳光康养”“文艺副中心”等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开放的凉山以其温暖的阳光、瑰丽的风景和多元的文化吸引各地的游客。凉山文旅下一站——国际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泸沽湖卫星图像拍摄时间:2020年 国星宇航供图

盛世美颜

好山好水好阳光,这边风光独好

凉山有多美?

明代文学家杨慎被贬云南永昌,途经凉山,被仙境般的风光治愈。身处人生低谷的他,挥毫写下“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的诗篇。

在美姑与雷波之间的龙头山,有一段长达10余公里、将近90度的悬崖断壁,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地球的边缘”。

在前往稻城的路上,游客遥望前方央迈勇、仙乃日和恰朗多吉三座神山,许下美好的心愿。海拔5958米的恰朗多吉,是凉山州最高峰,山顶终年积雪,被约瑟夫·洛克形容为“被裁剪过的金字塔”。

仅次于阿坝州若尔盖湿地的乐安湿地,邛海、马湖和泸沽湖星罗棋布。2000多年来,摩梭人生活在泸沽湖的周围,是中国最后的母系社会,又被称为“女儿国”,“船上之舟,舟上之人,人之歌声”堪称泸沽湖三绝。

年平均气温17℃,年均日照时间2400多小时,让凉山具备开展冬季阳光度假旅游的优越条件。为了把美丽的自然风光变为宝贵的旅游资本,早在1993年,凉山就划分出东、中、西三大片区开发旅游。1999年,“99新春阳光之旅”专列从成都驶进西昌,拉开了凉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序幕。

目前,凉山州已建成61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有15个4A级景区,“十三五”期间,实现旅游总收入1904.65亿元。

泸沽湖王妃岛 邹森 摄

文化为魂

如愿成为夏季最向往之地

在凉山这块热土上,14个世居民族繁衍生息,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文化。

作为我国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区,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办盛大的火把节,橙黄的火光把夜空“烧”亮,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之后的三天,饮杆杆酒、赛马斗牛、选美大赛……丰富多彩的活动令人目不暇接。

德昌是全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其原生态歌舞、服饰、婚俗、阔时节、口弦、葫芦笙、火草织布技艺、民间传说等令人神往。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大凉山,不仅为中国近代史书写下红色文化,还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会理,红军巧渡金沙江,那“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场景历历在目。在冕宁,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留下“彝海结盟”的美谈。

1984年,凉山举办首届“火把节”物资交流大会,以文化为媒,促进经济发展,吸引6万多游客前来参观。后来,彝族火把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到凉山过火把节,成为游客夏季的向往。

西昌举办火把节 图片来源:西昌市委宣传部

1991年,人类学家费孝通离开凉山时,寄语当地:重建丝绸之路,促进多民族合作开发攀西地区。26年后的12月,如费老所愿,凉山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

文艺“复兴”

许下新理想:成为四川文艺副中心

凉山儿女浪漫多情,爱作诗,能歌善舞,孕育出璀璨的艺术文化。

我是这片土地上用彝文写下的历史

是一个剪不断脐带的女人的婴儿

我痛苦的名字

我美丽的名字

我希望的名字

……

啊,世界,请听我回答

我——是——彝——人

在诗歌《自画像》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用汉语生成融汇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诗歌表达,架起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彝家儿女把对民族和生活的热爱,化作一首首诗与歌,凉山也成为一座艺术的摇篮。凉山姑娘、著名歌唱家曲比阿乌留下了《情深意长》《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名曲。山鹰组合红遍全国,让彝族流行音乐更快走入大众视野。此后,莫西子诗、海来阿木、吉克隽逸等群星璀璨。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著名指挥家唐青石从成都到凉山,创建凉山交响乐团,8年间惠民演出600多场,观众超过60万人次。2019年11月,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在西昌举行,创下中国戏剧界“东看乌镇、西看凉山”的新格局。

音乐、诗歌、戏剧……70年来,凉山的文艺交相辉映,也让凉山有了新的抱负:努力成为四川省的文艺副中心。

邛海 图片来源:西昌市委宣传部

70年 凉山文旅发展时间线

1984年7月21日,凉山州首届“火把节”物资交流大会在西昌开幕

2002年,四川省政府确定将凉山、甘孜州、攀枝花纳入“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同年举办首届凉山民族艺术节

2006年12月17日,中国四川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节在西昌开幕。灵山景区、邛海泸山景区、泸沽湖螺髻山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11月2日,会理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凉山第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21年9月,攀西经济区“十四五”规划出台,提出打造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凉山彝族自治州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凉山彝族自治州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

[2]凉山彝族自治州史志办公室凉山.历史大事记1923-2021[Z].西昌:准新出图(2021)第67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凉山彝族自治州   会理   西昌   彝族   火把节   阳光   旅游   景区   中国   目的地   文化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