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好学生产品拆解系列:绿城,拗

浪潮终会褪去,谁在裸泳,一眼便知
去除高周转后,地产最初回归产品主义

何况大会的风已经吹来: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房地产从“走量”到“求质”

之前捌哥写过:地产应该朝何处走去

要如何顺应潮水方向:

未来是设计与产品的时代,从有的住到住得好?


捌哥想用《房企好学生产品发展拆解》这个系列,从那些优秀长青的房企身上做总结与梳理,来寻找答案,并挖些武器锦囊,赠给寒气弥漫下还怀有地产梦的英雄们。

毕竟,别人能长久地取得好成绩,除了运气加持,也一定是因为做对了什么。

而说到产品,中国的房企名单里第一个,一定绕不开绿城——

一家在产品上可以说是非常执拗坚持的房企,成就产品的金字招牌,成为购房者心中向往的居所以及同行想学而不成的追逐。


01

一切始于

一种理想主义的“拗”

绿城的拗,要从它的创始人说起。

创始人的追求,是一座企业发展的灵魂核心。绿城创始人宋卫平,为人洒脱豪气,求真求美,因其文科背景,对文化与艺术的感怀更为深刻,于是当他涉足地产领域,开始做起房子后,就对建筑品质有着“执拗”的追求。我们常说世上没有绝对的事,但如能坚持到不疯魔不成活,以一股“拗”劲儿,不惜其他代价,去成就一个作品时,这个过程或许已经诠释了完美的“绝对”。宋卫平就是这样。前有海尔砸冰箱,后有地产宋卫平砸墙。即使不免有噱头营销之嫌,但三番几次,能做得出,也能让人信服,就不只是停留在营销层面,必须得产品本身足够扎实了。

事实上,3年前,宋卫平已经卸任绿城中国董事会联席主席了。但是他依然与绿城没有分开,他的接班人张亚东曾经说过:绿城不存在“去宋卫平化”,因为“宋卫平”三个字包含了三个内涵:人文情怀、客户至上和产品主义,这三点正是绿城的灵魂和根本。

也正是因为在这位创始人不变的追求下,绿城取得诸多荣誉:

至2022年,连续12年位居《财富》中国500强;连续18年荣膺“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TOP10”(中指研究院);总品牌价值达1053亿元(中指研究院);连续12年在“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满意度”调查中全国领先。

而当我们重新回顾绿城的整个发展历程,特别是关于产品为何能长久赢得大家的心,捌哥只觉得,绿城的拗,有其资本,更有其正确。


02

产品发展路径正确:

懂借鉴,会迭代

业内有一句话这样描述绿城,绿城发展史就是一部产品迭代史。

图源网络

时值2022年,历经27年沉淀,绿城完成了8大产品系列、22个产品品类、22种产品风格的产品体系搭建,并积极开展标准化、科技化、产业化、环保化的“四化”工作,在绿城看来,多维度、立体化、可持续的产品谱系,构成了核心竞争力。能取得今日的成果,离不开绿城选择了正确的产品发展路径:

·先借鉴到超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能看得更远。

在企业诞生初期,与同时期还在摸索的对手如星河湾,万科,恒大,碧桂园相比,绿城聪明地选择“先借鉴,完成自身体系化搭建”的道路。

绿城规划城的立面体系来源于德国战后后现代的多层住宅小区,在较为成熟的体系指引下,同时以创始人的“人本主义”追求为导向,推出立身产品桂花系,以杭州市花命名,典型产品是丹桂公寓,并形成自己的特点:

一是将当时普遍流行的6-7层的平顶商品房设计成4-5层坡屋顶,建筑形态更美;二是首先提出“舒适性房产”营造理念,延续至今;三是规划和设计上打破“兵营式”布局,错落有致。

后来,这一产品得到杭州第一代商品房业主的广泛认可,让绿城奠定品牌地位。之后,再继续以品质立身,品牌立市,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成熟后不断迭代,拓展产品线

1998年开始,绿地赶上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期,升级了别墅产品,推出九溪玫瑰园和中式别墅桃花源系列等代表作,让苏州园林营造进入别墅庭院空间,后于2005年推出桃花源南区,完成别墅从“造房、造园”到“造生活”的转变。这一产品研发落地,助力绿城完成了IPO,也为后期的资本运作,以及成熟迭代期拉开大幕。

从2006年开始,中国房地产进入频繁调控时代,这一阶段,绿城全面实施精品战略,为高端客户造房子,产品也全面迭代升级为:法式平层、法式合院、二代高层和第三代别墅,同时向生活服务商转型,拓展产品线,加大服务含量占比高的项目投资强度,如养老地产,研发园、商业步行街、城市综合体等。

