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十一啊,是越过越没劲

消费主义狂欢节——双十一挥舞着镰刀日渐迫近,当“宇宙的尽头是某宝”“每一个任意门都通向购物软件”的信号频频出现在社交平台上,对消费主义毫无还手之力的年轻人只能战战兢兢。

“OMG,买它、买它、买它!”头部主播的呐喊仿佛还在脑中萦绕,让部分年轻人放松警惕,短暂地忘记了钱包日渐消瘦的现实,不过,这个世界上,仍是有那么一群守夜人,扛起“消费降级”的大旗,旗帜鲜明地与声势浩大的资本势力对抗,拯救那些个误入资本主义物欲陷阱的羔羊。

双十一快来了,豆瓣的一些小组又活跃起来。“极简生活”小组,共有382050名成员,“今天消费降级了吗”小组,共有363000名成员,“不要买 | 消费主义逆行者 ”小组,共有346527名成员,“低消费研究所”,共有155809名成员,“不买了!拔草互劝协会”,共有114569名成员……此外,还有一些打着“物尽其用”“无痕生活”等旗号的小组。

图片来源:豆瓣

这些豆瓣小组,宗旨不一,信条也各有不同,有时还会互相掐出狗脑子,但在双十一来势汹汹之际,纷纷摒弃成见,喊出同一句话——

“各单位注意!双十一要来了!”

图片来源:豆瓣

檄书传出,振聋发聩,云集响应,底下就有评论:“相信又是一场恶战。”

“不许买!管它打几折,不要买不需要的东西,不要买你以为你需要但实际不需要的东西。李佳琦直播别看,没什么有大用的东西。”别管双十一的声音再响,营销再多,只要我捂住耳朵不听不听,就没有任何人能收割我的小钱钱。

这场面,堪比烽火狼烟的战时预警。就差没捂着钱包,对各大电商大喊“你们要对我这个小可怜做什么”。打着“省钱”“优惠”“让利消费者”旗号而出的双十一,终于长成消耗消费者时间精力的恶龙。

不知不觉间,从2009年开始,双十一至今已走到了第14个年头。第一次接触网购,第一次参与双十一活动,第一次收到网购包裹的心情,多数人还能记得,从当初仿佛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激动万分到如今见怪不怪的波澜不惊,乃至还有些嫌弃。

消费者和双十一,已经步入了“十四年之痒”,就在各大电商磨刀霍霍,试图“教育”消费者之时,消费者同样也变得越发理性,重新审视这些购物节存在的意义。

去年双十一,三大电商平台的实时成交额报喜取消,似乎成为一种预兆——过双十一的仪式感已经没了,在小红书,“不过双十一”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面对双十一,现在真的提不起购买欲望,到底是消费降级还是看破资本的消费陷阱。”有网友评论道。

图片来源:微博

消费者对双十一的厌倦,根源于疫情影响下预期收入降低,以至于“消费降级”成为近些年的趋势,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攒钱过冬”都成为一种共识,以往“母慈子孝”的场面都变成了“鸡飞狗跳”。

商家想多赚,消费者想少花,但明明白白的折扣拿不出来,直接5折出不起,直接满减没踪影,于是这些年的双十一,越发成了一场拼运算能力、拼信息搜集能力、拼熬夜毅力的游戏,消费者还要躲过平台的大数据杀熟,搞不好还要怀疑自己的智商是否有问题。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在网上各种抄作业,做攻略,领优惠券,货比三家,犹豫不决,满打满算,钱没省着,货没买着,还凭空消耗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回头一看,哟,还是某拼的百亿补贴更香更直接。

图片来源:小红书

套路太深,斤斤计较,被忽悠的消费者总是会有清醒的那天:“双11怎么变味了?想念以前的半价,想念以前的直接满减,又是定金,又是尾款,又是满减,又是加购满减,还有尾款付款的时间还不是在11月11日,哪个忙碌的打工人会在超级无敌忙碌的月初想起来自己还有尾款没付啊?而且有一些现在看上的想加购物车的也不行,你只能给定金才可以,想念最初的美好,阿里听听群众的欢呼声行不行?”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一些商家“提价再降”的套路,则更是让消费者感到无语,不少消费者发现,在双十一做各种攻略买回来的产品,价格比之往常居然更贵了,“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自己二百五,感觉自己是个大冤种,等着凑上前挨宰的。”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还有人记得十年前双十一是直接5折吗?刚刚加购完双十一要买的东西,突然间倦了,一转眼我就过了10年双十一了,十年前双十一的主题,是让利消费者,十年后双十一的主题,变成了以整换零,我觉得这前后的本质根源就在两个字:囤货。”

图片来源:小红书

从“让利”的逻辑到“清库存”的逻辑,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不满,“感觉自己就是商家的倾销池,感受不到尊重和诚意。”一些商品,尤其是化妆品、快消品的货架不断膨胀,膨胀的同时提价,把一堆消费者不需要的小样、赠品添加进去,这样的“捆绑销售”,让极简主义者、单身人士感到无所适从,后知后觉明白过来,似乎加了钱买了一堆无用的、容易过期的、容易贬值的东西。

此外,双十一期间,商家还爱玩一些小心机,“尾款是昨晚付的,货是付款后两分钟发的,包裹是今早收到的。”付尾款后,不少“尾款人”纷纷调侃。虽说“付款到货”的物流让人购物体验感绝佳,但这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恐怕不是什么好事,连一丝一毫犹豫的时间都没有,货就直接送上来了,“他们着急的样子,就好像在害怕我退款。”“但是夜间做出的决定很多都是不理智的。”

今年,尽管双十一的规则不断优化,比如添加多个地址收货,付了尾款可以当即退款,同类满减规则显示等,但这丝毫不改消费者越来越低的期待值,无法挽回双十一江河日下的颓势。想要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留住消费者,“小聪明”恐怕不行,电商平台和商家,恐怕还得动一动脑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尾款   没劲   豆瓣   小组   消费者   成员   来源   东西   商家   时间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