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们,你被“高颅顶”控制了吗?

路易丝·伊丽莎白·维吉·勒布伦(Louise Élisabeth Vigée Le Brun)《杜巴里夫人》(Madame du Barry),油画,115×89cm,1790-1800年

颅顶高才是美?近年来,人们热衷于追求高颅顶。从发型、头饰到整容,人们为这一大众审美拼尽了全力。为何高颅顶成为了潮流审美的标准?艺术史中的人们如何理解这一趋势?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

01 - 初恋必备 -

你的初恋长什么样?弯弯柳眉、清澈双瞳,或者红润白皙的脸蛋?从《初吻》中的Vic到《情书》中的藤井树,她们都有着一头蓬松顺滑的头发,似乎“高颅顶发型”早已成为精致美人必备的身份标签。不过,什么是高颅顶?它一定美吗?

上:电影《初吻》中的截图,1980年;下:电影《情书》中的截图,1995年

这类似于艺术中的黄金比例。通常,从发际线到头顶与眉眼的距离约等于1:1,即被认为属于“高颅顶”。前者距离越长越可达到显脸小与放大五官的效果,让人看起来是“头包脸”。而颅顶低平便会显得面部比例不佳以及发量稀疏,增加了“岁月感”和“苍凉感”。因人人都想永驻年轻,高颅顶成为“减龄”的香饽饽。

左:高颅顶;右:低颅顶

脸不够小,颅顶来凑!“青春”往往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也因此更容易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天然的喜爱。初恋女孩们往往借“天真”的气质出圈,利用高颅顶来塑造脸部幼态便是其中一种手段。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Portrait de Gabrielle Cot》,布面油画,45.5×38cm,1890年

加布里埃尔·查尔斯·但丁·罗塞蒂(Gabriel Charles Dante Rossetti)《Lady Lilith》,布面油画,96.5×85.1cm,1866年

高颅顶美学不仅掀起了一股审美浪潮,还衍生出一系列“变美”教学。但真正的高级玩家们并不局限于成为其顺从者,还创造性地设计出许多款发型并赋予其社会功能,让高颅顶成为古代中西方艺术、社会和政治的载体。

02 - “高颅顶”的高级玩家们 -

冷枚《春闺倦读图》,绢本设色,170×100cm,清代,天津博物馆藏

在中国古代,令人头大的除了入京考编,还有高发髻。“螺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这是五代时期诗人和凝描写盘碟式发型的诗句。由于发髻模样与螺极为相似,故又被称为“螺髻”。

仕女手执如意伫立窗前,低眉看着满园盛开的牡丹,青丝高绾置于前额无意间打造出了高高的颅顶,显得其脸蛋精致而娇俏。

清代宫廷画师《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立持如意》,图屏,98×184cm,清

永泰公主墓壁画(局部),177×198cm,唐,图中女子(右四)发型为螺髻。

颅顶高能否实现艺术与功能的完美融合?为区分身份地位,高颅顶发型还衍生出许多款式。如凌云髻能显出高贵的气质,为皇家贵族所效仿;随云髻给人灵动的感觉,被仕女所追求……

(传)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白描长卷,20×292cm,唐,图中女子发型为飞仙髻。

武宗元《朝元仙杖图》(局部),白描画,44.3×580cm,北宋,图中女子发型为凌云髻。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华妃虽头顶数斤重的点翠旗头,但一步一摇,尽显风情。如果说“重量”还不足以劝退,她们甚至连睡觉时间也不放过。宋朝女性将枕头下部做成镂空以便给高发髻留出空间,这有效防止了睡觉时压塌颅顶头发。如此看来,高颅顶不仅是身份名片,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代手工品的发展……

《甄嬛传》中华妃的造型,电视剧截图,2011年,其头饰点翠为造型设计师陈敏正私人收藏品。

湖田窑青白釉仕女枕,陶瓷,宋,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但“高颅顶之风”并不局限于中国。在法国,据说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有着一张婴儿肥的脸蛋。为了使脸显得小巧,她设计出一款类似高丸子头的发型并配上精致的头饰,这既能修饰脸形也能增添女性气质。到了洛可可时期,宫廷女人们更是将高耸的头发作为时尚和社交礼仪的一种方式。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蓬巴杜夫人的肖像》,布面油画,157×201cm,1756年

“法国海军最好的战舰行驶在王后的头上。”作为洛可可时代的“时尚icon”——玛丽皇后将高颅顶美学赋予了更多政治内涵。在法国海军取得胜利后,其将帆船模型作为头饰,既为舞会凹造型,也给予女性抒发情感的窗口。

《绝代艳后》,电影截图,2006年

路易丝·伊丽莎白·维吉·勒布伦《手拿玫瑰的玛丽皇后》,布面油画,45.7×61cm,1783年

玛丽皇后头上的军舰装饰物

当然,高级玩家绝不认可“美”的标准是唯一的。仕女倚窗逗孔雀,好一个逍遥快活——画家仇英完美地展现出明朝雅致奢华的格调;蒙娜丽莎也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大额头,甚至还刻意将颅顶头发压低以增加端庄感。

比起一味用高颅顶塑造的幼态美和小巧美,将头发随意搭在颈后使饱满的额头完整裸露出来更显得温婉妩媚、成熟大气。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重彩仕女画,30.6×574.1cm,明,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板面油画,77×53cm,约1502-1506年

颅顶高低不仅在某些时期与社会地位有一定关系,也反映出幼态美与成熟美之间的抗争。但古代玩家们始终懂得其真谛:所有发型都是服务于个人需求。故而她们从不以某单一审美为标准,更不存在“颅顶羞耻”。

03 - 营销“美丽” -

而当下,“高颅顶”似乎已成为统一标准。受“秃顶”和“氛围感美人”刺激的人们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各类产品应运而生。“蓬松”成为洗发水的营销噱头、“摩根烫”成了当下流行的烫发指南、“手残党也能学会的高颅顶编发教程”成为美妆类短视频的流量保证……

人们对洗发水功能的需求:防脱发和蓬松是首选。

B站上输入“高颅顶”,相关视频播放量均破万,体现出人们对其的关注。

更有甚者,为了拥有高颅顶,不惜尝试骨水泥和玻尿酸增高术。这一切都是由于许多盲目追求潮流审美的人们被高颅顶“PUA”并成为了其“奴隶”,可为何要在意所谓的主流?难道做自己的大女主不香?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lunt)、周迅、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身着吸烟装拍摄IWC广告,2014年,三人均留着干脆利落的头发,自信地展现多样的女性之美。

著名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拍摄的Angelina Jolie

由此看来,“颅顶标准”似乎更像是一场盛大的美丽营销,其本质是对女性审美与自由的约束。人们似乎忘了审美潮流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多元的选择和为艺术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大胆接受和爱上自己,不管颅顶高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你如何理解高颅顶审美?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编辑、文 朱泓谕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玛丽   螺髻   布面   发髻   仕女   头发   头饰   油画   发型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