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结婚将其赶出家门,被迫租房却娶了房东闺女,魏宗万凭什么?

能让导演扑通跪地上求他出演,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1992年,张建亚导演跪在魏宗万面前:“您要是不演,我就不起来了。”

这是他第n+1次做魏宗万的思想工作了。

原来,张建亚想要将张乐平老师的《三毛从军记》改编成为电影,但少了一个“老鬼”的演员。

思前想后,他认为唯一能胜任这个角色的只有魏宗万。

打电话,托人说好话,上门拜访无数次,魏宗万均以“我已过半百”为理由给拒绝了。

无奈之下,张建亚只能扑通一声跪在了魏宗万的面前。

拒绝导演邀约,谁的面子都不给的事儿,魏宗万没少干。

1995年,他又再次在张纪中的头上“拔毛”,张纪中打了无数个电话邀请他来演《水浒》。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话歹话说遍,魏宗万只有一个答案:

“不来,坚决不来。”

国家一级演员魏宗万,凭什么这么“狂”?

中产阶级的小公子

早一批老戏骨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家世平庸者居多。

这样想来,魏宗万或许是其中最不普通的一位。

出身上海富裕家庭,不愁吃穿,父母都是文化人,别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求吃饱穿暖的时候。

5岁的魏宗万就被送进了上海当地最好的学堂。

学费一个月不到10块大洋,能够普通点的人家生活小半年。

说来也算基因突变,这样家庭的孩子对“之乎者也”,“经商赚钱”一点兴趣都没有。

6岁那年跟着母亲听了一场大戏沉浸其中,自此之后对学堂和先生横挑鼻子竖挑眼。

先生上课顺嘴念一个错字,其他学生都应声附和,魏宗万偏不。

站起来大声嚷嚷,说老师白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连字都看不明白,还不如回家卖红薯。

先生下不来台,魏宗万也就不好过。

罚他站着抄书,抄不完不准回家。

放学时小伙伴们都看他笑话,说他是个笨蛋。

魏宗万一掐腰,故作凶狠赶走了看热闹的人群,一拍屁股坐在地上,嘴中还念念有词:

“哼,你们懂什么。”

书抄到一半,魏宗万就溜了。

跑戏园子门口,顺着门缝向戏台子上张望,色彩缤纷的戏服,斑斓夺目的头面晃花了他的眼睛。

7岁那边,已经能唱完一整台大戏的魏家小少爷语出惊人,要弃文从艺。

这下,整个魏家都乱成了一锅粥。

有辱门楣,被放弃的孩子

或许,在魏宗万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从来没想过让他子承父业。

只是说:“儿子,你将来干什么都行。”

但当魏宗万提出要唱戏时,整个魏家都开始强烈地反对。

是啊,那个时期的戏子还属于上不得台面的“下九流”,好好的小少爷要去当戏子,这就是不务正业。

魏宗万的爸爸、妈妈、哥哥都看不上他的理想,觉得有辱门楣,实在是太丢脸了。

用哥哥的话来说:父亲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读书环境和资源,你就是团烂泥,永远扶不上墙。

因为家里人的强烈地反对,魏宗万放弃了梦想,成了一名工人。

人人都羡慕魏宗万,因为在那个年代,工人是很光荣,很稳定的职业。

可魏宗万并不开心,终日活得浑浑噩噩。

1954年,上戏招生,魏宗万枯燥的生活中泛起了一丝涟漪。

自学高中知识,自学表演,白天上班,晚上等家里人都睡了再偷偷看课本。

高考前,魏宗万跟师傅请了一天的假,说自己要去考上戏。

整个组的同事们都笑成一团:“就他这样,还想当演员呢,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德行。”

事实证明,家人和同事的嘲讽不无道理。

魏宗万似乎真的不是这块儿料。

文化课分数相当高,奈何面试了两次,都被劝退了。

这事也不怪上戏的面试老师,魏宗万这种比同龄人老20岁的长相,真的没有合适的角色可演。

多的是上镜,帅气的奶油小生,谁会用“丑角”呢?

