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热搜了,都过去11年了,《甄嬛传》怎么还没“过气”啊?

让人感慨,《甄嬛传》都过去11年了,还是能隔三差五溜个热搜。

这边热依扎刚凭借飞天奖拿下,台下孙俪激动得为其热泪盈眶。

而且孙俪的表情是真动容了,让人看了都忍不住跟着一起落泪。

这个哭,孙俪直接把自己哭上热搜第一了。

而两人的友情再次感动了许多网友,于是乎,那些年我们一起看的《甄嬛传》又喜提热搜了。

那些年她们一起演的《甄嬛传》,也结下了许多一生珍惜的好友。

此外,这两天网友在怀疑的“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和“斯人”也引发了网友对《甄嬛传》的回忆

回宫之后的钮祜禄甄嬛,利用流产把皇后弄成了禁足。

剪秋作为皇后的大宫女,为了替主子报仇,想谋害甄嬛的儿子六阿哥。

于是就有了以下剧情:

剪秋找太监弄来毒药。

她把毒药的粉末卡进指甲缝里,准备在六阿哥的饮食里下毒。

那么问题来了,目前网上广为流传的版本中,并没有剪秋下毒的全过程。

只有苏培盛复述过剪秋下毒的场景。

但仍有不少网友觉得肯定有。

她们甚至根据记忆画了简笔画版场景图。

为了这个镜头,“甄学家们”吵得不可开交,还惊动了剪秋姑姑本人。

她翻出了十多年前的剧本以及多年前剧组送的原版光碟,仔仔细细翻找。

都并没有下毒的场景。

于是这段戏是否出现过彻底成了《甄嬛传》的无解之谜。

不过,关于《甄嬛传》,还有一个未解之谜困扰着青石,那就是:

《甄嬛传》怎么还没“过气”啊?

“甄学家”们现在简直是拿着放大镜在看剧,连嬛嬛眼里的打光板都被扒出来了。

估计导演郑晓龙都想问一句:你们真的没有别的剧可以看了吗?

青石在不知道第几次回温《甄嬛传》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居然已经是2011年的古装剧了。

然而就在几天前,温太医的扮演者张晓龙在学校开讲座的时候,学生们还在玩跟他玩《甄嬛传》的梗。

可以说是一部经典到无以复加的作品了。

那么,《甄嬛传》这惊人的魅力和其经久不衰的特性究竟从何而来呢?

现在,就和青石一起,重新“过情关”吧。

1、用华妃和安陵容来聊聊它的人物立体读,完美到让人找不到漏洞

《甄嬛传》能够播出十多年仍让观众念念不忘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人物塑造的立体度。

就连剧中的反派也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就可以概括的。

比如蒋欣饰演的华妃年世兰。

她在前期可是让青石恨得牙痒痒。

她的哥哥年羹尧是皇上的宠臣,于是华妃也成了宫中最嚣张跋扈、趾高气昂的宠妃。

宫里面她看不惯谁,就惩罚谁;

谁阻挡了她的利益,她就杀谁;

谁和她争宠,她就害谁。

夏冬春因为公然站队皇后,说错了话,立马就被华妃赏了“一丈红”,从此废了。

沈眉庄刚进宫初露锋芒,皇帝让她多学习管理六宫之事,招来了华妃的嫉恨。

于是华妃不仅处处刁难,还故意制造意外,命人推眉庄落水。

还让眉庄陷入“假孕”风波,甚至想借瘟疫除掉她。

后淳贵人因捡风筝不小心听到华妃贿赂官员,就被她痛下杀手,还伪装成了意外落水的样子。

桩桩件件,都证明了华妃是个善妒且心胸狭隘的人。

但这个心狠手辣之人,也有其可怜之处。

华妃深爱着皇上,却因为哥哥位高权重而遭到忌惮,终生不能拥有自己的孩子。

最终她得知真相,哀嚎“皇上你害得世兰好惨啊”后撞墙而死。

华妃死得惨烈,被最爱的人害了一生。

如此可憎之人,从宠冠六宫到被赐死,从未弯下过脊梁骨。

华妃一角,被赋予了强烈的悲剧色彩,倒是叫人对她恨不起来了。

除了华妃以外,还有陶昕然饰演的安陵容。

因为出身低微,安陵容是个高度自卑且敏感的个性,处处谨小慎微。

甄嬛对她出手相助,她却反过来害甄嬛小产。

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安陵容为什么会“黑化”。

青石一开始也觉得安陵容太小肚鸡肠了,有了误会不沟通,直接就投奔皇后阵营害甄嬛。

后来才发现,其实安陵容的“黑化”也是有迹可循。

虽然努力地向上爬,又是精通制香刺绣歌唱,又是努力学会了冰嬉,但她始终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感。

