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专访中科院院士沈树忠:一块亿年前的化石在说什么?

近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了全球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剖面等7个中国地质遗产地成功入选,中国成为本次入选遗产地最多的国家之一。

金钉子是如何被“敲下”的?研究亿年前的化石,对现代人来说有何意义?天目新闻专访国际地层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沈树忠,他也是二叠纪两个“金钉子”落户中国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金钉子是如何被“敲下”的?

全球角逐一个“最佳答案”

众所周知,地球有四十亿年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不同时间段,科学家想要恢复地球的演变历史,就要把所有的地质记录按同一根时间轴来排序。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里,金钉子就是时间轴上的一个关键坐标,是划分地层界线的唯一全球标准。长兴煤山的一颗金钉子,就是以牙形刺化石的出现,来定义2.52亿年以前的一个界线,它代表了古老生物和现代生物之间的界线。

“我第一次到煤山是1981年,当时那里只是一个采石场。”沈树忠说,工人在采石的过程中,发现石头里藏着很多化石,当地质科学家们知道以后,这里就成了大家争相做研究的“宝地”。

到20世纪末,沈树忠才正式在长兴煤山开展研究。在煤山挖化石,最常用的工具就是一把榔头,他四处敲敲打打,取下一些有价值的小块岩石,带回去进行化学处理。

当时的年代,物质条件有限,地质勘探在大家眼里就是一份艰苦的工作,科研人员常常要背起包到野外去住上一阵子,还得带上干粮衣物。交通工具也不好,在山里主要靠步行。

但最难的还不是这些。如何借助一双“慧眼”,发现有价值的石头,才是高难度的事。有时光看石头表面,很难看出门道。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藏在石头里的微体化石,只有不到半个毫米大小,要用显微镜才看得出来,而且要通过化学处理。

慢慢地,大家对金钉子研究的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有上百家地质科研机构陆续来到煤山,而在全球多地,科学家们都发现了有地质价值的剖面。

大家对地层划分的时间顺序、划分的标准等等越来越清楚,把所有资料组合在一起,不同的科学家提出了不同地点的剖面,让国际的学术组织来投票,评选一个“最佳答案”,作为一个地质年代的时间标准,才能在此地“敲下”金钉子。

当我们在研究剖面时,很有可能有一帮科学家在研究另一个剖面。如果大家同时提出来,那就存在竞争关系。只有以质量来取胜,比如剖面的自然条件,剖面的研究程度,以及周边保障条件等,来争取国际科学家的投票,满足所有的条件并不容易。

其实,在各个环节都会遇到困难,有的科学家工作了10年、20年,最后剖面还是没有拿到金钉子,只能遗憾放弃。所以,要通过每一个环节,再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一颗金钉子才算成功被“敲下”了。

研究亿年前的化石有什么用?

每一块石头都是一本书

即便成了中科院院士,无论是镜头前还是生活中,沈树忠都显得分外亲和朴素。他脸庞黝黑,头发花白,常穿着一件西装外套,拿着一把榔头就踏进山林里,左敲右打,寻得一小块化石,为大家讲解地质历史。

几十年俯首躬身做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19年,沈树忠获得“地层学国际金奖”,成为该奖项自2004年设立以来,经全球提名、委员投票产生的第五位获得者,也是其中唯一的亚洲科学家。

“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工作,如今,我们去世界各地勘探,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样品等等,回来后做室内的分析,再把它写成文章,写的过程中又会碰上新的问题,需要再去跑新的地方。”沈树忠说。

沈树忠喜欢做一个比喻,“我们把野外一层一层的石头看成是一本书,而石头里面所含的化石,就是书中的文字。我们采集了点点滴滴的化石,恢复里面的文字,来撰写一本厚厚的地质'历史书'。”

那么,研究一块亿万年前的石头,对现代人究竟有何意义?地质学家们常说一句话,过去是打开现在和未来的钥匙。过去几亿年以来,地球生态系统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已经形成,而古生物地层的研究发现,地球曾发生过多次灾难性事件。

“煤山的两个金钉子看似不起眼,但这两金钉子卡住了古生代的最后两个百万年的地球历史。”沈树忠介绍,通过研究煤山剖面,我们发现在2.52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目前证据表明,当时火山喷发活动剧烈,喷出大量温室气体,全球气温上升,海洋出现酸化、缺氧,导致80%以上的海洋和陆地生物灭绝了。

煤山的研究恰恰给了我们启示和警醒,现代生态系统正面临一个严峻时刻。沈树忠表示,当前人类的碳排放加剧,近200年来温度上升了约1.4度,如果这趋势持续下去,升温速度远远高出了地质历史上任何一次灾难性事件。因此,政府、科学家和民众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应对全球变暖。

此次中国有7个遗产地入选地质遗产地名录,也证明了中国地质资源非常丰富。沈树忠介绍,中国地大物博,地质构造复杂。比如青藏高原的冰川高山,阿拉善世界最高的沙丘,香港的玄武岩火山岩柱,这些独特地貌是其他地方没有的。事实上,除了入选的7个地方以外,中国还有很多具有世界级地质遗产地水平的地方。

当前,人们对地质资源的保护措施越来越完善,也渐渐认识到了保护地质遗产地的的价值。沈树忠建议,国家还应该加大投入,对这些地区加强研究,使这些国家级的公园、地质遗产地“重绽光芒”,充分发挥其科学价值、教育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化石   长兴   剖面   地层   钉子   中科院   院士   地质   遗产   专访   科学家   石头   年前   全球   沈树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