到了第三年,机会终于来了。

这年魏宗万靠瞬间落泪,歇斯底里地代入式表演技惊四座,进入了上戏。

这个消息传到魏家,魏宗万的父母和哥哥面面相觑,一场风暴开始酝酿。

没有人为这个孩子终于得偿所愿开心,相反,他们相当气愤。

所谓家族荣耀,绝不会允许自家孩子干“戏子”这种抛头露面的职业。

干了,就是给家里丢脸,给祖宗蒙羞。

一方面,父母认为魏宗万神志不清,一方面又告诫魏宗万的哥哥不要变成他这种“有辱门楣”的样子。

被哥嫂,父母扫地出门

为了跟不争气的“弟弟”撇清关系。

魏宗万的哥哥嫂嫂提前结婚,以需要房子为由,将魏宗万的所有行李打包送到了上戏。

说是让腾地方,实际上就是赶出家门。

那年初秋,魏宗万在上戏门口,拎着大包小包,思绪万千。

一瞬间,似乎又老了十年。

刚入学,没有钱,只能打工赚学费,加上长相在整个班中都显得突兀得很。

嘲笑,议论,回不了的家,无一不对魏宗万的心灵造成创伤。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自己的命定之人:周惟明。

大学毕业,住了整四年宿舍的魏宗万被配到了上海人艺工作,工作敲定之后在单位附近相中了房东老周的房子。

一个人打拼,魏宗万受尽苦楚。

都知道娱乐圈不好混,既需要颜值又需要演技。

长得好就算演技差强人意照样大红大紫,长得普通的就算演技好也容易被埋没,长得丑,更是连配角都混不上。

魏宗万未老先衰的长相,在娱乐圈连口肉渣都吃不上。

再加上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从小到大不服软,不懂人情世故的倔脾气。

魏宗万成了上海人艺常年稳坐冷板凳的“怪人”,没有工作,没有朋友,也没有出头之日。

他想过先成家后立业。

奈何跟家里的关系一直不好,没人帮他张罗娶妻生子。

最后只能一个人蜗居在出租屋里,抱着比砖头还厚的资料埋头苦读。

逢年过节,依旧节衣缩食,连点荤腥都不敢沾。

也是在这期间,周惟明出现了。

落魄之际“嫁给”房东女儿周惟明

刚搬进出租屋的时候,魏宗万就知道房东有一个已经嫁人的女儿,名叫周惟明。

会时不时带着可爱的女儿回娘家住两天,碍于男友有别,并没有深入了解过。

后来,周惟明的婚姻亮起了红灯。

结婚多年,夫妻恩爱,婆媳和睦,育有一女。

周惟明做事面面俱到,结婚后在偌大的家庭人际关系中迅速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人都夸她一声玲珑剔透。

连挑剔苛刻至极的婆婆也对这个温柔贤惠的儿媳满意。

可女儿还没长大,周惟明的丈夫就提出了离婚。

理由是性格不合。

这场离婚和平到什么程度呢?

提离婚的2个小时前,夫妻俩还在聊着晚上准备吃什么饭。

知晓丈夫要离婚之后,周惟明只用了一晚,就安排好了离婚的事情。

只要女儿,其他的可以不要。

快刀斩乱麻,挺懂事的,也挺让人心疼的。

周惟明带着女儿搬回了娘家,和魏宗万的交集才多了起来。

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周惟明对自家这个落魄的房客并无半分瞧不起。

尤其是了解过魏宗万的初心和坚守之后,不止一次支持魏宗万:不要放弃,有志者事竟成。

从小到大,唯一支持魏宗万梦想的,只有周惟明,他自然感动万分。

尤其是每逢佳节,周惟明总会邀请孤身一人的魏宗万一起吃饭,席间周惟明的女儿还经常奶声奶气地叫他叔叔。

周惟明搬回家不到半年,魏宗万到底是软化了。

他渴望和大自己6岁的房东女儿拥有一个家,只属于自己的家。

心动,即行动。

盛夏的阳光还很炙热,他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心底在打哆嗦,面上却一如既往。

“我一穷二白,但我会担起男人的职责。”

1970年,魏宗万和周惟明结婚。

说是魏宗万娶了周惟明,不如说是周惟明娶了魏宗万。

婚房在周惟明家,一日三餐需要周惟明照顾,家中的生计担子也靠周惟明支撑。

而工作较少,还是龙套演员的魏宗万则成为超级奶爸。

包下接送继女上学的活儿,在孩子生病时连夜背上往医院赶,就连孩子哭闹时,也主动哄孩子,不让孩子打扰妻子的工作。

不为名不为利,83岁仍住出租屋

比起外形俊朗的演员,魏宗万确实不占优势。

但论实力,以及对角色的理解力,魏宗万让多少人望尘莫及。

几十年求艺生涯,沉寂多年的魏宗万终于迎来了演艺事业的春天。

1987年,话剧《想入非非》征集男主角,由于难度过大,剧团众人无一人主动。

是啊,两个多小时的独角戏,没点功力谁敢上?