开头安陵容被夏冬春刁难,她缩着脑袋战战兢兢,连父亲的官职都犹豫不敢说出口。

不过,她能进宫也是得益于自己的谦卑。

原本她也是要被撂牌子的,但安陵容在得知自己落选后又恭谨地说了一遍祝词,得到了太后的赏识。

然后才有了甄嬛给她戴的秋海棠引来蝴蝶的一幕。

很显然,太后喜欢安陵容谦和的性子,而皇上也是用秋海棠做借口,给太后一个面子。

但安陵容虽然谦和,耐不住也太自卑了。

当她去甄府找甄嬛会和却看到穿得比自己还好的浣碧时,安陵容心中恐怕就埋下了一个种子。

剧中推动安陵容的黑化其实也是一步一步来的,与甄嬛的差距、皇上对她的轻视、皇后的虎视眈眈等等。

所以即便安陵容也有可恨之处,但她身上却是可悲更多一些。

可以说后宫之中,就没有人不是可悲的。

皇后被“嫡庶之分”折磨了一辈子,自己的孩子不治而亡,丈夫却爱上了后来才出现的姐姐。

就连皇上,也是一生多疑。

感觉自己从未得到过太后的宠爱。

每个角色都很鲜活,有自己可悲可叹的一生,让人爱恨交织。

所以,《甄嬛传》其实不仅仅是在讲宫斗,更多的,还是在表达封建王朝对人与人性的戕害。

2、第一集就展现出横跨全局的大局观,剧情周密到没有多余废话

除了人物以外,《甄嬛传》最大的妙处就是剧情环环相扣,全剧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而且逻辑上也是严丝合缝,十分周密。

在第一集,太后来催皇上选秀。

她说的话是:

“先帝嫔妃多,自然子嗣多。你后宫才这么几个人,皇后、端妃、齐妃。”

发现没有?

这里太后唯独没有提及华妃。

太后和皇上两人都心知肚明,因为欢宜香的存在,华妃不可能有孕。

第一集就藏下了这么细节的伏笔,不是多刷的观众真的难以发现这是一个“剧透”啊。

紧接着,太后带东西给皇上吃。

她身边的竹息姑姑特地说了一句这是隆科多给的。

竹息姑姑说的话就代表了太后想说的话,所以这里不是多嘴。

而是太后在试探皇上的口风,想知道皇上是否独宠年羹尧而对隆科多心怀芥蒂。

但皇上一想到隆科多与太后的私情,就吃不下了。

随即他立马放下了隆科多的酱菜,改喝粥。

一个小小的动作,太后就明白了皇上的态度,叹了口气。

而《甄嬛传》剧情的周密性还体现在其横跨全剧的上下呼应上。

从第一集雍正帝上位,到最后一集乾隆帝上位。

场景镜头基本一致,同时也预示着新的一轮明争暗斗又开始了。

让人产生了一种永远也无法逃离这后宫轮回的痛苦。

尤记得最开始甄嬛在甘露寺祈祷“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这也确实是嬛嬛的一生所愿。

直到后面“屠龙”的时候,她说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

臣妾要这天下来做什么?臣妾要的,始终都没有得到。

不得不说《甄嬛传》在前后呼应这一点上真是拿捏得太到位了。

3、服化道细节,细到能暗示其性格和命运的走向

《甄嬛传》播出这么久还受到观众喜爱,其实和它优质的服化道设计是分不开的。

比方说每个角色服饰上纹样的不同。

这不仅彰显角色的身份,还暗示了其性格和命运。

例如甄嬛早期入宫搭配的服饰纹样多为花草,这象征了她的单纯和善良。

而后来她回宫,地位一步步上升,服饰纹样也变成了更加华丽的鸟兽。

《甄嬛传》的服装设计陈同勋认为:

色彩是比对出来的,任何画面都不可能是一个颜色的独立存在。

所以《甄嬛传》里嫔妃宫女们的服装、头饰颜色都是精心设计过的,乍一看花花绿绿,但丝毫没有俗气感。

在遇到群戏时,配角不会抢掉主角的风头。

观众也能从服饰上揣摩出人物位分高低和剧情的深意。

而且,这部剧中每个女角色的眉毛都很淡。

没有什么欧式挑眉和韩式平眉的妆容设计。

因为淡眉更有清朝女人的韵味,而且这样一来眉毛也不会抢戏,更能够让观众注意到演员的眼神戏。

另外,剧里那些珠子、首饰、旗头用料也很讲究。

全手工制作,光是一道黏贴的工序可能就要花7天。

从妃子到宫女,不同阶品、不同宫殿女子戴的饰品还都不能重样。

剧里140多套首饰,总价高达上百万。

这些用心的细节,构建了《甄嬛传》特有的美感。

相比现在很多影视剧后期增加的各种滤镜和磨皮以及不符合历史的道具,这部剧更经得起观众推敲和研究。

这也是其长盛不衰、成为现象级神剧的原因之一吧。

4、11年仍不过时的原因

其实,《甄嬛传》放到现在和新出的古装剧相比,仍然是很出彩的。说实在的,无论从服化道,表演,还是剧本和制作的用心,《甄嬛传》能这么火,是它拍出了国产剧的良心。

群像戏几乎已经是做到了极致。

就连剧中的小角色深挖也还是有立体度。

与此同时,剧中还集合了放到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过时的元素。

比如“替身文学”、“绿茶文学”等。

“莞莞类卿”俨然已经成为“替身文学”的代名词。

因此尽管电视剧播出多年,剧中的情节和人设依然有很高的讨论度。

多年过去,青石仍会赞叹于《甄嬛传》里演员们的演技。

但剧里有好多演员们却没有在这部剧外有更高的突破了。

并非是他们演技退步。

而是再难有这样一部处处完美的好剧和演员一起互相成就了。

好演员难得,好剧更难得。

《甄嬛传》不过时,也是因为国剧再难有它的替代品了吧。

青石电影|叽解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纹样   青石   太后   皇上   剧中   皇后   观众   演员   剧情   角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