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金黄的银杏叶真美,但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

一年一度秋风劲,黄了银杏,红了黄栌。

——汪曾祺

秋季最亮眼的颜色是银杏的金黄和黄栌的红火,它们为北京城带来了斑斓的色彩。而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上旬,恰是北京圆明园公园金黄的银杏叶最为璀璨的时候,正是观赏的好时机。

10月27日,微博平台出现了一则热搜——“圆明园银杏最佳观赏期来啦”,引发了3万余人的热烈讨论,也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圆明园打卡。

但是除了秋季金黄的银杏叶和赏秋好去处,圆明园背后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了解。

万园之园的繁华

关于圆明园,很多人都曾在课本上了解过它那段被掠夺、被焚毁的历史。但是除却这段历史,你知道圆明园曾经有多么繁华、藏有多少珍宝吗?

兴建和发展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于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开始兴建,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数位清朝帝王都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和装饰,让其成为了大型的中国古代皇家园林。

圆明园建筑群复原模型

规模宏大的皇家建筑群

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是故宫总面积的近5倍。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陆上建筑面积总计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圆明园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局部园林复原模型

在建筑风格上,圆明园大量仿建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囊括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多样的建筑类型,并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建筑布局达38种之多,囊括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梅花形等中国南方和北方都较为罕见的建筑布局方式。

西洋楼复原模型

除此之外,圆明园还引入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长春园的西洋楼是中国首次仿建西洋建筑和花园的一座园林,囊括大水法、谐奇趣、海晏堂、线法山、黄花阵等建筑,气势宏大,构思独特。

众多价值不菲的典藏文物

由于圆明园专门记载所藏文物数量、名称等信息的陈设清册并未寻得,圆明园内文物的确切数量已经无法知晓,只是笼统地宣称有150万件之多。

根据研究,圆明园收藏的文物中,有书画、瓷器、珐琅器、铜器、漆器、图书、钟表等多种类型,包括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苏轼书法作品《寒食帖》、瓷器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延图长颈葫芦瓶、图书典籍《四库全书》和《淳化阁帖》等等。

圆明园园林/建筑复原模型

全盛时期的圆明园珍藏了无数价值不菲的珍宝,堪称是人类文明的宝库之一。再加上其融汇中西、贯穿古今的建筑和园林艺术,圆明园无愧其“万园之园”的美誉,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财富。

万园之园的劫难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中对圆明园被掠夺焚毁一事的描述。事件发生于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当时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内的珍宝,并焚毁园林建筑,而这只是圆明园浩劫的开始。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再加上当时清政府对圆明园失去了控制,土匪地痞趁火打劫,让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历经重重浩劫,圆明园的建筑、林木、砖石皆已千疮百孔,甚至不复存在。

遗址公园,5A旅游区

建国后,政府十分注重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虽然也曾经历一些曲折,但圆明园遗址的水系山形和园林格局终归是得到了保护。1976年,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1983年,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确立,遗址的保护、整修以及考古发掘等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着。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售票开放。

如今,圆明园遗址公园共分为三个大区:圆明园(包含福海景区)、长春园(西洋楼景区所在地)和绮春园(也叫万春园),三园内的湖泊、树木草地、建筑和遗迹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图片来自圆明园遗址公园官网

公园内保留着曾经的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同时,“西洋楼”旧址还建有园史展览馆,展出圆明园的复原模型、残垣断壁以及历史资料,供来访者更好地了解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

为何不重建辉煌?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法国大文豪雨果,1861

对于这样一座为世界所惊叹的建筑,其损毁恰好就印证了那句:所谓悲剧,便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正因为其曾经如此耀眼,有不少人疑惑,现在国家强大了,何不重建圆明园,再现其昔日的辉煌?

对于这一疑惑,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圆明园重建工程量过于巨大,重建所需的成本和难度都很高——圆明园建筑群之宏大、建造之精巧,再加上与之相关史料的缺失,想要复原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保留其现今遗址相比重建来说意义更加大。圆明园遗址作为旧社会“落后就要挨打”的见证,是对侵略者暴行的控诉,每当人们看到这片残垣断壁之时,便能想起我们曾经被霸凌欺侮的历史,从而不断激励我们奋发图强。

我的圆明园之旅

有幸在2020年11月中旬前往圆明园遗址公园参观,当时正值秋季,圆明园的银杏叶黄得正灿烂,枫叶尽是红色的热情,阳光也正好,洒下来照在人身上暖暖的,虽是深秋,却不觉寒冷,虽然目光所至有许多残垣断壁,却不觉萧瑟。

进入圆明园的第一感觉是美,很美。亭台楼阁、水榭湖泊交织,虽然有些建筑只是后来搭建的复原模型,却也能感受到它们曾经的精致,感受到皇家园林的宏大。

阳光下,湖面和天空一样碧蓝,近处的芦苇在风中摇曳,远处的树木藤蔓因季节而变黄、变红。树林中,阳光透过枝叶的间隙洒下,给地上的落叶和石块染上光芒,色彩斑斓的秋季美景尽在眼前。


参观圆明园的第二感受是大,真的很大。我大概接近10点到的圆明园,但是直到下午四点还在圆明园里面转圈圈,甚至圆明园也还有约一半的地方没去,当然这也和我喜欢各种钻不同的角落拍照有关系。

至于参观圆明园最重要的感受,是其厚重的历史感。每每当我在圆明园内湖泊旁的小道游玩,惊艳于蓝天、湖泊的美景和另一边大片草地上开阔空旷的视野时,走近一看,却总能发现旷野上地基的痕迹以及一块块数字标记牌,预示着曾经有建筑矗立在这里。更不用说西洋楼景区内的断壁残垣,以及秋风吹过,树上的黄叶纷纷落下,伴着我租来的景区讲解器中悲怆的音乐,一种历史的无力和苍凉感油然而生。

看着这样的景象,便会想起那段“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进而心生感慨,好在我们处在相对和平的年代,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9世纪的中国。而这或许就是圆明园遗址公园存在的意义,让人在废墟中记住曾经那段历史,并以史为诫,砥砺前行。

圆明园游览小贴士

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在了解完圆明园之后,自然也要给大家一些游园小贴士啦。

门票

圆明园需购票进入,大门票为10元/人,若想前往西洋楼遗址公园和沙盘全景模型展则需额外购票,可在购票时选择成人通票,为25元/人;

此外也单独购买成人遗址票(15元/人)或成人沙盘全景模型展门票(10元/人),不过个人建议,直接买通票更划算,西洋楼遗址和沙盘模型展都非常值得一看。

购票渠道:微信公众号@圆明园遗址公园

交通

公交:圆明园公园交通十分便利,有多趟公交车可到公园的东门、南门或是藻园门

地铁: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下车,可到公园南门

南门出入口

其他小贴士

☆ 一定要穿轻便、适宜走路的鞋子,逛圆明园真的要走超多路。

☆ 圆明园内部有卖吃的补给点,但感觉距离比较远(我印象中只在银杏大道看到过),建议最好自备一些食物。

☆ 景区讲解器强烈不建议租,贵而不好用,且只能在公园南门租和还。虽然宣称可以到一个地方就自动讲解,但实际上我放在书包里它经常感应不到我到了哪里,如果需要讲解可以选择在微信公众号内听,百度地图也可以听讲解。

☆ 圆明园和颐和园相隔不远,如果打算两个园子同一天游览,那么可以先游圆明园,然后从圆明园的藻门出去前往颐和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圆明园   西洋   银杏叶   景区   园内   遗址   金黄   园林   模型   公园   建筑   更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