魏宗万敢。

两个多小时的表演,全场高能,没有一个观众不耐烦。

甚至在话剧结尾时,许多人因为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场。

掌声雷动,台上的魏宗万热泪盈眶。

他终于成功了,没有愧对妻子多年的默默支持。

那场戏之后,魏宗万成了艺术圈的大明星,喜提国家一级演员的称号。

无数优秀的本子,优秀的导演闻讯而至,将魏宗万家里的门槛都快给踩破了。

同年,他自导自演的小品《单间浴室》拿下全国小品大赛一等奖。

相声艺术家侯宝林看过之后,提笔写下16个大字:

恰到好处,留有余地。宁可不够,不要过头。

演戏这玩意,就怕比。

二十多年前,有一部老电影叫《孝子贤孙伺候着》。

倪大红老师的演技,那是天下皆知,看过《大明王朝1566》没有一个不服的。

这部电影里,他演个惧内的先生,猥琐感、微表情,很自如。

丁嘉丽老师的演技,话剧行当的都知道,这部电影里也是爆发力极强,撒泼打滚,撑满镜头。

陈佩斯的喜剧表演,顺溜圆滑,肢体、台词、表情的配合妙到毫巅。

在电影里行云流水,有几个挺悲凉的场景,一个表情就能让人落泪。

这仨人的表演,放在如今任何一个电影里,那都是绝绝子,秒杀所有小鲜肉的存在。

但跟魏宗万一比,确实逊色不少。

那份没见过世面还要占便宜的嘴脸,鸡贼狡猾,还带着典型农村骗子说话的戏剧腔。

演得很扎实,很厚,很圆润,每个动作和表情都能咂摸出味儿,而且举手投足很自然,是一种自然而真实的毛糙感。

将自己完全镶嵌进了“农村老骗子”的角色中。

除此之外,魏宗万还塑造了众多至今无人能超越的角色。

央视版《水浒传》中的大奸臣“高俅”,沉浮官场的老辣、阴鸷之气表现得恰到好处,奸臣之态入骨三分。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人物“司马懿”,沉稳有度,深不可测。

《巧奔妙逃》中的“老幺”,面对日本人要挟的时候,张口就来一句:“弹棉花喽!”。

同时不得不说的另一个作品就是《三毛从军记》。

54岁的魏宗万出演一个“老兵油子”,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不仅如此,魏宗万还获得过首届全国话剧优秀表演奖第一届上海戏剧小品大赛大奖,在当时被誉为“创下全国话剧界的两个第一”,轰动一时。

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娱乐圈,老爷子成了一股子清流。

别的明星生怕没戏拍。

老爷子是生怕有戏拍。

拒绝导演的活儿干了一次又一次,从不接广告,不上综艺。

有不少身边的朋友劝他,你这老拒绝导演拿什么挣钱,要不想拍戏你就接代言,拍拍照说两句广告词就能挣钱,多好。

可魏宗万始终倔强地回答:

我这一生,不会接广告和代言,我有编制,国家一级演员的编制,赚那么多钱干什么,一个月4000多块钱正好够生活。

不拍戏,不接广告,魏宗万干啥去了?

比起明星,他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

继女稍微大点,和妻子生下了二女儿。

每当妻子想帮忙的时候,他总是劝道:“你休息,我不累,孩子你来生我来养,这很公平。”

相比于拍戏,他更喜欢和家人一起生活。

出门十分低调,带着鸭舌帽推着小推车逛菜市场,精心挑选自己家的一日三餐。

遇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又分外投入。

“我是人民的演员,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演下去。”——魏宗万

后来,导演们也学聪明了。

魏宗万虽然不参加商业性质的综艺,却为了朋友,小辈儿们频繁破例。

比如说,某档卫视的综艺栏目组几次邀约魏宗万参加而不得。

后来绕个圈子把他朋友的女儿请去了,他反而“不请自去”。

打拼了半辈子,在晚年才为自家孩子买了个地段偏远的小房子,而自己依旧住在破旧的出租屋中。

虽然魏宗万已经很少出现,消失在娱乐圈,可江湖上依旧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房东   门楣   闺女   话剧   演技   家门   导演   演员   哥哥   角色   女儿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