北京御园为法式平层代表作,杭州西溪诚园、杭州蘭园则是第二代高层代表作,之后在全国各地开花。

同期,绿城启动轻资产、代建、保障房等服务产品的升级和创新,开始多元化发展,并完成了从100亿元销售规模向接近800亿元规模的坎坷晋升之路,同时经历了一次生死之变(破产危机、融绿之战等)。

2014年至今,调控已经成为常态。中交进入绿城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期,融创、龙湖等企业后来居上,向豪宅领域进发,与绿城争夺塔尖客户,绿城开始流失高端客户。但同时,其早年艰难时刻孵化的创新产品开始进入市场,比如高层产品品类YOUNG系列,还有一系列理想小镇开枝散叶。

在大本营杭州,凤起潮鸣、西溪雲庐豪宅代表问世,现代风格、运动主题和TOD系列产品线进入市场。同期,宋卫平退出管理层,绿城从1000亿阵营迈入2000亿俱乐部,正式形成八大产品谱系。

图源网络

除了产品大的层面,就建筑本身来说,绿城也在不断进行升级、迭代。

从早期的桂花园系列、百合公寓系列只是单纯地注重居住环境品质;而在对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后,绿城开始营造居住环境,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当时的杭州绿园、杭州桃花源等都能体现这一理念;后来的西溪诚园、杭州籣园等则标志着绿城进入了资源整合阶段,体现了绿城的“园区生活服务体系”;近两年,绿城又开始转型“理想生活服务商”,进行了“四大名著”、“八大新品”、特色小镇等创新。


03

产品核心把握正确:

重品质,重自主创新

·品质第一,产品为王

宋卫平谈到,产品永远是绿城的立身之本,要通过绿城的理念和规划设计,把实用功能的价值、美学的价值、智慧智能的价值,让产品得到一个更好的发挥。

关于绿城产品为王的属性,地产圈有不少传言。比如有人称,经历了“融绿大战”后,融创的产品品质才逐年上升。还有一则传言称,圈内第一阵营某房企曾向绿城设计院取经合作,之后产品力才上了一个台阶。不管这些是否属实,但也能侧面证明绿城的产品品质在同行中也是得到很高认可。

·自建设计体系,自主有效创新

产品为王的基础,是绿城拥有自己的设计院,如绿城东方设计院等,通过设计院把自己设计体系沉淀下来,这也是不过多依赖他者,将核心源动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关键。

此外,绿城也从不为创新而创新,内部对产品有“二八法则”:80%是成形产品,20%做创新产品。像前文提到的,绿城用风格做产品线,稳定后不断迭代的榜样,用自己的节奏,引领市场,积极探索。

捌哥梳理出一些绿城过往有关动态,可见一斑。

2019——

绿城中国业绩会上,绿城先后成立了产品规划设计委员会和质量委员会,更建立和扩大产品的标准体系,下一步将成立成本招采委员会,在优化成本上下功夫。同时产品研发投入在另一个板块“绿城+”生活服务平台上,“绿城+”重资产、轻资产上游与下游的产业,上游以绿城住宅科技集团为主,下游以提升服务内涵的绿城理想生活集团为主,以这两个集团为主构成绿城+板块。

2020——

绿城中国设计共享中心成立,顺应了行业发展的变化,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产品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1——

2021年,绿城更是形成了绿城特色的“绿式”工程管理,包括样板体系、产业化体系、智慧体系、安全体系、保障体系等五个模块,在建设过程和交付阶段实现对项目全方位管控。

图源网络

产品盈利模式正确:高品质、高溢价、高品牌正循环

绿城的产品品质高,那相应地,也很值钱。一个数据:以前一个城市能够买得起绿城房子的人群大约只有5%,就可看出。同时,也能看出绿城盈利模式与大多高周转房企的不同。

绿城27年发展史,也有人说,是一部中国当代别墅营造的演进史。

图源网络

从1999的绿城九溪玫瑰园开始,彼时就引发了全国业界竞相膜拜。到2010年,绿城开始触及中式园林的营造。自此,绿城就被业界贴上了“豪宅专家”的标签。

作为国内公认的别墅营造专家,从对建筑形态的营造到对庭院意象的追求,再到满足生活方式层面的诉求,绿城别墅的开发已经完成三代的演变和升华,并向第四代探索。总结其产品有明显的“三高”特点,品质高、成本高、售价高。如此一来,便形成正向循环:获得更多的资金,去做更好的产品。

···

从一种执拗的理想主义出发,在宋卫平的带领下,绿城在产品上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以产品品质为本,重视自主创新,并在高周转时代,坚持高品质、高溢价、高品牌的正向循环,才留下了一个个有口皆碑的作品,走出独属于自己的路。未来,或许更多的房企,把“拗”劲儿多用在产品品质上,就会有更多活下来的可能性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桃花源   系列   产品   杭州   中国   创始人   别墅   品质   体系   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